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金賢
干燥綜合征是當前發(fā)病率較高而又很難根治的疑難雜癥。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生,但以秋冬時節(jié)多見。這種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干燥性角膜、結膜炎,口腔干燥癥或伴發(fā)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風濕性疾病,還可能導致消化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疾病。
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于此癥尚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使用激素類藥物的副作用很大。醫(yī)生建議患者平常多注意口眼的衛(wèi)生,盡量避免熬夜,多吃蔬菜瓜果,堅持每天喝水不低于2 000毫升。在急性期可以用0.5%甲基纖維素滴眼;平時以枸櫞酸溶液漱口,以刺激唾液腺分泌及代替部分唾液,以2%甲基纖維素餐前涂抹口腔也可改善癥狀。但這些舉措并不能根治此病。
其實,干燥綜合征古已有之,我們的祖先對此有明確的認識和較好的治療方法?!秲冉?jīng)》有云:“燥勝則干?!痹鷦⒑娱g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中指出:“諸澀枯涸,干燥皴揭,皆屬于燥?!痹镄爸虏∽钣屑竟?jié)性,秋分以后,燥金主事,人經(jīng)夏月炎蒸,液為汗耗,致使水竭津枯,易于感燥,此為外燥;人身素體之陰液不足,或久病勞傷、術后、產后,陰精受損加之年高體弱或失治誤治等,均可導致津傷液燥,諸竅失卻濡養(yǎng),而生內燥。燥邪致陰虛液虧,精血不足,清竅失于濡潤,病久瘀血阻絡血脈不通,累及皮膚黏膜、肌肉關節(jié),深至臟腑而成本病。據(jù)此,古人把干燥綜合征歸為以下類型,予以辨證施治。
燥邪犯肺 ?癥見口鼻干燥,干咳無痰或痰少黏稠,難以咳出,常伴有胸痛、發(fā)熱、頭痛等,舌質紅,苔薄黃而干,脈細數(shù)。
方藥宜選養(yǎng)陰清肺湯加減。生地15克,麥冬12克,玄參12克,白芍12克,丹皮9克,貝母6克,石斛15克,甘草3克。水煎服。五心煩熱、少眠溲赤者,加黃連3克,知母10克,以清心瀉火益陰。
濕熱蘊結 ?癥見雙手發(fā)脹,近端指間關節(jié)和掌指紅腫,胸悶納差,渴不多飲,溲赤灼熱,大便干或堅或黏膩不爽,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方藥宜選清營湯加減。水牛角30克,玄參12克,生地15克,麥冬12克,丹參15克,丹皮12克,赤芍15克,金銀花12克,連翹12克,竹葉 6克。目澀而痛者,加枸杞子15克,石斛15克,菊花6克,以滋肝清火;腮部腫脹疼痛者,加蒲公英30克,僵蠶10克,以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關節(jié)疼痛者,加秦艽12克,桑枝15克,絡石藤15克,以通絡止痛。
燥熱迫血 ?癥見雙下肢皮疹隱隱,或連成片,色呈紫紅,伴口干舌燥,甚則高熱時作,舌紅,舌苔薄白,脈細數(shù)。
方藥宜選甘露消毒丹加減。藿香10克,茵陳15克,黃芩15克,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白蔻仁5克,滑石15克(包煎),木通6克,沙參12克,石斛12克,蘆根30克。天花粉15克。雙目干澀而痛者,加菊花6克,枸杞子12克,以清肝潤目;口苦口臭者,加黃連3克,竹茹9克,以清胃降逆;大便秘結者,加生地5克,玄參12克,以養(yǎng)陰潤腸通便。
陰虛內熱 ?癥見長期低熱纏綿,頭暈且痛,面赤、耳鳴,五心煩熱,腰酸足軟,眼干酸澀,口干咽燥,大便干燥,舌紅、少苔或光剝,質干,脈細數(shù)。
方藥宜選左歸飲加減。熟地12克,山藥15克,山茱萸9克,枸杞子12克,菟絲子15克,雞血藤30克,杜仲12克,牛膝12克,阿膠9克(烊),鹿角膠(烊),肉桂粉2克(兌服)。大便干結者,加肉蓯蓉15克,玄參12克,以溫潤通便。
關于干燥綜合征的治療,著名中醫(yī)大師、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黃煌先生曾有一個非常漂亮的醫(yī)案。
劉某,女,53歲,因嚴重口眼干燥1年來診。曾輾轉數(shù)家醫(yī)院,服用過激素和滋陰增液中藥,療效不佳。自述口、眼、鼻、皮膚、陰部均明顯干燥,進食吞咽不暢,需用水湯方可順利下咽。經(jīng)??谏嗌彛瑪?shù)周不解,伴有神疲、氣短、頭暈、失眠、情緒煩躁易怒。有時胸口煩熱、足冷明顯、腰膝時冷痛、汗多、便秘,腹脹食后明顯。觀其面色晦暗、眼部白睛布滿血絲,舌紅胖大有齒痕,苔白厚膩,脈濡緩。X光攝片發(fā)現(xiàn)髖、膝關節(jié)均有明顯積液。辨證分析:患者脾腎陽氣虛虧,因陽虛氣不歸元,導致津液的化生、輸布、蒸騰氣化不利;水不歸元而積聚成水濕,停聚于中焦和下肢關節(jié),干燥與水濕內停同在;火不歸元而生浮火,則口舌生瘡,且心肝虛火旺而失眠煩躁。
治療以溫陽斂火、益氣歸水方劑引火湯加減。熟地20克,巴戟天12克,肉蓯蓉9克,肉桂3克,黃連5克,麥冬20克,天冬12克,五味子6克,白芍20克, 蒼術12克,白術20克, 露蜂房6克,葛根20克,干荷葉9克,砂仁9克,土茯苓20克,漢方己20克,水煎服,每日1劑。
6劑后,患者癥狀減輕,干燥癥狀改善,飲食不用湯水即可順利下咽。繼續(xù)鞏固服用20劑,諸癥均大減,上方加減后囑其續(xù)服調理2個月。干燥諸癥基本痊愈。
氣虛導致人體津液不能上升,因此很多患者會出現(xiàn)口眼干燥,溫陽歸元的同時要注意加強陽氣的蒸騰氣化而使津液布散上達,李東垣曰:“氣少作燥,甚則口中無涎。淚亦津液,賴氣之升提敷布,使能達其所,溢其竅。”因此,要同時應用葛根、升麻、干荷葉等升清之品升舉陽氣。葛根、升麻用量達20~30克才可發(fā)揮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