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玲 楊鳳珠 周慧明
(肇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廣東 肇慶 526060)
腫瘤主要指的是受各種致瘤因子影響機體局部組織出現(xiàn)細胞增生現(xiàn)象進而形成的一種新生物[1]。化療是腫瘤患者在臨床治療中主要應用的方式,可以對腫瘤細胞的增長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臨床療效顯著,但也容易對患者的胃腸道功能和內分泌功能造成干擾,故而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方式十分重要[2]。本次研究主要以腫瘤化療患者為中心,重點分析中醫(yī)護理在其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本院2019 年9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46 例腫瘤化療間歇期患者開展本次試驗研究,選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每組23 例。參照組有男12 例,女11 例,平均年齡為(54.87±5.13)歲;研究組有男13 例,女10 例,平均年齡為(54.12±5.77)歲。兩組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參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全面評估患者信息,給予患者基礎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做好環(huán)境護理和生活護理等工作。
1.2.2 研究組 以常規(guī)護理為基礎給予中醫(yī)護理:①耳穴壓豆護理:選取穴位主要包括胃穴、小腸穴和神門穴,在化療展開半小時前對上述穴位進行按壓,同時應用耳穴探測器患者的耳部反射區(qū),對其陽性反應點進行確定,采取75%的乙醇對患者的耳廓部位展開消毒處理,將王不留行通過無菌醫(yī)用膠布在患者相對應的穴位上進行粘貼,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用拇指和手指濕度按壓各個穴位,直到穴位出現(xiàn)酸脹感為止,每天3 ~5次,每次按壓時間為1 ~2min[3]。②穴位按摩護理:通過骨度量法對患者的合谷、中院、內關、足三里等穴位進行選取,展開按摩護理,以患者局部表現(xiàn)出酸脹感為適宜,每天3 次,每次5min[4]。③情志護理:護理人員需與患者多展開交流和溝通,及時對患者產生的不良情緒等進行疏導,可通過音樂、閱讀等方式對患者進行移情,以此來提升患者治療疾病和抵抗疾病的自信心等。④飲食護理:對患者的飲食習慣和飲食偏好進行充分了解,給予患者食用一些具有健脾開胃功效的食物,例如山藥和菜油等。
評估兩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對兩組患者的血清蛋白指標、轉鐵蛋白指標和前白蛋白指標進行檢測和記錄;以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兩組護理滿意度,整體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研究組與參照組血清蛋白指標、轉鐵蛋白指標和前白蛋白指標相比,研究組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營養(yǎng)狀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營養(yǎng)狀況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血清蛋白(g/L) 轉鐵蛋白(g/L) 前白蛋白(mg/L)研究組 23 63.47±3.28 2.76±0.32 161.36±5.28參照組 23 60.25±3.01 2.30±0.04 151.03±5.08 t 4.014 6.841 6.761 P 0.000 0.000 0.000
研究組與參照組整體護理滿意度相比,研究組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有具體研究表明近些年來我國腫瘤的發(fā)生率一直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給人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產生了極為嚴重的威脅[5]。對于腫瘤患者來說,化療是其目前最主要的一種臨床治療方式,為了提升臨床療效,同時展開高效高質量的護理工作至關重要。
中醫(yī)認為治病當以三分治七分養(yǎng)為原則,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在治療的基礎上,展開全面化的科學化的護理策略?;谀[瘤化療間歇期患者中醫(yī)護理,從耳穴壓豆護理、穴位按摩護理、情志護理、飲食護理等多個方面展開干預,致力于為患者提供一個和諧化的全面化的系統(tǒng)化的護理體驗。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與參照組血清蛋白指標、轉鐵蛋白指標和前白蛋白指標相比,研究組均明顯偏高(P<0.05);與參照組整體護理滿意度相比,研究組明顯偏高(P<0.05)。說明中醫(yī)護理的應用有利于優(yōu)化腫瘤化療間歇期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
綜上所述,給予腫瘤化療間歇期患者中醫(yī)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營養(yǎng)水平,能夠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具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