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江南幼兒園 李秋紅
《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下稱“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薄毒V要》中的“爭取”突出了家長在家園共育中的被動地位,如何變家長被動的配合為主動積極參與,我園結合工作實踐嘗試了“教師+”模式。
“教師+”即“教師+家長”的教育模式,開發(fā)家長的潛在社會資源。將不同的家長根據各自的特點進行分組分工,成立“家長助教團”“家長志愿團”“家長委員會團”“線上幫幫團”,讓家長團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保育、飲食、安全等工作進行全面了解和監(jiān)督,并利用自身特長提供相應的幫助。
家長們有著各種不同的職業(yè)和工種,如消防員、醫(yī)生、警察、兵器科研人員、農民等。我們在學期初會根據家長的特長、意愿和時間安排將家長進行分組,制定“科技節(jié)”“農耕日”“媽媽美食節(jié)”“醫(yī)護月”等活動,每月一個主題,每周一次家長助教活動。家長助教帶領孩子參觀軍品陳列室,參加消防、防震演習;學習挖地、除草、無土培植;制作美食;教孩子正確洗手、保護牙齒,不挑食;和孩子一起做各種有趣的科學實驗。每一個活動主題的開展,家長助教都會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備課、準備教具和實施活動,每一個活動都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瞬間,促進了孩子們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我們?yōu)椴煌亻L的家長頒發(fā)“助教員”證書,邀請他們來組織一次主題活動課,不同的家長助教,不同的活動主題,不同的活動形式,既讓孩子的課堂變“活”了,使孩子們開拓了視野,觸摸到外面的世界,同時也讓家長零距離地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活動宗旨;既能消除家長對幼教的誤區(qū)和偏見,又能增進親子感情,更重要的是家長助教的教學內容和組織形式與幼兒園的課堂教學形成了互補,極大地豐富了幼兒園的課程資源。
對家長志愿者,我們不安排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活動,而是靈活設置。我們嘗試著邀請一些時間安排比較靈活、積極參與幼兒園活動、熱心為幼兒園服務的家長參與進來與教師形成AB角關系。家長志愿者的參與為教師帶來更多社會信息,幫助教師制訂更科學、更合理和更被孩子喜歡接受的教學活動,促使幼兒園的工作和活動得以更加順利的完成。
家長志愿者活動日,家長們會到幼兒園負責大型玩具、沙池等設施的維護;春秋游活動時,空閑的爺爺奶奶充當“安全使者”,跟我們教師一起踩點,護送孩子到終點,活動結束時幫助教師一起清理場地;畢業(yè)典禮演出時,爸爸們踴躍報名,手拉手維護著演出的秩序;春耕時,農村的奶奶會為幼兒園送來各種蔬菜種子和秧苗,之后不定期的根據植物園的生長情況對孩子進行指導,大家稱她們?yōu)椤按浩牌拧薄?/p>
家長自主自愿地參加幼兒園的各項活動,幼兒園提供各種平臺積極展示家長志愿者優(yōu)勢,讓他們成為教師的得力幫手,成為幼兒園最親密的合作伙伴。這一措施既增強了孩子看到家長成為“老師”而帶來的自豪感,又增長了幼兒的知識觸角,促進了幼兒的身心和諧發(fā)展。
為方便開展工作,每個班將熱心參與幼兒園活動和勇于諫言的家長吸引到幼兒園的管理中來,收集家長的想法和建議,及時反應到園里,同時也將幼兒園的一些管理理念和舉措傳達給家長,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家園之間互通有無,增加家園之間的交流,有效地提高了幼兒園的管理質量和水平。
家長伙委會負責監(jiān)督管理幼兒園的營養(yǎng)膳食,定期收集、整理和反饋家長對幼兒營養(yǎng)膳食的建議和意見。在我們除了做好精細、甜咸等各種巧搭配以外,伙委會家長們還想了很多妙招,讓孩子獲取各種營養(yǎng)。如:將豬肝、鱔魚、羊肉等腥味較重的食材和豬肉、荸薺、藕丁等一起做成香脆可口的肉丸子讓孩子將營養(yǎng)“悄悄地”吃進去;將玉米、紅米、紅薯等粗糧和米飯混合在一起制成“五彩飯”讓孩子品嘗;春秋季干燥、易上火,就減少餅干的食用次數,并和酸奶、豆腐花等流質食品一起搭配。
通過這些小舉措,我園在近三年的幼兒體格檢查中,合格率達100%,血色素120g/L以上的幼兒達到93.6%,家長對我們的營養(yǎng)膳食是贊不絕口,良好的營養(yǎng)搭配已經成為我園的辦園特色。
家長評委會參與幼兒園的各種競賽活動和評比工作。如幼兒早操比賽、學期初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競賽、玩教具制作比賽、幼兒攝影大賽和種植比賽等,幼兒園教研室負責制定活動方案和評比細則,家長評委會根據細則進行比賽評比。
公正、公平、公開的評比讓教師更為重視自己的表現(xiàn),想在家長面前展示教師的風采,家長評委會也因此更為了解幼兒園老師的工作,從而理解和支持教師的工作,促使家園關系更為和諧。
家長文體會主要負責協(xié)助教師組織班級內活動和參加園內的各項文藝活動。如協(xié)助教師組織策劃春秋游活動、燒烤、運動會和迎新年班會等,讓班級活動內容豐富多樣、形式靈活有趣。
在幼兒園“民族大聯(lián)歡”的舞蹈表演中,文體會的家長積極配合教師編排舞蹈,組織幼兒練習舞蹈動作,自費購買演出服裝和道具,讓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并在活動結束后積極倡議將演出服裝無償地捐獻給幼兒園,幼兒園也對活動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家長進行了表彰,呈現(xiàn)出了家園互通的溫馨合作氛圍。
順應“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趨勢,我園構建以幼兒為中心的多渠道網絡溝通平臺,為家園共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改變了傳統(tǒng)一對一的互動方式,彰顯了多角色、全方位的家園互動形式。
構建幼兒園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全方位地介紹幼兒園教育動態(tài)。網站設有園所簡介、教師風采、特色課程、幼兒活動和育兒經驗等欄目,定期更新內容,為家長全面了解幼兒園提供方便,有效解決了父母在異地不能及時跟老師溝通交流等諸多問題。我園在線上發(fā)起話題進行討論,統(tǒng)一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避免“5+2=0”的現(xiàn)象發(fā)生,促使家園教育一致,達到“1+1>2”的效果;微信公眾號則及時分享各年級組或各班的特色活動主題和教育理念以及精彩活動集錦,方便家長實時地掌握幼兒班級的活動動態(tài);班級QQ群和微信群則是家園交流溝通最為方便快捷的渠道,教師及時分享孩子的成長動態(tài),且會注意面向全體,家長可以經常看到自己孩子在園里的表現(xiàn),同時教師也會在群里發(fā)布班級溫馨提示、育兒常識,引導家長科學育兒。
“教師+”的模式,充分挖掘了家長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潛能,豐富了幼兒園的課程資源,極大地發(fā)揮了家長的能動性,變被動配合為主動參與,將家長緊緊地團結在以幼兒成長為核心的幼兒教育中來,提高了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和管理水平,讓家園共育形成合力,家園關系更為融洽,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