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學習任務群——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中要求“增強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因果分析作為思維邏輯性和深刻性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加以訓練。文章通過對高三作文素材整理的反思,探尋提升學生的因果分析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思維邏輯性;思維深刻性;因果分析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在“學習任務群——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中要求“增強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所謂“思維的邏輯性”,就是遵循邏輯的方法和規(guī)律,按照邏輯的程序進行思維活動。所謂“思維的深刻性”,就是能夠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篩選、辨別、聯(lián)系,進而透過現(xiàn)象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因果分析作為思維的基本形式,需要根據(jù)已有條件,合理運用邏輯規(guī)律對原因或結(jié)果加以分析。因果分析的過程也是邏輯思維的過程和探尋事物本質(zhì)的過程。所謂“緊扣因果分析,提升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就是利用因果分析的訓練,提升思維遵循邏輯的方法與規(guī)律,透過現(xiàn)象抓住本質(zhì)的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高中生在因果分析上還存在較大不足,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加以訓練。筆者僅通過對高三作文素材整理的反思,探討學生因果分析能力不足的原因,并結(jié)合教學實踐探尋提升因果分析能力的策略。
一、 因果分析能力不足的體現(xiàn)
高三以來,筆者對學生的每周素材整理提出了具體要求:即圍繞關鍵字,分別從定義、原因、做法和態(tài)度上選擇典型事例、做好概括,并對事例加以分析。經(jīng)過兩個月的整理訓練,學生對于定義,能夠結(jié)合字典做出書面解釋;結(jié)合思考,挖掘定義的外延和內(nèi)涵。雖然在外延和內(nèi)涵的挖掘上存在較為膚淺、思考角度單一、解讀碎片化的情況。但也是高中生常見的視野局限和思維漏洞。對于做法和態(tài)度,能夠選擇具有典型性強、時代氣息濃烈的事例,并對事例做出正確的分析。但對于原因,學生始終無法做出準確而深刻的因果分析。
以“為何做到了敬業(yè)?”這一論題為例,學生的幾種典型錯誤分析如下:“喬丹這種未雨綢繆、事事俱備、認真對待職業(yè)的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笨此圃谡f原因,其實這只是喬丹敬業(yè)的結(jié)果。該分析混淆了解析的方向,未能分清因與果的區(qū)別?!爸宰龅搅司礃I(yè),是因為人人敬業(yè),社會方可穩(wěn)定,國家方可強盛?!痹摲治霾荒芙Y(jié)合事例說清事件因果,僅以空洞的道理作為事件原因。由這些錯誤可以看出,學生的因果分析依然存在混淆因果、說理空洞化等問題,也是思維缺少邏輯性和深刻性的表現(xiàn)。
二、 因果分析能力不足的原因
學生素材整理中因果分析呈現(xiàn)出的混淆分析方向、空洞化等問題,是多種原因綜合造成的。筆者現(xiàn)對此加以分析,為提出因果分析能力的提升策略做好準備。
(一)混淆因果
對“為何做到了敬業(yè)”這一論題,可做以下分析。首先“敬業(yè)”指專心致力于學業(yè)或工作,事例范圍應控制在“學業(yè)”或“工作”上。其次“為何”即探究敬業(yè)的原因。從學生錯誤的分析上看,“喬丹這種未雨綢繆、事事俱備、認真對待職業(yè)的態(tài)度”確實屬于“工作”范疇,屬于對其工作態(tài)度的評價,即“敬業(yè)”的結(jié)果。但引申出的結(jié)論“值得我們學習”,卻背離了對“敬業(yè)”原因的探究,轉(zhuǎn)向從“敬業(yè)”的結(jié)果討論對當前學生的意義。整個論證跳過了對原因的探究,從結(jié)果說意義。流于表面,缺少思維的邏輯性。由于該生選擇的是喬丹自述中提到的成功的秘訣,所以本次因果分析屬于由結(jié)果探究原因??梢宰鲆韵路治觯骸皢痰ぶ宰龅搅司礃I(yè),是因為敬業(yè)的態(tài)度幫他時刻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讓他從容面對比賽中的種種狀況,從而幫助他走向成功?!奔淳礃I(yè)是因,狀態(tài)是果;狀態(tài)是因,成功是果。“想要獲得成功,就要在比賽中保持狀態(tài),想要保持狀態(tài),必須在平時敬業(yè)地訓練。”通過逐層探究原因,加深思維表達中的邏輯性。這樣才是正確的因果分析。
為何在論題清晰的情況下,學生依然混淆了分析的方向?學生日常完成作文時,常常通過羅列“是什么”、評價“怎么做”敷衍成文,無意中回避了對原因的探究。當筆者明確要求結(jié)合關鍵詞,對事件原因進行探究時。學生無法將材料事件的前因后果與關鍵詞聯(lián)系起來,只能顧左右而言他,造成分析方向的混淆。這恰是學生思維缺乏邏輯性的表現(xiàn)。
(二)分析空洞化
“之所以做到了敬業(yè),是因為人人敬業(yè),社會方可穩(wěn)定,國家方可強盛?!边@一分析看似有理,但“敬業(yè)”卻可以與多種關鍵詞隨意替換,所以這一分析空洞無物,并不能展示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此類分析并不少見,如“敬業(yè)使人強大?!薄熬礃I(yè)幫助人實現(xiàn)夢想?!笨梢哉f是學生思維簡單化的表現(xiàn)。
為何學生的因果分析會如此空洞無力?“緊密聯(lián)系著的原因和結(jié)果的順序是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原因分析是作文中所要求的一個最難對付且最富有挑戰(zhàn)類型的想法?!钡⒉皇撬袑W生都愿意迎接這樣的思維挑戰(zhàn)。首先部分學生在素材整理過程中,雖能正確解釋詞語,卻無法準確把握解釋中關鍵詞語的內(nèi)涵。其次選擇名人事例時,僅停留在符合關鍵詞要求的低級層面,不去考查事件與論題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當他們列舉完事例,不再細究事例中關鍵要素與論題中關鍵詞的關系,就只能說些萬能的大道理了事。自然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利用嚴密的因果分析展示思維的深刻性。
據(jù)此,筆者認為,造成高中生作文素材整理中因果分析能力不足的原因可能有:學生重視度不足,分析敷衍了事;對于關鍵詞概念把握不準;對事例與關鍵詞邏輯聯(lián)系把握不準。解決了這些問題就可以在今后的作文訓練中,利用因果分析,提升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
三、 因果分析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設計情境,為因果分析插上真實情境的羽翼
針對學生重視度不足,分析時敷衍了事的情況。筆者為關鍵詞素材整理創(chuàng)設情境,為因果分析插上現(xiàn)實的羽翼,以增加學生整理素材的熱情。例如在評講“敬業(yè)”的素材整理時,筆者引入守島英雄王繼才的相關事跡,通過對王繼才事跡的介紹,學生對于這位無怨無悔的守島英雄有了清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筆者要求學生用一段語句贊美王繼才的“敬業(yè)”,在贊美的句子里表現(xiàn)出英雄“敬業(yè)”的原因。學生課堂完成后,進行小組展示和互評。最后學生寫道:“32年的堅守源自對責任的堅持,不受闖關者的利誘源自對國家的忠誠,王繼才的敬業(yè)源自信仰,無關利益,自然偉岸?!边@一分析圍繞責任、忠誠、信仰,多原因羅列王繼才的“敬業(yè)”原因。多原因羅列,既條理分明又氣勢雄壯,是思維深刻性的一種表現(xiàn)。當然這個因果分析本質(zhì)上只是對王繼才個人思想上探究原因,如果能夠從其個人主觀能動、社會客觀條件、國家責任、民族情感等角度,多層次探究因果,相信學生可以寫出更加精彩的因果分析。借助真實情境,產(chǎn)生共情;借助班內(nèi)競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靈感,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的因果分析由被動到主動。唯有變僵化的硬性要求為真實情境中水到渠成的寫作,為因果分析插上真實情境的羽翼,學生的主動性才會被激發(fā),最大程度地避免因果分析中的敷衍塞責。
(二)明確概念,為因果分析打好邏輯的基礎
針對學生對關鍵詞概念把握不準的情況,筆者利用定義、劃分、概括、限制,為因果分析打好邏輯的基礎?!岸x是明確概念內(nèi)涵的邏輯方法?!薄皠澐质敲鞔_概念外延的邏輯方法?!薄案爬ㄊ菑姆N概念推演到屬概念的邏輯方法,其實質(zhì)是內(nèi)涵的減少和外延的擴大。”“限制是從屬概念推演到種概念的邏輯方法,其實質(zhì)是內(nèi)涵的增加和外延的縮小。”以“敬業(yè)”為例:“敬業(yè)”的定義是“專心致力于學業(yè)或工作”;“敬業(yè)”可以劃分為“學習敬業(yè)”和“工作敬業(yè)”,進而“工作敬業(yè)”可以劃分為“守島敬業(yè)”“演出敬業(yè)”等等;這其實也是一種限制;“敬業(yè)”可以概括為“一種專注”。這種對關鍵詞的邏輯處理是較為枯燥繁雜的,但在日常的訓練中加以嘗試,可以幫助學生準確把握關鍵詞的內(nèi)涵,為接下來的因果分析打好基礎。
(三)尋因溯果,為因果分析提供深刻的可能
針對學生對事例和關鍵詞邏輯聯(lián)系把握不準的情況,筆者要求學生尋因溯果的,努力透過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本質(zhì)。為避免因果分析中出現(xiàn)偏差,筆者提醒學生著力避免以下失誤:“原因和結(jié)果相混淆;原因和前事相混淆;原因和必要條件相混淆;原因和某種跡象或先兆相混淆;原因和相關事物相混淆;局部原因和整體原因相混淆;原因和目的相混淆?!边@種思維過程是艱辛的,但是收獲也是豐厚的。
例如通過對“敬業(yè)”的探究,學生修改自己的整理,明確“敬業(yè)”概念;利用因果相連、逐層推進和多原因羅列、多角度分析進行因果分析;互相評價,提高寫作意愿。雖然依然存在著套用較為機械、語言不精準的問題。但在尋因溯果的過程中,學生提高了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提升了思維品質(zhì),為今后作文素材的深度分析做好了準備。
反思教師對高三作文素材整理的利用,根據(jù)因果分析表述不當,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中邏輯性和深刻性的缺失;分析學生因果能力缺失的可能原因,為提升學生思維品質(zhì)做好準備;改進教法,于教學中有意識地傳遞與因果分析有關的邏輯知識??傊?,緊扣因果分析,能夠提升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9.
[2]唐納德.麥奎德·羅伯特·阿特溫著.美國寫作教材《寫作中的思維訓練》[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323.
[3]吳格明著.邏輯思維與語文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43.
[4]唐納德·麥奎德·羅伯特.阿特溫著.美國寫作教材《寫作中的思維訓練》[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322-323.
作者簡介:馬駿,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實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