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英
《道德與法治》課程強調(diào)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注重與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在認識、體驗與實踐中促進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和發(fā)展。因此,教師應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踐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
1.在生活中體驗。學生良好品行的形成是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影響和熏陶。課堂不能規(guī)范學生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但可以告訴學生怎么做是對的、好的,什么樣的行為是要受到法律約束的,然后通過課堂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如在教學《我家的好鄰居》一課時,我讓學生分組討論怎樣與鄰居相處,學生討論氣氛熱烈,他們認識到鄰里關(guān)系融洽是通過相互付出建立起來的。為了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我把“主動跟鄰居打招呼”作為延伸課后社會實踐活動的著落點,讓學生每天主動和鄰居打招呼,并細心感受與鄰居打招呼的行為給自己生活帶來的變化。通過一系列課后實踐活動的布置,學生體會到了自己的生活、成長與周圍人的密切關(guān)系,并獲得了與鄰里和睦相處的基本技能。
2.在體驗中感悟?!兜赖屡c法治》課堂與其他學科教學最大的不同就是要直接面向生活,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記得一次社會活動課,上課伊始,學生還在為上堂美術(shù)課發(fā)生的事討論不休。細問才知美術(shù)課堂比較混亂,有幾個學生認為應向老師提建議,讓美術(shù)課有序起來。于是我決定以“如何向老師提建議”為題展開教學。我對學生說,怎么向老師提建議,才能既把問題講清楚,又得到老師的支持呢?現(xiàn)在,我就是你們的美術(shù)老師,正在辦公室里批改作業(yè),誰來向我提建議?(老師在講臺的一角坐下,開始批改作業(yè)。)有的學生一開始徑直進入“辦公室”,我告訴他對老師要有禮貌,學生不好意思地退回去了。第二次,學生很有禮貌地進來與我溝通,他說的問題清楚,還真誠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在課堂上,學生真實學到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通過與美術(shù)老師的良好溝通,他們的美術(shù)課堂也逐漸變得有序而高效。
3.在感悟中成長。只有學生用心參與才能提高課堂實效,而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心需要一個合適的情境與契機。在教學六年級《完善自我健康成長》一課時,湖南衛(wèi)視的《少年說》給了我靈感。六年級的學生面臨小學畢業(yè),特定的階段學生似乎有更多的情緒要表達,我若給他們一個平臺,他們定會敞開心扉。于是我邀請家長來到課堂與孩子互動,師生、家長共同來了一場“少年說”。那堂課熱烈的氣氛肯定給學生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有的學生開始報怨媽媽對自己關(guān)心太少,最終也理解了媽媽工作的辛苦不易;有的學生在對媽媽大聲說出“我愛你”時徹底放下了自己倔強、叛逆的“假面孔”……教育其實就是心與心之間的交流,只有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和感悟,才能使他們更好地認識自我,分清是非、辨別真?zhèn)?,學會正確面對現(xiàn)實中的問題,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