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作為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的一門重要課程,在教育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新時代背景下越來越要求人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但是美術教育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家長和學校的不注重美術能力的培養(yǎng)、學校設置的美術課程形式單一等問題阻礙了美術教育的發(fā)展,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使美術教育教學體系更加完善。本文論述了當前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革措施,中學美術教育改革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盡管目前我國的中學美術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但隨著時間和經(jīng)濟文化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美術教育也會不斷地進步,從而提高國民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美術教育;改革;中學
一、當前中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中學美術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的重要課程,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藝術修養(yǎng),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目的,更有利于人才培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達到健全學生人格的目的?!睹佬g課程標準》在前言中關于課程的性質與價值定位為: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形成技術意識。在基本理念中還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在當前的中學美術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教學問題使得教學目標難以實現(xiàn)。
(一)教學觀念過于傳統(tǒng)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美術教育長期得不到重視,成了可有可無的學科,尤其是在一些學生家長的眼里,美術更是所謂的“副科”。在中國這個大多數(shù)人只注重升學率、習慣用分數(shù)高低來判斷一個學生好壞的環(huán)境下,家長們堅信“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雖然我國目前提倡實施素質教育,但是由于一部分家長還沒有真正的理解素質教育,還沒有走出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陰影,認為音體美這些學科只是副科而不和中考分數(shù)掛鉤,只有把文化課學好才是唯一的出路。中學時期的孩子正值青春年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與幻想,這個時候家長卻給孩子灌輸只有考高分才能得到成功的人生這一觀點,即使是對美術有著天分和興趣的孩子,也被扼殺在搖籃里了。長此以往,學生更是把這門課當成自習課,美術課便形同虛設。
除了家長對美術學科存在偏見以外,學校的教學觀念也存在誤區(qū)。在升學率決定一切的大環(huán)境下,大部分學校只抓主課方面,認為美術課“可上可不上”,即使在課程表中體現(xiàn)了規(guī)定的美術課時量,但在執(zhí)行過程中,有的敷衍了事成了圖畫課,有的被其他文化課老師占用或成為學生的自習課。即便是學校有在正常開展課程進度,我們也經(jīng)常會看到中學美術課堂往往枯燥無味、機械呆板、死氣沉沉、千篇一律。目前絕大多數(shù)的學校都存在著舊的美術教育觀念:要么片面追求升學率,只注重基礎教育而忽略了美術教育;要么片面追求專業(yè)技術的培養(yǎng),只注重美術教育而忽略了文化知識教育,這兩種現(xiàn)象都是不正常的。還有一些經(jīng)濟相對落后的地區(qū),有的學校由于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的匱乏,美術課由其他科目的老師兼任也是常有的現(xiàn)象,語文老師數(shù)學老師英語老師都能教美術課,專業(yè)水平可想而知。美術教師專業(yè)水平的匱乏會使美術教育工作開展起來十分困難,學生提出的問題得不到專業(yè)解答,從而失去對美術的興趣,這樣惡性循環(huán),使得美術這門學科在中學教育中變得越來越不重要。
(二)教學方式和教學設備有待完善
目前中學美術教育的教學模式僅僅是單純的美術知識與美術技能的傳授,比較側重于對學生進行繁瑣枯燥的專業(yè)知識傳授和技能的練習,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往往是教師說了算,學生基本沒有自己的審美過程,這就使得學生基本處于完全被動的狀態(tài)。教師一味地灌輸、說教或強制,這樣只會讓學生產(chǎn)生反感,逐漸對美術失去興趣。有的學校開展美術課程也只是為了應付差事或應付檢查,大多數(shù)人對美術課的理解就是老師在黑板上畫,學生在下面照著畫,學習方法機械,學生靠臨摹、模仿完成作業(yè),看起來像是掌握了繪畫技法,然而事實是這樣只會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一點點被抹殺。
除了教學方式的單一,教學設備不完善也是目前中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弊端之一。美術教學設施作為教授美術課程的最直觀的媒介,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效地傳達美術知識,更是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實踐的載體。但目前許多學校都存在著美術教學設備不完善的問題,尤其是偏遠地區(qū),難以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美術教育的模式,嚴重制約了美術教育的發(fā)展。
二、中學美術教育改革措施
(一)轉變教育者的教學觀念,重視美術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越來越被需要,家長應該注重美學教育,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地投入到這種環(huán)境中去。一些家長需要及時糾正認識上的偏差,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反思和糾正,從各個方面積極支持孩子對于美術表現(xiàn)出來的興趣與熱愛,努力創(chuàng)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
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是家長應該重視的,學校和教師也是責無旁貸的。首先,教師要轉變以往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人為本不僅是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理念,也是素質教育的理念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當成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要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且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其次,學校要完善關于美術課程的教學任務安排,摒棄掉所謂應付差事的排課方式,中學生每天面對著高強度的文化課的學習壓力,積極開展美術課程不僅可以讓學生得到片刻的精神放松,還可以讓學生換一種思維方式,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與此同時學校還應該增強與學生、學生家長的溝通,幫助家長轉變對美術學科存在偏見與誤會,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喜好和特長,爭取家長的支持,營造良好的美術學習的環(huán)境。
(二)豐富美術教學的內容和形式
現(xiàn)在的美術是以美的創(chuàng)造力為主體的多元化的藝術概念,涉及到的除了傳統(tǒng)繪畫以外,還包括平面創(chuàng)意設計、視覺傳達等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不能只是單一的繪畫教學,可以逐步縮小技法課的比例,擴大欣賞課的內容,在全面的美術基礎理論上,拓寬學生的藝術思維,引入當?shù)鼐哂忻褡逄厣拿佬g元素,增加實踐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感受到美術的魅力。
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教師還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中學美術教學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明顯,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接收的狀態(tài),并且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很多欣賞性強的課程被上成了講解課,課堂氛圍也就變得沉悶枯燥,從此惡性循環(huán)。作為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形式,教師不僅要在觀念上注重美術教學,還要考慮用多種教學方法、利用各種手段讓美術課堂充滿活力。
教學方法的種類很多,例如直觀教學法、討論教學法、提問教學法等,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的教學情況靈活選擇。比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一些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教師可以進行適當?shù)刂v解。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中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進行教學內容的預習,然后在課堂上運用提問教學法,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預習程度回答;學生也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根據(jù)自己掌握的知識水平找到重點和難點向教師提問,教師回答學生的問題,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三、總結
總之,中學美術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著很重要的意義。不論是家長、學校、教師還是學生本人,都應該看到美術與其他學科的不同,發(fā)現(xiàn)美術學科的閃光點,共同促進美術教育的發(fā)展,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簡介:
王雪(1995.03—),女,漢族,河北唐山人,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美術學,研究方向:美術教育。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