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云,毛國輝
(1. 內(nèi)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內(nèi)江 641100 ;2. 內(nèi)江市中醫(yī)醫(yī)院藥劑科,四川 內(nèi)江 641000)
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該病是指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急性期癥狀(如發(fā)熱、咳痰等)消失后其咳嗽癥狀遷延不愈。PIC 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刺激性干咳,并有少量的白色黏痰[1]。對該病患者進行胸部X 線片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肺部紋理清晰,心膈未見異常[2]。目前,臨床上常為PIC 患者使用鎮(zhèn)咳藥或抗組胺類藥物進行治療。進行常規(guī)治療后,頑固性重癥PIC 患者的病情若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臨床上會為其加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有研究表明,在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為頑固性重癥PIC 患者加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可顯著改善其氣道的高反應性,緩解其臨床癥狀[3]。孟魯司特鈉是臨床上治療PIC 的常用藥物。該藥是一種高選擇性的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臨床實踐證實,為PIC 患者使用孟魯司特鈉進行治療可顯著減少其咳嗽的次數(shù),避免其發(fā)生頭痛、頭暈等不良反應。喘可治屬于中藥制劑。該藥具有補腎納氣、平喘止咳的功效。本文主要是探討聯(lián)用喘可治和孟魯司特鈉治療PIC 的臨床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8 年9 月至2019 年11 月期間內(nèi)江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126 例PIC 患者。本研究經(jīng)內(nèi)江市中醫(yī)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將這126 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n=63)和B 組(n=63)。在A 組患者中,有男33 例,女30 例;其年齡為11 ~64 歲,平均年齡為(23.73±2.61)歲;其病程為19 ~56 d,平均病程為(38.75±10.38)d ;其原發(fā)病為肺炎的患者有20 例,為支氣管炎的患者有16 例,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27 例。在B 組患者中,有男34 例,女29 例;其年齡為10 ~62 歲,平均年齡為(22.87±2.58)歲;其病程為20 ~58 d,平均病程為(39.06±10.35)d ;其原發(fā)病為肺炎的患者有23 例,為支氣管炎的患者有15 例,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25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15)》中關于PIC 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4]。2)患者在出現(xiàn)咳嗽癥狀前其具有呼吸道感染史。3)患者進行胸部X 線片及肺功能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肺部未見異常。4)患者簽署了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是:1)患者合并有其他呼吸道疾病。2)患者對本次研究中所用的藥物過敏。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對其均進行止咳化痰、解痙平喘、抗感染等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為A 組患者使用孟魯司特鈉進行治療。孟魯司特鈉(生產(chǎn)企業(yè)為山東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083372)的用法是:口服,10 mg/ 次,2 次/d。為B 組患者聯(lián)用喘可治和孟魯司特鈉進行治療。喘可治(生產(chǎn)企業(yè)為廣州健心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Z20010172)的用法是:對患者進行肌內(nèi)注射,2 ml/ 次,2 次/d。該組患者孟魯司特鈉的用法同A 組患者。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10 d。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及治療前后其血清IL-4、IL-5、IFN-g、TNF-α 的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其血清中IL-4、IL-5、IFN-g 及TNF-α 的水平進行檢測。根據(jù)《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15)》中關于咳嗽臨床療效的判定標準,將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分為以下四個等級:1)控制:治療后,患者咳嗽、流涕、鼻塞等癥狀完全消失。2)顯效:治療后,患者咳嗽、流涕、鼻塞等癥狀基本消失,其咳嗽的次數(shù)有所減少。3)好轉:治療后,患者咳嗽、流涕、鼻塞等癥狀得到緩解,其咳嗽的次數(shù)有所減少。4)無效:治療后,患者咳嗽的癥狀未得到緩解,其病情甚至在加重。治療的總有效率=(控制例數(shù)+ 顯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不良反應包括食欲不振、頭暈、頭痛和便秘。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IL-4、IL-5、IFN-g 及TNF-α的水平相比,P>0.05。治療后,與A 組患者相比,B 組患者血清IL-4、IL-5、IFN-g 及TNF-α 水平均更低,P<0.01。詳見表1。
治療后,B 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2.06%)高于A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71.43%),P<0.01。詳見表2。
治療后,與A 組患者相比,B 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更高,P>0.05。詳見表3。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IL-4、IL-5、IFN-g 及TNF-α 的水平(pg/mL,± 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IL-4、IL-5、IFN-g 及TNF-α 的水平(pg/mL,± s)
分組 例數(shù) 血清IL-4 的水平 血清IL-5 的水平 血清IFN-g 的水平 血清TNF-α 的水平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 組 63 55.03±6.58 20.16±5.84 52.21±6.39 21.36±5.68 22.10±5.64 13.25±3.81 22.76±3.98 14.92±2.14 B 組 63 54.76±6.47 13.33±4.26 53.27±6.41 14.34±3.38 21.59±5.28 6.34±2.26 23.25±4.39 8.59±1.67 t 值 0.23 7.50 0.93 8.43 0.52 12.38 0.66 18.51 P 值 >0.05 <0.01 >0.05 <0.01 >0.05 <0.01 >0.05 <0.01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咳嗽是呼吸內(nèi)科的常見病。該病的發(fā)病可能與呼吸道感染、飲食因素、氣候因素、精神因素等密切相關。肺炎、急性喉炎、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均可誘發(fā)咳嗽。對于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咳嗽患者,臨床上常為其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為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咳嗽患者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雖然可有效地緩解其臨床癥狀,但部分患者急性期癥狀(如發(fā)熱、咳痰等)消失后其咳嗽癥狀仍可持續(xù)存在3 ~8 周[5]。臨床上將此類患者的病癥稱為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對PIC 患者進行胸部X 線片檢查時,可發(fā)現(xiàn)其肺部紋理清晰,心膈無異常。PIC 患者的病情雖然不會危及其生命安全,但發(fā)生頻繁的咳嗽會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質量。PIC 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PIC 的發(fā)生可能與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組織結構受損、呼吸道內(nèi)存在炎癥等密切相關[6]。有研究表明,當患者的呼吸道受到外界病原體的侵襲后,可導致其體內(nèi)的促炎癥細胞因子和抗炎癥細胞因子失衡,從而使其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組織結構受損,導致其氣道呈高反應性[7]。目前,臨床上常為PIC 患者使用鎮(zhèn)咳藥、抗組胺類藥物及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
孟魯司特鈉屬于非激素類抗炎藥。該藥是一種對半胱氨酰白三烯受體具有較高選擇性和親和性的拮抗劑。孟魯司特鈉具有藥效持久的特點。該藥可有效地抑制白三烯C4、白三烯D4 及白三烯E4 與其受體相結合,從而降低患者氣道及周圍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的水平,進而緩解患者氣道的炎性反應。有研究表明,為PIC 患者使用孟魯司特鈉進行治療,可顯著改善其臨床癥狀[8]。黃莉等[9]的研究表明,為變異性哮喘患兒使用孟魯司特鈉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較好,可顯著改善其肺功能。喘可治屬于中藥制劑。該藥主要的成分為淫羊藿和巴戟天。淫羊藿中含有豐富的淫羊藿苷、淫羊藿多糖及淫羊藿總黃酮等活性成分?,F(xiàn)代藥理學認為,淫羊藿苷具有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增加心腦血管血流量的功效;淫羊藿多糖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效;淫羊藿總黃酮具有促進骨骼生長、促進淋巴細胞轉化的功效。巴戟天具有補腎助陽、祛風除濕、化痰止喘等功效[10]。錢俊峰等[11]的研究表明,在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加用喘可治進行治療,可有效地提高其免疫力,改善其凝血功能。本次研究的結果說明,聯(lián)用喘可治和孟魯司特鈉治療感染后咳嗽的臨床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