江蘇省興化市新生中心小學 呂增年
互動教學法的形式有很多,包括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這是互動教學法的主要形式,也是最有效的形式之一。除此之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是不可缺少的,學生間的互動有助于學生查缺補漏,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本文主要立足于師生互動這一教學形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對教師如何開展互動以及具體的教學設計進行分析,以課堂導入、課堂知識講解等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作為切入點,提供相對準確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需要教師以具體理論知識為依據(jù),采取靈活性的教學原則,不斷根據(jù)學生的反應情況調整教學。
根據(jù)不同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特點,符合教學要求的課堂導入方式有很多。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考慮到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特點,還要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將課堂導入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初步了解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邮浇虒W法在充分考慮到語文學科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將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之一,可以滿足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在互動式課堂導入的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問答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設計相關問答題目時,也要保證其科學化。不同層次的小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教師應該設計由淺入深、層次化的互動,將問題留給不同的學生作答。例如,在教學《找春天》這篇課文時,將互動教學法應用到具體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設計層次不同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對于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通過閱讀課文,了解“春天的眉毛、眼睛、音符、琴聲分別是指什么?”這一問題針對性更強,學生可以直接通過閱讀課文找到答案;而對于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讓他們思考“文中的春天是怎樣的?”這一問題比較寬泛,還會考察到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來說有較大幫助。
課堂討論是探究性教學活動的主要方法之一,作為探究性學習的分支,課堂討論側重學生主動參與討論過程,根據(jù)問題和對于知識的理解情況具體討論。在參與課堂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會對知識有更加全面的認識,討論的過程也是學生能力提升的過程,在與他人探討問題、表達不同觀點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找到自身的不足。由于課堂討論的形式是以多人合作的形式來完成,相比于單一的獨立思考而言,難度更低,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征。同時,多人合作往往會碰撞出新的火花,學生的參與感更強。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會將課堂討論完全放手交給學生,這種教學活動貫徹了探究性教學的基本原則,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沒有考慮到小學生自身的能力和實際情況,造成在實際討論過程中,部分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完成主要內(nèi)容學習,而是出現(xiàn)開小差、聊天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時,教師一方面要設計學生感興趣,能夠讓學生有較多參與的討論問題,另一方面還要主動參與到學生的討論過程中。雖然討論主體是學生,學生應以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但教師不能完全放任不管,而是要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在班級內(nèi)走動,同時注意觀察和聆聽學生的討論內(nèi)容,以及是否出現(xiàn)開小差的情況,并及時給予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一定的指導。作為互動式教學的應用之一,對學生的課堂討論進行指導,可以有效避免課堂質量低下的實際問題,也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情況。
實踐活動的實施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踐水平。在組織學生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具體的方法有很多,實踐活動也分為課內(nèi)實踐和課外實踐兩部分。課內(nèi)實踐主要是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組織學生在課堂內(nèi)展開實踐,課外實踐主要是通過拓展性內(nèi)容,組織學生到戶外完成。相比于課外實踐,課內(nèi)實踐更加方便簡單。對學生實踐能力有較高要求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時間來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增強互動的形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率,讓其在完成實踐的過程中,真正提升自身的能力。在設計具體的互動式實踐內(nèi)容時,教師要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做學生的朋友,共同合作完成實踐任務,而不再僅僅以教師的角度給予其方向性引導。例如,在組織學生討論“圖書借閱公約”這一實踐交流內(nèi)容時,教師應該參與到學生的討論過程中,并且通過情景模擬的形式與學生共同交流相關條約的實施。當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實踐模擬中,學生的參與感更強,對于具體公約實踐的可行性分析會更加準確。
為了避免學生長期按照單一的學習模式進行學習,而出現(xiàn)態(tài)度不認真的情況,在實施具體的互動式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及時豐富互動內(nèi)容,對于互動的形式也要進行補充和完善。很多教師長期按照單一的語言互動形式進行教學設計,僅僅通過你問我答的形式來啟發(fā)學生思考,長期按照這種模式,學生的學習熱情會降低。除此之外,由于語言互動要求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問題進行作答,長此以往,還會造成學生出現(xiàn)反感的心理。因此,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語言互動與肢體互動相結合,語言互動主要是指教師通過口頭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針對部分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形式來讓學生明確在學習與此相關內(nèi)容時,自己可以從哪些方面作為切入點。而在課堂講授過程中,語言互動的應用可以避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除了向學生提問,教師可以使用更多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學生。肢體互動則是教師要通過夸張的肢體動作來幫助學生理解部分難度較大的知識,這對于小學教學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除此之外,在與學生進行語言互動的過程中將肢體互動加入其中,可以幫助學生緩解回答的壓力。
互動式課堂導入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率,幫助其轉變學習態(tài)度,互動式課堂討論能夠轉變單一、死氣沉沉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方向性指導,避免學生出現(xiàn)方向性錯誤?;訉嵺`能夠有效指導學生完成實踐,實踐本身對學生有較高吸引力,通過互動式實踐的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感,使其在實踐過程中獲得較高的成就感。根據(jù)小學生的興趣特征和學習態(tài)度,將語言互動與肢體互動相結合,豐富互動形式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