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蕊 唐靖
摘 要:少兒主題出版承擔著向少兒弘揚時代主旋律、傳播主流文化、培育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使命。繪本作為圖文并茂的閱讀載體,深受廣大兒童青睞,“‘共和國脊梁科學家繪本叢書”是將少兒主題出版與繪本有機結(jié)合的有益嘗試。作為一套用繪本講述中國科學家故事的少兒主題出版作品,叢書歷時兩年精心打磨,兼具科學性、故事性、藝術性,入選2019年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上市后收獲各方好評,入選多個童書榜單。本文聚焦叢書的編創(chuàng)歷程并總結(jié)經(jīng)驗,以期能為業(yè)界同仁打造類似少兒主題出版精品提供參考。
關鍵詞:主題出版 少兒出版 原創(chuàng)繪本
近年來,主題出版越來越受重視,其形式和內(nèi)涵都在不斷拓展,承擔著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歷史使命。[1]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少兒主題出版相聯(lián)系,將深刻的主題出版內(nèi)容通過兒童讀物進行傳播,是圖書出版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少兒出版活動并不是單純的商業(yè)行為,更是一種文化活動,少年兒童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處于萌芽狀態(tài),特別需要引導個體成長的出版物。[2]出版單位要明確自身肩負的重要責任和使命擔當,堅持正確的價值引領,使少兒主題出版物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
分析我國“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近五年入選的少兒主題出版物,2015年有11種入選;2016年有8種入選;2017年有3 種入選;2018年3種入選;2019年12種入選,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圍繞著這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各少兒社都在加強主題出版的戰(zhàn)略布局,加大選題開發(fā)的力度,因此也是近五年入選品種最多的一年。大部分選題是少兒文學,可見主題出版面向少年兒童,甚至低幼兒童的發(fā)展空間很大,值得各少兒社去深耕和挖掘。繪本作為圖文并茂的閱讀載體,深受廣大兒童青睞,如何讓少兒主題出版和繪本有機結(jié)合,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2019年6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從國家層面上強調(diào)弘揚科學家精神的必要性??茖W家作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他們熱愛祖國、甘于奉獻,為中國科技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向孩子們講述中國科學家故事,弘揚中國科學家精神,既可引領孩子們健康成長,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之一。但如何為廣大兒童讀者講好科學家的故事呢?越是大命題,越要找小切口??梢哉f,“‘共和國脊梁科學家繪本叢書”的出版猶如一場及時雨,用繪本為兒童講述中國科學家故事,易于兒童接受,既符合新時代主題出版的要求,又有助于兒童樹立正確的三觀,成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是一次頗有意義的出版嘗試。
一、找準選題方向,用科學家故事弘揚時代主旋律
一個獨到的好選題,是原創(chuàng)少兒主題出版物的重要前提。出版單位應高瞻遠矚,看到主題出版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將其作為重要抓手,在高品質(zhì)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價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時,國家授予于敏、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等科學家共和國勛章,這是我們國家的最高榮譽,說明國家對科學工作的重視、對科學家的尊重,中國現(xiàn)當代科學家作為當之無愧的民族脊梁,其故事緊扣時代脈搏,是弘揚時代主旋律的好選題。而當我們?nèi)ス蠢諒?0世紀風雨中走過來的中國科學家們的群像時,會發(fā)現(xiàn)他們所共有的一些精神特質(zhì)——愛國報國、敬業(yè)奉獻、求真務實、砥礪奮進,這些精神正是時代謳歌的主旋律。當今兒童多以影視明星為偶像,出現(xiàn)了很多不健康的心理狀況,亟需正能量榜樣作品給予引導。[3]
科學家作為科學文化的主要創(chuàng)造者和踐行者,尤其是老科學家們,其故事本身便足夠生動,富有感染力;繪本是兒童容易接受的童書體裁,也是兒童進行語言學習、養(yǎng)成行為和道德規(guī)范的工具,很適合親子共讀。傳記繪本雖然是繪本里較為小眾的門類,但相比虛構(gòu)類繪本,它以真實人物為基礎,更具說服力。對年幼的孩子們來說,傳記繪本是助其樹立榜樣的最佳讀物。好的傳記繪本就像是一扇窗,能拓寬孩子的視野,讓孩子們窺見榜樣的力量,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指明燈。這樣的優(yōu)質(zhì)選題,對于出版單位而言也十分難得。
二、精心編創(chuàng),不斷調(diào)整優(yōu)化
好選題并不等于好作品。圖書出版就像建房子一樣,找準了選題方向,只是打好了地基,至于房子牢不牢固、漂不漂亮,還得靠編輯一磚一瓦用心打造。[4]市場調(diào)研讓我們意識到,這套叢書并非完全填補市場空白之作。市場上已經(jīng)陸續(xù)有了一些引進版的科學家傳記繪本,也有少量原創(chuàng)同類作品,這更堅定了我們要拿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的決心來實現(xiàn)這個選題,更何況叢書依托于采集工程,本身便具有類似選題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
為充分利用好本套叢書所依托的強大資源,我們在策劃之初便明確要以入選重要獎項、凸顯社會效益為首要責任。通過查閱資料,我們對這類選題的特點有了較為充分的了解,本套叢書基本符合重點主題出版的策劃思路——符合國家重要時間節(jié)點(新中國成立70周年)、作者專業(yè)權威、形式有創(chuàng)意。[5]我們相信,只要用心、用情去打造,再輔以充足的宣傳營銷,本套叢書有望達成“叫好又叫座”的愿景。
朝著這個目標,我們查閱了市面上大量優(yōu)秀人物傳記繪本,編創(chuàng)團隊共同閱讀、研究和剖析這類繪本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編創(chuàng)要素。通過這一過程,叢書的面貌逐漸從模糊變得清晰。經(jīng)過多番磨合,我們確定了“嚴謹?shù)膶W者團隊+新銳的繪者團隊+權威的審稿團隊”的編創(chuàng)模式,從科學家的知名度和故事性兩個角度來考慮入選科學家,并盡量分散在不同學科,讓讀者們通過閱讀這套書能認識到不同的科學家。最終,我們選擇了竺可楨、錢學森、何澤慧、吳征鎰、劉東生、梁思禮、袁隆平、屠呦呦等8位科學家為講述對象。他們或廣為人知,或赫赫而無名,但均是所在學科領域的佼佼者,均為中國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其人生和科研經(jīng)歷也具有很強的故事性。
叢書文字作者主要由“采集工程”研究團隊的學者擔任,繪者均精心挑選,功底扎實,基本以純手繪的風格來呈現(xiàn)科學家的風采,同時尊重繪者的個人風格,將8本做成既成套系又各具特色的高度原創(chuàng)性繪本。同時,我們還約請了科學家家屬、秘書及相關研究者擔任審稿專家,并特別邀請了韓啟德、劉嘉麒、周忠和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擔任顧問,確保叢書質(zhì)量過硬。
不容忽視的是,近年來我國原創(chuàng)繪本雖然火熱,但與國外相比發(fā)展要滯后很多,總體出版水平不高,面臨諸多挑戰(zhàn),也缺乏成熟的繪本編輯。[6]事實上,在編創(chuàng)這套書的過程中,我們曾無從下手,為推動項目順利開展,編輯團隊積極參加各類繪本創(chuàng)作、編創(chuàng)論壇,這中間的困惑、煎熬、掙扎,非三言兩語能說得清、道得明。每一本繪本均要經(jīng)過文字作者、繪圖作者、主編、審稿專家、顧問、編輯、校對、質(zhì)檢專家的通力合作、反復打磨。[7]可以說,從一開始我們便拿出了做學術研究的態(tài)度來推動這套繪本,在科學家的精神感染和指引下攻克遇到的無數(shù)困難,把一套“小書”做成了“大書”。
三、依托多方資源,提升叢書附加值
雖然目前的繪本市場越來越受家長認可,認為“繪本字數(shù)少、圖片多所以不值書價”的偏見已經(jīng)越來越少,但盡可能依托于多方資源,提升叢書的附加值,讓讀者尤其是家長們覺得物有所值,是編創(chuàng)團隊的初心之一,也體現(xiàn)出主題出版的教育意義。[8]
講述科學家的故事,必然會涉及科學知識,如何讓孩子們理解書中的科學專業(yè)術語?如何讓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更好地認識這些科學家?采集工程的豐富資源又該如何最大化地用于這套叢書?這是我們在推動選題開展的過程中不斷思考的問題。
經(jīng)過不斷磨合,在版塊設計上,我們最終確定了“正文+人物小傳+年譜+詞匯園地+導讀手冊+音頻故事+中國科學家博物館資料庫”的模式。繪本容量有限,文字不可過多,否則會增加孩子的畏難情緒,與我們的初衷相違。每本書的正文文字不足2000字,只能選擇一些最有代表性的故事,所以在每本書末尾,我們還附上了一篇千余字的人物小傳和體例清晰的年譜,能讓讀者對科學家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從多個維度為讀者刻畫出8個立體豐滿的科學家形象。詞匯園地則盡量用淺顯直白的語言對文中出現(xiàn)的專業(yè)術語進行解釋,以幫助讀者克服閱讀過程中的知識障礙。
值得一提的是叢書附贈的音頻資源和中國科學家博物館資源。我們推出了兩版音頻,一版是忠于原文,請專業(yè)播音員配樂演繹;另一版則是圍繞每一本所講述的科學家,再延伸出3集故事,做成一套共24集的音頻故事。兩套音頻故事均可在喜馬拉雅APP、網(wǎng)易FM、蜻蜓FM等頻道上免費收聽。
此外,由于叢書題材獨特,不同于常見繪本,為引導讀者充分利用叢書,我們還特別邀請了兩位專家撰寫導讀,能有效幫助讀者理解叢書。事實上,最終成品與最初策劃案有較大區(qū)別,這是由于我們在推動過程中不斷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策劃案中的偏差,充分調(diào)動各方資源為本套叢書所用。
四、以大力宣傳為抓手,將社會效益最大化
圖書付梓只是走完了整個項目的一步,后期還有大量的宣傳和推廣工作需要開展。事實證明,隨著行政管理部門的引導和推動,主題出版的傳播力進一步彰顯,[9]本套叢書在宣傳推廣過程中便得到了主管單位的大力支持。2019年10月本套叢書正式出版,我們與公司宣傳部、發(fā)行部早在三個月前便溝通確定了一套完整詳實的宣傳方案,并明確宣傳效果放在第一位,極力擴大叢書的社會效益,讓本套叢書發(fā)揮其應有的社會價值。
所以,在緊鑼密鼓準備叢書付印的同時,我們便開展了宣傳工作。為調(diào)動目標讀者的閱讀興趣,我們在面向少年兒童發(fā)行的期刊上刊登了“種一個科學夢,等著發(fā)芽”的征文/征畫活動,鼓勵小讀者們撰寫關于科學家的故事,畫出科學家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或者自己的奇思妙想,并籌備了院士簽名獎狀、贈送樣書等豐厚獎品,為叢書進行預熱。在后期開展的繪本進校園活動中,也宣傳了這項活動,小讀者的參與度很高,他們用或稚嫩拙樸或奇思妙想的語言表達了對科學家的敬意,還提出了一些很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充分展現(xiàn)出了孩子們無邊的想象力。
叢書正式出版后,我們在籌備發(fā)布會的同時,聚焦粉絲黏性較高的新媒體渠道進行團購。雖然是精裝繪本,成本高昂,碼洋較高,但團購渠道反響熱烈。很多讀者表示,這套書籍題材獨特,編創(chuàng)用心,實屬難得。這也說明,時代召喚主題出版物,讀者期待優(yōu)秀主題出版物。在叢書的發(fā)布會上,經(jīng)過精心籌劃,我們既邀請了叢書顧問、主編、導讀撰稿人,還邀請了本套叢書的作者繪者、科學家的家屬和秘書等嘉賓出席。我們還策劃了叢書精選原畫展,使本次活動成為一次非常有新聞點的發(fā)布會,得到了各大主流媒體的廣泛報道,進一步擴大了叢書的社會影響力。
在視頻化和移動端生存的時代,我們也重視視頻宣傳渠道,除拍攝叢書場景化視頻和圖書產(chǎn)品宣傳視頻并上傳至網(wǎng)站公開播放外,也積極跟凱叔講故事、愛奇藝等不同渠道洽談,探索將紙質(zhì)內(nèi)容進一步豐富改編為視頻內(nèi)容的可能性,豐富叢書的宣傳方式;我們還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上開通直播課程,給孩子們講述老科學家的故事。我們與北師大繪本課程中心合作,參與繪本課進校園的活動,邀請有繪本豐富經(jīng)驗的小學教師設計科學家繪本的教案,并向全國的小學推廣。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推廣過程中,我們編創(chuàng)這套書的初心也得到了理解,正如兒童文學作者孫玉虎所言:“這套繪本并不是要鼓勵每個孩子一定要成為科學家,而是從這些科學家的人生經(jīng)歷里見證科學的力量、榜樣的力量,從而思索自己想要一個怎樣的人生,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10]讓孩子們擁有真正優(yōu)秀的榜樣并思索人生,便是這套書的最大價值。
五、分析得失,用繪本打造少兒主題出版物
主題出版的精品化之路任重道遠,需要出版的時代使命、文化自信和工匠精神。正如2003年新聞出版總署倡議開展主題出版相關系列工程時所闡述的美好愿景一般——力求在紛繁世界中,以一些“堅固的東西”(馬克思語)指引前行之路。[11]理解時代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好的主題出版是雙效的、長效的。
1.選題獨特,以創(chuàng)意引領策劃
選題同質(zhì)化是出版業(yè)目前存在的通病,本套叢書并非填補市場空白之作,在已經(jīng)出版的講述科學家故事的繪本中,本套叢書依托于權威的采集工程,采用“傳記+圖畫+故事+科學”的構(gòu)想,編創(chuàng)視角獨特,是其亮點。榜樣人物傳記圖書尤其需要找到權威作者,以權威資料作為支撐,切忌夸張渲染,違背人物的榜樣力量。
2.抓住繪本的表現(xiàn)特點,從孩童的視角出發(fā)
繪本是一種圖文相乘的圖書形式,主要面向兒童群體,在想象力、創(chuàng)意設計、細節(jié)敘事及圖文合奏、情感傳達等方面非常考驗創(chuàng)作者的藝術表現(xiàn)力。首先,好故事是繪本的基礎。創(chuàng)作者們要講好故事,要從孩童的視角出發(fā)。其次,需要繪制生動而有內(nèi)在質(zhì)地的畫面,繪本的圖文關系不是簡單的圖文對稱,而是圖文互補,由故事本身延伸或創(chuàng)造出不同類型、不同搭配的圖文關系。這套書以紙上紀錄片的形式呈現(xiàn)了科學家的高光時刻,將帶領小讀者穿越時空,親歷他們燦爛的人生。
3.堅守初心,用匠心打造精品力作
本套叢書在編創(chuàng)過程中,始終秉持科學家的精神,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編輯團隊為了解每一位科學家,研讀大量傳記,在依托于采集工程資料之外,還盡可能搜集充足的資料,包括電影、展覽、實物、手稿等,以提供給編創(chuàng)團隊參考。在編輯過程中,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反復求證。每本繪本的故事文稿、繪圖腳本和成稿都經(jīng)歷了反復修改,甚至否定重來。每本書都是文字作者、繪者、編輯、主編四方共同完成的作品,這對于創(chuàng)作者和出版方來說,都需要足夠的耐心與堅持。
但在肯定成果的同時,也不可回避遺憾和不足。由于時間關系,我們未能安排作者和繪者去實地采風,只能通過照片、視頻、文字材料等記載來呈現(xiàn),難免存有遺憾。很多優(yōu)秀作品,作者都是經(jīng)過長期的采風和實地采訪,才能讓作品有更飽滿的情感和力度;另外,由于經(jīng)驗不足,我們錯過了專家審稿的最佳時機,大部分專家均在繪圖成稿后才審稿,所以有些歷史細節(jié)的錯誤在后期才發(fā)現(xiàn),給改圖造成很大壓力,也影響了出版進度。
總之,原創(chuàng)繪本實屬不易,主題出版要求更高,若非親身經(jīng)歷過,個中滋味實在難以言說。我們一路摸著石頭過河,在選題策劃、文稿打磨、腳本修改、成書審校、印刷裝訂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不斷試錯,克服一系列讓我們有“騎虎難下”之感的問題,最終做成了這套原創(chuàng)少兒主題出版物。最深的體會莫過于編輯作為出版項目的樞紐,一定不能沉溺于畏難情緒中,要給所有參與項目的人員傳遞信心,共同朝著目標奮斗。
在我們打磨這套書的兩年多時間里,也陸續(xù)看到一些以繪本為表現(xiàn)手法的少兒主題出版物出版,這是一種好現(xiàn)象,說明越來越多的出版社重視培育兒童的價值觀,充分體現(xiàn)出主題出版面向現(xiàn)實與未來的教育意義。事實上,除了科學家、領袖等“大人物”可當作榜樣人物外,堅守在平凡崗位上的“小人物”也有很多閃光點值得講述。人物傳記繪本只是少兒主題出版的一個小門類,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類似主題作品,為少兒的成長之路點亮更多明燈。
參考文獻:
[1]趙東格.新時代少兒圖書主題出版[J].散文百家,2018(8).
[2]姚磊.少兒出版社主題出版的誤區(qū)和實施路徑[J]. 出版科學,2018(3).
[3]孫宏艷.少年兒童偶像與榜樣接納狀況及對榜樣教育的啟示[J].教育科學研究,2012(12).
[4]王蕓.主題出版的另類嘗試[J].出版人,2016(12).
[5]胡心婷.從2015—2018國家“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淺析主題出版策劃之道[J].科技傳播,2018(18).
[6]林勇.中國原創(chuàng)繪本的發(fā)展困境及對策探析[N].新聞研究導刊,2017(12).
[7]唐靖,于蕊.踏過泥濘? 終見彩虹[N].中國科學報,2019-11-29.
[8]王際兵.主題出版提升教育功能的思[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8(7).
[9]宋思佳,馮廣濤.全民閱讀視角下少兒主題出版發(fā)展路徑[J].中國出版,2019(12).
[10]孫玉虎.繪本里的科技群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12-05.
[11]金鑫榮,盧文婷.主題出版的精品化戰(zhàn)略[J].現(xiàn)代出版,2018(6).
(作者單位系:于蕊,北京出版集團;唐靖,蒲蒲蘭繪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