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兆勇
(江蘇省睢寧縣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江蘇 睢寧 221200)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指由腦動脈血流受阻所引起的一種腦血管疾病。此病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損傷,其具有較高的殘疾率和死亡率[1-2]。靜脈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療法是臨床上治療ACI 的重要方法之一。對此病患者進行靜脈溶栓治療能迅速疏通其堵塞的腦血管,恢復其腦缺血區(qū)的血液供應[3-4]。本文主要是研究用阿替普酶對ACI 患者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的效果。
選擇我院神經內科2018 年3 月至2019 年11 月收治的120 例ACI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經腦CT 檢查或MRI 檢查得到確診;神經功能損傷的體征持續(xù)存在超過30 min ;發(fā)病至入院的時間<4.5 h ;具有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的指征。其排除標準是:患有腦出血;有腦卒中病史;在近3 個月內發(fā)生腦外傷;在近2 周內接受過大手術;合并有精神疾??;存在靜脈溶栓的禁忌證。隨機將其分為靜脈溶栓組(n=60)與常規(guī)治療組(n=60)。在60 例靜脈溶栓組患者中,有女性22 例(占36.67%),男性38 例(占63.33%);其年齡為47 ~91 歲,平均年齡為(69.63±11.45)歲;其發(fā)病至入院的平均時間為(2.68±0.63)h。在60 例常規(guī)治療組患者中,有女性24 例(占40%),男性36 例(占60%);其年齡為48 ~90 歲,平均年齡為(70.61±12.14)歲;其發(fā)病至入院的平均時間為(2.71±0.66)h。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相比,P>0.05。本研究已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且納入對象(或其家屬)均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保護腦神經、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防治腦水腫、抗凝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治療。在此基礎上,用阿替普酶對靜脈溶栓組患者進行靜脈溶栓治療。方法是:用0.9 mg/kg 的阿替普酶(生產企業(yè):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公司;進口藥品注冊證號:S20110051;規(guī)格:50 mg/ 支)對患者進行治療,先用占總量10% 的阿替普酶對其進行靜脈推注,再用占總量90% 的阿替普酶對其進行靜脈滴注,在60 min 內滴注完畢。
治療前及治療6 h 后、24 h 后和1 周后,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估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嚴重程度。NIHSS 包括上肢運動、下肢運動、肢體共濟失調、視野、感覺、語言、意識、構音、凝視、面癱、忽視癥共11 項評分指標,分值為0 ~42 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治療6 h 后、24 h 后和1 周后,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評估兩組患者病情的改善情況。MRS 的分值為0 ~6 分,0 分表示患者完全無癥狀;1 分表示患者有癥狀,但其工作和生活不受影響;2 分表示患者存在輕度殘疾,其日常生活可自理;3 分表現(xiàn)患者存在中度殘疾,其部分生活需要他人的幫助;4 分表示患者存在中重度殘疾,無法行走;5 分表示患者存在重度殘疾,其生活全部依賴他人的照料;6 分表示患者呈植物生存狀態(tài)。
用SPSS 23.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 評分相比,P>0.05。治療6 h 后、24 h 后和1 周后,靜脈溶栓組患者的NIHSS 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NIHSS 評分(分,± 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NIHSS 評分(分,± 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6 h 后 治療24 h 后 治療1 周后靜脈溶栓組 60 18.76±3.62 13.52±2.94 8.55±1.37 5.39±0.85常規(guī)治療組 60 18.33±3.79 15.76±3.05 10.67±1.75 8.43±1.12 t 值 0.636 4.096 7.389 16.748 P 值 >0.05 <0.05 <0.05 <0.05
治 療6 h 后、24 h 后 和1 周 后,靜 脈 溶 栓 組 患 者 的MRS 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MRS 評分(分,± s)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MRS 評分(分,± 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6 h 后 治療24 h 后 治療1 周后靜脈溶栓組 60 3.65±0.42 2.56±0.35 2.02±0.29常規(guī)治療組 60 4.22±0.36 3.31±0.42 2.75±0.34 t 值 7.982 10.626 12.653 P 值 <0.05 <0.05 <0.05
ACI 的發(fā)病機制非常復雜,血管、血液或血流動力學指標異常都會引起大腦動脈堵塞、狹窄,從而引發(fā)ACI。臨床研究證實,患者吸煙、酗酒、體形肥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都是導致其發(fā)生ACI 的危險因素[5-6]。有研究顯示,在ACI 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中,氧化應激反應起著重要的作用[7-8]。當患者發(fā)生ACI 后,其大腦會處于缺氧狀態(tài),中性粒細胞會大量分泌蛋白酶,引起嚴重的炎性浸潤,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進而可導致患者的神經功能受損[9]。靜脈溶栓療法是臨床上治療ACI 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研究中所用的阿替普酶是一種血栓溶解劑,其主要成分是糖蛋白。此藥能與血栓表面的纖溶酶和纖維蛋白相結合,促進纖溶酶原的活化,將纖維蛋白網切斷,進而可加快血栓的崩解[10-11]。有研究證實,應用阿替普酶不會引起全身性纖溶反應,其副作用較少,用藥的安全性較高[12]。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阿替普酶對ACI 患者進行靜脈溶栓治療能顯著減輕其神經功能缺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