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熱點背景】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維系著中華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tǒng)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fā)展繁榮而自強不息、不懈奮斗。2019 年11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深入闡明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基本內(nèi)容,并就教育對象和方法、實踐載體、氛圍營造、組織領導提出明確要求,為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有力指導,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青少年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中之重。青少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只有贏得青少年,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才能獲得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青少年理想信念、價值觀念、行為取向可塑性很強,在西方敵對勢力文化滲透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如不加以正確引導或出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的真空地帶,則必將導致青少年國家意識的下滑和民族精神的缺失,從而給國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考點鏈接】
1.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來自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特點。優(yōu)秀的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要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要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教育灌輸和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國家意識、增進愛國情感。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大中小學生更好地了解國情民情,強化責任擔當。
2.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根植于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tǒng)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fā)展繁榮而不懈奮斗。
3.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nèi)涵。在當代中國,愛祖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tǒng)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1.意識是對物質的能動反映,又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愛國主義是正確的思想意識,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nèi)外形勢和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在線上線下日趨多元多樣多變的語境下,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能發(fā)揮強大的精神引領作用,全面筑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報國心魂”。
2.整體和部分是辯證統(tǒng)一的,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這要求我們要重視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發(fā)展推動整體的發(fā)展。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
3.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必須不斷深化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全國各族人民用實際行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拼搏奮斗來實現(xiàn)愛國之情、報國之志。
【熱點測試】
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要把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這是基于( )
①通過教育活動能夠激發(fā)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創(chuàng)新是文化富有凝聚力的保證
③學校教育是愛國主義的源泉和動力
④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愛國主義是中華兒女最自然、最樸素的情感。要著眼固本培元、凝心鑄魂,突出思想內(nèi)涵,強化思想引領,做到潤物無聲,把基本要求和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把全面覆蓋和突出重點結合起來,遵循規(guī)律、創(chuàng)新發(fā)展,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融入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這一要求反映的辯證法道理有( )
①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
②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tǒng)一
③想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點
④矛盾雙方的對立統(tǒng)一推動了事物的發(fā)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我們要繼承革命傳統(tǒng),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結合新的時代特點賦予新的內(nèi)涵,使之轉化為激勵人民群眾進行偉大斗爭的強大動力。因此傳承紅色基因需要( )
①反對封閉主義
②反對守舊主義
③反對民族虛無主義
④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要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深入學習宣傳總體國家安全觀,開展增強憂患意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宣傳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強化風險意識,科學辨識風險、有效應對風險,做到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之所以重視國家安全教育是因為( )
①正確的社會意識能夠促進事物的發(fā)展
②人的意識是促進矛盾轉化的重要條件
③思維方式?jīng)Q定著社會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
④安全意識是實踐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下列詩詞格言抒發(fā)愛國情懷的有( )
①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②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③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讓愛國主義成為學生的青春底色,才能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個人的理想奮斗,只有融入愛國主義的萬頃洪流,方能形成排山倒海、無往不前之勢。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強調(diào),“要把青少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中之重,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
身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的內(nèi)外環(huán)境、形勢任務發(fā)生很大變化。進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既要守正也要創(chuàng)新,不斷豐富教育內(nèi)容、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增強教育效果,讓愛國主義教育體現(xiàn)時代特色、始終充滿活力。
(1)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談談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對我們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啟示。
(2)結合材料,運用人生觀的知識對“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這一觀點加以說明。
【答案與解析】
1.B 把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體現(xiàn)特定文化環(huán)境(如學校)對人的影響,④正確,通過教育活動能夠激發(fā)人的精神力量說明教育對人的教化與培育的作用,①正確。②強調(diào)的是文化創(chuàng)新,愛國主義教育進課堂、進教材不屬于文化創(chuàng)新,②與題意無關。愛國主義的源泉和動力是社會實踐,③錯誤。
2.B 突出思想內(nèi)涵,強化思想引領,把基本要求和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把全面覆蓋和突出重點結合起來體現(xiàn)“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①③正確。②④與題意無關,材料未涉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未涉及矛盾雙方的轉化。
3.C 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是文化創(chuàng)新時針對“外來文化”的錯誤傾向,與題意無關,①③排除。結合新的時代特點賦予新的內(nèi)涵體現(xiàn)②。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體現(xiàn)④。
4.A 重視國家安全教育屬于正確的思想意識,對事物的發(fā)展起促進作用,①正確。重視國家安全,居安思危,防患未然體現(xiàn)②。③④本身錯誤,是唯心主義的觀點。思維方式屬于意識的范疇,不能決定社會發(fā)展的方向,實踐活動的出發(fā)點是客觀實際。
5.D ①指為了理想、事業(yè)而全心投入、無悔付出。②表達勤勞之意。①②不符合題意。③表達了收復國土、報效祖國的壯志。④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深厚情感,抒發(fā)了愛國情懷。
6.(1)教育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要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愛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nèi)容,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融入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
(2)人生真正的價值在于創(chuàng)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實現(xiàn)人生價值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中實現(xiàn)價值,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要投身社會實踐,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勞動和奉獻中創(chuàng)造價值,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