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慧
(蘇州科技城醫(yī)院神經內科 江蘇 蘇州 2150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在臨床上比較常見,臨床治療時,需經動脈導管動脈血運重建術后即刻對其行顱內CT 檢查,能夠清楚的發(fā)現顱內高密度影,但是對此種高密度影是屬于對比劑滲出還是腦出血比較困難[1]。本次選取了70 例2016 年6 月—2019 年11 月在我院治療的AIS 患者,通過對其顱內高密度影影像特征進行分析,對患者的轉歸情況進行跟蹤,進一步提高對患者病情的鑒別診斷水平,為臨床治療提供準確的指導依據。具體如下。
選取2016 年6 月—2019 年11 月在我院治療的AIS 患者70 例,納入標準:(1)病程24h 內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2)發(fā)病后24h 內行血管內介入治療;(3)術后即刻CT(<2h);(4)術后24~48h內復查CT或行MRI診斷;(5)排除其他原因如腦外傷、腦腫瘤引起的腦出血。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本組中男性39例,女性31 例,年齡41 ~81 歲,平均年齡(61.69±10.21)歲。
由本院2 位主治醫(yī)師以上的神經介入醫(yī)師在全數字化血管造影機上進行血管內介入治療后動脈血運重建?;颊呔袆用}血運重建術后即刻CT 顱內檢查及24 ~48h 內復查頭顱CT 或MRI(含SWI)。采用本院CT 掃描儀,將其管電壓、管電流分別調整為120kV 和300mA,將層厚調整為3mm,對聽眥線至顱頂部位進行詳細的掃描。MRI 掃描時,配合使用頭顱相控陣線圈,對患者行序列橫斷面T1WI 軸位、T2WI 軸位、T2WI 脂肪抑制序列軸位、T2WI 冠狀位掃描,將TE、TR、FOV、層厚分別調整為65.3ms、1800ms、250mm 和1mm。
觀察本組患者術后CT 顱內高密度影影像特征。由本院影像科2 名經驗豐富的主治醫(yī)師對患者的CT 影像及MRI 影像特征進行分析。根據高密度影的形態(tài)特征將其分為:(1)腫塊型:類似腫塊樣,邊界清晰,密度較高,CT 值為80 ~150HU,主要分布于基底節(jié)區(qū),無占位效應,部分患者出現輕微占位效應;(2)淡薄斑片型:高密度影較淡,邊界模糊,CT 值為35 ~50HU,主要分布于皮質區(qū),無占位效應;(3)彌漫型:CT 值為60 ~80HU,分布廣泛,有明顯占位效應。
結果判定:介入治療術后即刻CT 結合24 ~48h 隨訪影像圖像,如果高密度影持續(xù)存在或范圍增大,且周圍出現水腫或梗死低密度影或MRI 磁敏感序列若梗死區(qū)出現低信號區(qū),則判定為腦出血;如果高密度區(qū)全部消失,判定是對比劑外滲;如果高密度區(qū)不完全消失,則判定為對比劑滲出合并腦出血。
有37 例(52.86%)患者術后梗死區(qū)周圍出現了高密度影,其余33 例(47.14%)患者經術后CT 檢查未發(fā)現高密度影,結合術后復查影像對比,判定單純對比劑滲出14 例(如圖1、圖2),癥狀性腦出血5 例(如圖3、圖4),對比劑滲出合并腦出血18例(如圖5、圖6)。CT 檢查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性分別為69.70%(23/33)、100%(33/33)、100%(23/23)、70.21%(33/47)、80.00%(56/70)。
對于腫塊性高密度影患者其大部分轉化為出血,只有少部分為對比劑滲出,淡薄斑片型患者其高密度影復查后發(fā)現,高密度影消失,均為對比劑滲出,彌漫性高密度影患者則均發(fā)展為癥狀性腦出血。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隨著醫(yī)學影像設備的更新,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AIS 患者擁有了更多的經導管動脈內血運重建的機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血管再通率,進而改善了患者的預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是AIS 患者在行動脈血運重建術后即刻CT 顱內檢查,能夠更好的評價出患者有無顱內出血的情況,經即刻CT 檢查則能夠有效的檢測出顱內高密度影的影像學特征,進而對腦出血或者對比劑外滲等情況進行判別,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準確的指導依據[2]。
AIS 患者行動脈血運重建術的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對比劑,因此對比劑外滲也極易發(fā)生,進而導致患者出現了高密度影,對比劑的外滲與血腦屏障受損密切相關[3]。當閉塞的血管經溶栓治療開通后,缺血區(qū)域的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也會隨著增加,會極易出現過渡灌注,當超出血管壁的承受能力后,就會對血腦屏障造成損壞,造成對比劑外滲。而由于腦內微血管的滲透性和完整性的損傷程度明顯不同,導致高密度影特征也出現了明顯的差異[4]。
本次結果顯示,有37 例(52.86%)患者術后梗死區(qū)周圍出現高密度影,其余33 例(47.14%)患者經術后CT 檢查未發(fā)現高密度影,37 例出現高密度影的患者,單純對比劑滲出14 例,癥狀性腦出血5 例,對比劑滲出合并腦出血18 例。腫塊性高密度影患者其大部分轉化為出血,少部分為對比劑滲出,淡薄斑片型患者其高密度影在24h 進行復查后發(fā)現,高密度影消失,均為對比劑滲出,患者的預后較佳,彌漫性高密度影患者則均發(fā)展為癥狀性腦出血,預后不良。
如果經顱腦CT 檢查顯示,患者顱內高密度影范圍與之前相比較,無明顯變化,或者范圍增大,CT 值在90HU 以下,且出現了明顯的占位,則可考慮對比劑滲出合并腦出血轉化,這也是AIS 患者經介入治療后最為嚴重的一種并發(fā)癥。此類患者微血管受到了嚴重的損傷,甚至累及到了基底膜,給治療帶來了一定的難度[5]。
綜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行動脈血運重建術后即刻行顱內CT 檢查,顱內高密度影影像特征能夠為鑒別對比劑滲出和腦出血提供依據,還為臨床治療提供了科學的指導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