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娉 蔣艷俐 吳宇航
摘要:中國古代文人家居陳于宋、明兩代在差異化的場景中得以形成和發(fā)展,透過宋、明兩代文人撫琴、烹茶等日常生活里的差異化場景,分析其中以家具與器皿為主的陳設的形成、發(fā)展與變化??偨Y(jié)不同場景中的中國古代文人造物活動的設計表達,從而分析歸納出了蘊含在雅致文人家居陳設中的設計思想。
關(guān)鍵詞:家居陳設;家具;器物;場景;差異化
中圖分類號:J5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0)11-0151-02
史學家陳寅恪先生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彼未娜耸看蠓蚴侵匾纳鐣A層,他們所追求的雅文化迅速成為整個社會的潮流風尚。而“雅”正是文人家居陳設的基調(diào),也讓其形式從宋代開始漸漸得到確立,在明代得到進一步完善。于是無論是被認作明式家具之源的宋代家具,還是瓷器、書法、繪畫等,它們?nèi)谠谒未娜说难偶校浜现鞣N場景中的活動――撫琴、賞花、觀畫、烹茶等,同時這些場景也記錄下、傳播著宋人的審美特點。歷史穿越百年到了明代,明初統(tǒng)治者在思想和文化等領(lǐng)域為了顯示出與胡元的隔絕,在文化領(lǐng)域掀起了一股“復古”之風,使得明代文人與宋代文人對于家居陳設的審美在很大程度上不謀而合。此外,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加上崇尚實用的社會背景,促使文人階層比以往任何一個朝代都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改良造物的設計中,也讓家居陳設中融入了新的設計內(nèi)容和審美精神。
1中國古代文人家居陳設在差異化場景中的發(fā)展
飲茶、插花、焚香等,這三項被宋人認為非常雅致的活動不僅延續(xù)到了明朝,也延續(xù)至今,并帶來了因用戶需求改變而形成的差異化場景中的家居陳設的發(fā)展。
1.1茶――從茶藝到泡茶
兩宋時代是中國茶文化的鼎盛時期,如宋代有云“蓋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成為百姓家的每日必需品,飲茶也成了日常的場景,這種日常的需求也造就了茶家具形式的多樣化?!段臅D》詳細描畫了當時茶飲準備的場景,從中可以看到具備不同茶功能的桌、榻、凳,以及帶有儲茶功能的箱形家具和飲茶器皿。在不同的場景中,不同功能的家具與器皿又有所差異,這些場景有服務和消費水平各不同的茶坊,也有文人士大夫們的家中廳堂或清雅之所。
在宋代有一群小販被稱為“提茶瓶人”,他們提著茶瓶賣茶,服務于上夜班的公吏、市民等,這些買一碗茶湯的“用戶”的需求僅僅是解一下渴或暖暖身子。但是名流雅士則會選一些上規(guī)模的茶坊或是環(huán)境清幽的庭院飲茶、斗茶。這些檔次稍高的茶坊,就需要營造出相應的場景:“插四時花,掛名人畫”;又“列花架,安頓奇松異檜等物于其上”。至于文人士大夫們在家中也以烹茶為風尚,家居陳設也更為精致講究,除了整套的茶具還有各種類型的家具輔助完成烹茶、飲茶的整套場景及活動。
到了明代,飲茶依舊是文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但是對于泡茶過程的追求替換成了對于飲茶場景雅致化的追求與營造。對飲茶場景中的家居陳設提出了因地制宜設計思想,根據(jù)專室式、書齋式、亭謝式等不同類型茶空間的特點,將場景中的家具進行了細分,主要分為桌案類和椅凳類。桌案類,以方桌、條案、茶幾最為普遍,有楠木桌、黃花梨翹頭條幾、黃花梨帶屜板小平頭案等;椅凳類的種類較為繁多,但是以官帽椅的選配最為常見。
1.2香――從焚香到花香
在張擇端和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圖》中,林立的商鋪中都能找到香藥鋪和花店。但透過店鋪中的場景可以看出,宋人愛調(diào)香、焚香,明人常用的是可直接燃燒的盤香;宋人偏愛鮮花插花,路邊隨處可見鮮花攤,而明人的花店中則售賣的是盆栽。
宋代很多文人士大夫都有自己調(diào)配香料的愛好,宋代文人對于過程的享受帶來了家居場景的不同,因此房中往往均要陳設香幾。幾在宋代也有豐富的設計與創(chuàng)造,其功能被開發(fā)得豐富多彩,除了香幾之外,還有茶幾、榻幾、書幾、花幾等。宋人愛花則是全民之風,雖然瓶花的陳設早于宋朝,但是鮮花插瓶真正興起卻是在宋朝。家具的發(fā)展與變化帶來了瓶花陳設的空間變化與多樣,使得插花的這份雅致有了豐富的場景來展現(xiàn)。
明人雖然也愛花,瓶花的陳設者卻從全民縮小到了文人群體中,盆栽替換插花成為民間對于花的喜愛表達形式。明代文人除了插花,同時也愛盆景,瓶花與盆景的放置又有了不同的陳設位置,“小者忌架于朱幾,大者忌置于官磚”。
2中國古代文人家居陳設在差異化場景中的設計表達
透過畫作、書籍等諸多藝術(shù)作品中描繪的不同場景中的家具、器皿等陳設,能感受到中國古代文人通過家居陳設所表達的審美與思想。無論何種場景,構(gòu)成其陳設的內(nèi)容主要由家具、器物組成,所以當場景隨著社會發(fā)展、隨著用戶需求的改變,相應的內(nèi)容也就有了更新,有了差異化的設計表達。
2.1《清明上河圖》中家居陳設的表達――階層屬性
透過兩卷不同朝代的《清明上河圖》畫作,可以看到北宋和明朝時期不同的社會場景及不同場景中的家居陳設。
家具作為生活方式和家居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內(nèi)容,在宋代和明代都是家居場景中的重要器物,也有著時代潮流重要參照物的重要屬性。在兩個版本《清明上河圖》中,眾多的家具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就是“坐具”,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沒有靠背的條凳,一類是有靠背的椅子。在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出現(xiàn)了上百條凳子和十把椅子,其中六把靠背椅、四把交椅。這三種“坐具”對應著三種場景,一種是汴京街市兩側(cè)遍布的飯館為主的普通商鋪,一種是層次比較高的店鋪,再有就是文人士大夫這一特定人群的居住或活動場景中。前兩種場景中的“坐具”以側(cè)重功能性的家具形式出現(xiàn),而四把交椅出現(xiàn)的場景帶著文人士大夫階層的屬性。
通過觀察仇英版《清明上河圖》中十四把椅子出現(xiàn)的場景,繼續(xù)能看到不同場景中差異化家居配置。其中的三把圈椅出現(xiàn)在一個非常雅致的廳堂場景中,“圈椅”是明式家具中廣為人知的椅類器形之一。在圈椅后方有一張畫桌,桌上擺有花瓶、香爐和水壺,墻上掛著一幅水墨蘭竹圖。
從這些以家具為主體的場景中,可以看到宋代文人對于家居陳設的重視,文人家具的基調(diào)也基本得到了確立。之后的明式家具在此基礎(chǔ)上,對造型和工藝進行了進一步完善。
2.2《園冶》中家居陳設的表達――精神世界
《園冶》是我國古典造園思想的集大成者,“巧于因借,精在體宜”為書中最為精辟的論斷,“因”是講園內(nèi),即如何利用園址的條件加以改造;“借”則指園內(nèi)外的聯(lián)系。而這“因”“借”的主導者就是專業(yè)的設計師,《園冶》在開始就指出“興造”園林時,“三分匠,七分主人”,這里的主人不是建筑的主人,而是能夠統(tǒng)籌規(guī)劃,并在建造過程中給予指導的設計師。這些設計師,是如《園冶》的作者計成一樣的“能主之人”,也是不依“規(guī)矩”行事的文人士大夫,他們作為“園林”的用戶積極參與到“設計”中,也融入了文人對于雅致的追求。文人之雅在園林中的體現(xiàn)在于對于幽靜精雅的場景營造, 不僅為他們的調(diào)香、撫琴、賞花、觀畫、烹茶等活動提供差異化的環(huán)境,也為其親近自然、排遣郁氣、在出仕之余放松心情構(gòu)筑出獨特的空間。每一個園林都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是園主人的精神世界差異化的場景表達。
2.3《長物志》中家居陳設的表達――用戶需求
《長物志》匯總了明代文人士大夫不同風雅家居場景的古雅方案,其內(nèi)容共十二卷,幾乎涵蓋了文人生活中的一切器物,這些器物是文人們構(gòu)筑精致生活場景的道具,是其審美和思想的物化,更是其差異化需求的表達。在卷一室廬中就講到“又當種佳木怪籜,陳金石圖書,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歸,游之者忘倦?!北硎隽思揖雨愒O對于改變生活場景空間的重要性,于是有了后面對于涉及到的陳設物品的一一講述,以便營造出“用戶”舒適的、需要的、合適的不同場景。不同,不僅是空間的場景的變化,還有季節(jié)性場景的變化。作者文震亨認為,花瓶的擺放不僅要考慮房間的屬性,“堂供必高瓶大枝,方快人意”;還要考慮空間的大小,“堂屋宜大,書室宜小”;還要與家具相搭配,“隨瓶制置大小倭幾之上”;不同的季節(jié)要用不同材質(zhì)的瓶子,“春冬用銅,秋夏用瓷”,從而使花瓶能夠與居室的整體環(huán)境相互協(xié)調(diào)。這種協(xié)調(diào),不僅僅通過視覺上的場景中的陳設設計來實現(xiàn)感官的一統(tǒng),還要滿足身體上的愜意――“又坐臥依憑,無不便適”。因為人既是場景中的主角,也是場景中陳設的使用者。
3結(jié)語
無論是創(chuàng)造出“雨過天青云破處”色的宋代瓷器,還是“行云流水、繁簡相宜”的明式家具都非常能體現(xiàn)這兩個時期文人們以“雅致”為追求的審美取向。這種雅致通過不同器物、家具等陳設構(gòu)筑出的各種場景得到展現(xiàn),溯源差異化場景中的文人家居陳設的內(nèi)涵,看到的是其樸實的設計思想:造物設計的表現(xiàn)形式與場景適應,器物能為人們?nèi)粘K?,從而營造舒適的、差異化的、以人為本的場景空間。而場景的主導者就是中國古代的文人,他們亦是場景中各種雅致家居陳設的主要用戶。因此,無論是古代文人家居場景的構(gòu)筑,還是現(xiàn)代產(chǎn)品體驗場景的構(gòu)筑,設計師始終不能脫離用戶、脫離潮流、脫離社會背景進行從產(chǎn)品到體驗的設計。因為,場景的改變帶來的是不一樣的用戶痛點,把握了場景,才能把握用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