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摘要:現如今,素質教育改革逐漸實施,加強思政教育,將思政教育融入各個學科是所有高校目前的主要教學任務,其中音樂作為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培養(yǎng)欣賞能力,增強文化意識,陶冶情操的重要教學課程,應被教師重視起來,積極地采取措施來將思政教育與音樂鑒賞教學相融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針對課程思政背景下的高校音樂鑒賞教學展開了討論和分析。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音樂;鑒賞教學
引言:音樂鑒賞教學時高校中十分重要的一門課程,它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拓寬視野,形成最為基本的音樂素養(yǎng),促進大學生多方面的學習發(fā)展?,F如今,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逐漸和深入到各個高校當中,教師應將思政教育與音樂鑒賞教相結合,在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同時實現立德樹人的思政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接下來,對課程思政背景下的高校音樂鑒賞教學研究做了詳細的闡述。
一、強化音樂鑒賞教學的目標
教學目標對每一個教學科目來說都十分重要,只有明確清晰且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才可以讓教師的教學更有方向性,學生的學習更有動力。因此,高校教師也應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將思政的最終教學目標與音樂鑒賞教學的目的相結合,制定出明確可實行的教學目標,幫助教師自身和學生找到教學和學習的方向,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促進二者的共同開展,提升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對素質教育改革的新目標進行全面的學習和了解,從而更好的將音樂鑒賞教育相結合,教師還可以與高校的一些思政教師共同合作制定,深入挖掘一些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并且將其運用到思政教學當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在制定總目標的同時一定不要忘了目標的分化,將目標進行拆解,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安排將總目標細分,制定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并且根據課程的進度及時進行調整和修改,讓學生在每節(jié)課的音樂學習中都學有所獲,豐富自己的音樂知識,提升音樂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素質,通過強化教學目標可以使教師更加明確教育方向和教育內容,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為今后的教學打下扎實的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采取豐富多樣的鑒賞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增強文化認同感
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十分重要,因此,要想將思政教育與音樂鑒賞教學有效的融合,教師應注重采取豐富多樣的鑒賞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欣賞不同風格和不同文化的音樂特色,從而使學生充分了解不同文化下的音樂,提升其文化底蘊,促進學生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欣賞中外音樂作品來感受不同風格的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以著名的外國歌劇作品《塞維利亞理發(fā)師》為例,這是一部十分成功的歌劇作品,在中國和外國都是常演不衰的經典曲目,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多角度來欣賞和思考這部歌劇,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們介紹歌劇的基本組成部分,以及歌劇中開始,過渡,高潮和結尾段落的特點,并且將將一些專業(yè)的歌劇名詞讓學生了解,比如詠嘆調是什么,在學生對歌劇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后,教師可以將《塞維利亞理發(fā)師》作曲家個人的背景以及其所在城市的背景和地理環(huán)境進行深入的剖析,讓學生初步理解這部歌劇的創(chuàng)作意義,然后讓學生根據剛才所來了解的歌劇知識來進行聆聽和賞析,在高潮的部分,教師可以將著名的歌曲部分單獨抽出來進行播放,讓學生仔細體會劇中人物在這首歌中的情感,充分領略聲樂藝術的,魅力,增強學生對歌劇和外國文化的了解,有效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與此同時,對于中國的歌曲的音樂鑒賞,教師也可以選取中國著名的歌劇作品,與外國作品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增強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能力,提升文化素養(yǎng)。以歌劇《白毛女》為例,這是現代中國舞臺上的紅色經典,十分值得學生欣賞學習,教師可以利用動畫的形式來介紹白毛女的歷史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與學過的歷史知識相聯系,將學生帶入到情境當中,緊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白毛女喜兒與父親楊白勞情緒和思想狀態(tài)的變化,從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并且也可以將其中著名的歌曲《楊白勞》單獨挑出來讓學生欣賞和聆聽,感受歌曲家的情緒起伏,最后,教師不要忘了引導學生對這兩首風格截然不同的歌劇進行對比和分析,從而加深學生對歌劇的印象,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拓寬其音樂文化視野,促進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
除此之外,音樂最大的魅力就可以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作為中國的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愛國主義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愛國主義價值觀,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提升。以歌曲《黃河大合唱》為例,這是人盡皆知的一首愛國主義鮮明的合唱歌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完整的合唱套曲進行鑒賞,讓學生從激動人心的歌詞,宏偉的氣魄和奔放的旋律中感受中華兒女奮勇抗爭,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產生深深的民族自豪感,緊接著,教師應組織學生合唱《保衛(wèi)黃河》這一部分,將自己的情感帶入到歌曲的演唱當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愛國意識,促進學生道德思想品質和愛國主義價值觀的有效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總結:總而言之,高校應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將思政與音樂鑒賞教學進行完美的結合,強化音樂教學目標,在拓寬學生文化視野和眼界,提升文化底蘊,增強審美能力的同時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音樂文化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品質的雙重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唐榮興. "課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職音樂鑒賞教學探究[J]. 神州(上旬刊), 2020, 000(010):195.
[2]張揚揚.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高專音樂鑒賞課的創(chuàng)新研究[J]. 新一代:理論版, 2020, 000(006):P.231-231,3.
[3]周敏. "課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職音樂鑒賞教學探究——以《黃河大合唱》為例[J].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 2019, 002(008):43-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