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海濤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重慶 402167)
據(jù)最新資料統(tǒng)計說明,我國聽力語言殘疾居視力殘疾、肢殘、智殘等五大殘疾之首,為2057萬人,我國聾啞癥的發(fā)病率約為2‰。辦好特殊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根本途徑,教育興國、教育立國、教育強國既是國家意志,也是人民期待;同時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巴映升垺笔敲恳粋€父母的愿望,聾啞兒童的父母亦是如此,聾啞兒童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樣能夠成就一番事業(yè),美國著名作家海倫·凱勒就是最好的例證。聾啞兒童相對于正常兒童更需要國家和社會的關愛,體育教育是特殊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體育運動能夠強健聾啞兒童的體魄,增強他們的信心,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我們應辦好特殊兒童的體育教育。游泳運動被認為是最好的運動,游泳具有健身、娛樂、競技和保障生命安全的功能,聾啞兒童有權利學會學好游泳技能,體育工作者有義務做好聾啞兒童的游泳教學和研究。由于生理的缺陷,在學習游泳技能時遇到了很大的障礙,這種障礙不是不可逾越的,只是需要老師和學生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蛙泳手臂和腿部動作左右對稱,抬頭換氣動作自然,節(jié)奏感強,運動強度不是很大,簡單易學,初學游泳技能時一般首選蛙泳,我們對聾啞兒童進行游泳教學時也首選蛙泳。
龍游縣和建德市5名9-14歲智力正常學習蛙泳技術的聾啞兒童。
(1)文獻資料法。
根據(jù)本文的研究的需要,查閱中國知網、萬方數(shù)據(jù)庫、百度文庫近等近十年關于聾啞兒童教育的文獻資料,并閱讀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學、體育心理學、游泳運動等相關教材和著作,為本文的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論依據(jù)。
(2)訪談法。
對建德市和龍游縣5名智力正常的聾啞兒童的家長和教師進行訪談,把握聾啞兒童學習蛙泳技術前、學習中、學習后的心理特點,以便更好的進行教學。
(3)實驗法。
對建德市和龍游縣5名9-14歲的聾啞兒童進行一期蛙泳教學實驗(5名龍兒童分為三組,每天一次課,一次課一小時,共12次課),對先前聾啞兒童游泳教學所提出的教學理論進行實際驗證,同時對聾啞兒童學習蛙泳技術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思考,歸納總結出聾啞兒童蛙泳教學的方法。
聾啞兒童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無法正常與外界溝通,造成絕大部分聾啞兒在心理、情感、性格上和正常兒童有明顯的差別,主要表現(xiàn)為孤獨、自卑、情感過于脆弱、情感易受外界的影響,對同伴、家人、老師依賴性強,社會適應能力相對較差。聾啞兒童學習游泳技術前的心態(tài)是既渴望又害怕,害怕的原因:(1)游泳有一定的危險性;(2)對自己缺乏自信??朔@啞兒童怕水心理方法:(1)要給予鼓勵,增強信心?!笆郎蠠o難事只怕有心人”什么事情只要努力去做一定可以做好;(2)游泳老師和聾啞兒童建立互信,老師有能力教會他們游泳,也會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3)激發(fā)聾啞兒童學習游泳的積極性和主動性;(4)為了給孩子更多的關照和安全感,游泳老師帶的學生不能過多,1-2個孩子為宜。
聾啞兒童游泳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給聾啞兒童講解技術、提供反饋必須發(fā)生簡要的交流。聾啞兒童聽力和語言上的障礙導致師生之間不能正常交流,但可以用非正常手段進行交流。例如:(1)用簡單的手語和肢體語言交流;(2)用文字語言與聾啞兒童交流,在手語和肢體語言無法理解時,可以寫字或者用手機打字交流;(3)利用現(xiàn)代媒體技術與聾啞兒童交流,微信、QQ、百度等軟件的語音文字轉換功能與他們互動交流;(4)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教學視頻、圖片、文字供聾啞兒童課下學習。
蛙泳教學的順序一般為熟悉水性→學習腿部動作→學習浮板蹬腿和換氣→學習手臂動作和配合換氣→學習蛙泳完整的配合動作。我們按以上教學步驟對聾啞兒童進行蛙泳教學,對聾啞兒童學習蛙泳技術時所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
熟悉水性是掌握游泳技巧重要的過渡練習。主要包括水中行走、呼吸練習、浮體與站立練習、水中滑行等,其中呼吸和滑行是學習重點。熟悉水性的目的是為了克服怕水心理,感受水的阻力和浮力學會維持身體平衡,是學習游泳技術的門檻。在對聾啞兒童進行熟悉水性教學時發(fā)現(xiàn):學習水中行走、漂浮、蹬邊滑行都沒有出現(xiàn)大的困難,困難主要出現(xiàn)在學習呼吸換氣。聾啞兒童學習呼吸時開始不敢憋氣,憋氣時用鼻子吸水,連續(xù)換氣練習時水下不吐氣或者吐氣過慢,這些錯誤在普通兒童身上也會出現(xiàn),但是容易糾正,聾啞兒童難以糾正。原因是不能直接語言提示和講解,在這學習呼吸時教師要多做示范,用文字語言、肢體語言講解和提示:(1)做閉氣練習時先對著聾啞兒童的手吹氣,再張嘴吸氣動作,然后捏著鼻子閉嘴,讓他們懂得如何憋氣,水下閉氣練習時先用手捏著鼻子,然后逐漸放開手;(2)在做換氣練習時聾啞兒童無法理解教師的意思時,用文字語言做提示和講解。聾啞兒童做浮體練習和蹬邊滑行練習時學習較快,用時和正常兒童相當,總體來說聾啞兒童熟悉水性的時間要略長于正常兒童。在熟悉水性的學習時發(fā)現(xiàn)聾啞兒童很善于模仿老師的動作,因此熟悉水性練習時教師應多做示范,同時多給聾啞兒童鼓勵。
蛙泳腿部動作可以簡單的概括為“收”、“翻”、“蹬夾”、“漂”,蛙泳的腿部動作在動作速度、動作力量、動作節(jié)奏上要求較高,蛙泳腿要求收腿慢、蹬夾時快,蹬夾腿以后兩腿并攏向前漂一到兩秒鐘,蛙泳腿有很強的節(jié)奏性。蛙泳腿動作是蛙泳技術學習的重點,蛙泳游進時的推進力主要靠蹬腿。在聾啞兒童學習蛙泳腿時發(fā)現(xiàn):聾啞兒童很善于模仿老師的動作,但模仿時缺乏節(jié)奏感,改進和提高的方法:(1)老師在做示范動作時一定要準確到位,用肢體語言或手語做簡單對講解和提示,讓聾啞兒童從不同對方位去觀察動作;(2)老師對動作進行實時控制,如蹬腿時兩腿并攏后教師抓住兩腿停兩秒鐘再放開;(3)教師帶領聾啞兒童做蹬腿動作,聾啞兒童模仿教師的動作和節(jié)奏。聾啞兒童善于模仿動作,對動作對模仿是粗略動作的模仿,對精細動作對模仿需要教師對講解和提示,在教師講解和提示后能很快掌握蛙泳腿部動作,聾啞兒童掌握蛙泳腿部動作用時與正常兒童相當或略短于正常兒童。
扶板蹬腿是指兩臂前伸,兩手扶浮板對中后部,俯臥水中,做蛙泳蹬腿練習,熟悉后配合呼吸練習,初學者可蹬兩次腿換氣一次。扶板蹬腿配合呼吸練習是學會蛙泳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學會浮板蹬腿配合呼吸技術能為學習蛙泳完整動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聾啞兒童學習扶板蹬腿配合呼吸練習時發(fā)現(xiàn):(1)水下吐氣不夠多和水上吸氣不充分,改進和提高的方法:①原地水下吐氣水上吸氣練習;②游進時教師扶助手臂做呼吸練習;③逐漸增減換氣次數(shù)或游距使其本能的換氣;(2)扶板蹬腿和換氣的時機把握不好,慢收腿時抬頭吸氣,蹬腿時低頭吐氣,改正和提高的方法:①教師扶聾啞兒童腿,聾啞兒童扶浮板俯臥水中做換氣練習;②扶板蹬腿時當兩腿并攏時教師輕扶聾啞兒童的雙腿讓其做換氣練習,換氣后教師放開聾啞兒童雙腳接著蹬腿。在做扶板蹬腿配合換氣練習時教師應多做示范,必要時用文字語言提示,需要教師輔助練習時,找一名學過蛙泳技術的學員(正常兒童)配合教師做示范,聾啞兒童扶板蹬腿配合練習時所用的課時和正常兒童相當。
蛙泳手臂和換氣配合練習有兩種技術,一種是早呼吸,一種是晚呼吸,初學者一般掌握早呼吸技術。蛙泳的手臂動作可以概括為“外劃”、“內劃”、“前伸”,雙手外劃時抬頭換氣,雙手內劃時稍微憋氣,雙手前伸過頭時吐氣。在聾啞兒童學習手臂配合呼吸練習時發(fā)現(xiàn):(1)手臂和換氣的時機把握不好,糾正和提高的方法:①多做徒手練習;②教師水下扶聾啞兒童雙腳做劃臂換氣練習;(2)動作沒有節(jié)奏感,糾正和提高的方法,教師帶領聾啞兒童一起做手臂配合呼吸練習,模仿教師的動作和節(jié)奏。必要時教師利用文字語言對聾啞兒童進行講解,聾啞兒童學習手臂配合呼吸動作練習的課時與正常兒童相當。
蛙泳完整技術動作口訣為:劃手腿不動,收手再收腿,先伸胳膊再蹬腿,并攏伸直漂一會兒。初學者可以先蹬兩次腿劃一次手臂換一次氣,等動作熟練后改為蹬一次腿劃一次手換一次氣。在聾啞兒童學習蛙泳完整技術動作時發(fā)現(xiàn):(1)動作沒有節(jié)奏感,手臂、腿部、呼吸配合紊亂,改正和提高的方法:①在游進時蹬腿并攏后扶住聾啞兒童雙腳讓其劃手抬頭換氣,抬頭換氣后放開雙腳接著游進,重復練習;②夾板劃臂及手臂與呼吸配合練習。(2)頭抬不起來或換氣不舒暢。①多做扶板蹬腿和呼吸配合練習;②多做夾板劃手換氣練習;③游進時教師在前扶助聾啞兒童做劃手抬頭換氣練習。在聾啞兒童無法理解動作時,有簡明扼要的文字語言做講解和提示,需要教師輔助練習時,先找一名學過蛙泳技術的學員(正常兒童)配合教師做示范。聾啞兒童學會蛙泳技術(動作較規(guī)范,會換氣,獨立游15m以上距離)所用的時間與正常兒童相當。
(1)聾啞兒童學習游泳時熟悉水性的課時要略長于正常兒童,在熟悉水性時教師要對聾啞兒童多做示范,多鼓勵聾啞兒童,與聾啞兒童建立互信;
(2)聾啞兒童非常善于模仿動作,聾啞兒童對技術動作的模仿是粗略動作的模仿,對精細動作的模仿例如(動作時間、動作節(jié)奏、動作軌跡、動作速率等)需要教師精確的示范,需要文字語言和肢體語言的講解以及自己的勤學苦練;
(3)聾啞兒童學習蛙泳技術時需要教師的耐心指教,在教師耐心的指教下聾啞兒童學會蛙泳技術所用的課時與正常兒童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