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家理物記
陳永久的女兒嫁進(jìn)城里后
第一次回娘家,恰好遇到我
正在和她父親爭論
改造人居環(huán)境的問題
我對她說:
你打扮得漂亮又時髦
你在人群中走過,定有人為你回頭
但誰也不會想到
養(yǎng)你長大的家庭,竟然如此邋遢
她聽我說后
臉?biāo)查g羞紅至耳根
悄悄勸我不要和她爹爭論了
從此以后,無論我何時去遍訪
陳永久家屋里總是很整潔
有一次,我用
調(diào)侃的口吻問陳永久:
現(xiàn)在住起來安逸不?
他嬉皮笑臉地答道:
安逸。
放牛郎
牛比人還要金貴
這不是一種修辭
而是事實本身
姜華家院子里曬著一桶水
每次都是姜華俯下身去
飲了一口,確定溫度后
才讓牛喝
他說牛喝冷水容易拉肚子
姜華喂了五頭牛
每年都有牛仔出欄
靠著這點收入
加上政府幫扶的二萬五千元建房補(bǔ)貼
他終于在公路邊
建起了一棟兩層小樓
將妻兒老母從窮山溝
接進(jìn)幸福的康莊里
小康入門記
駐村期滿后,我還是會經(jīng)常
回到花鹿坪,看望我的掛包戶
為了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xí)性
通常我會選擇突襲般出現(xiàn)在他們家里
如果衛(wèi)生搞得好,我就會夸獎他們
并鼓勵其繼續(xù)保持下去
如果搞得不好,我還會
苦口婆心地勸導(dǎo),并將其作為
下一次回訪突襲的重點對象
如此多回訪幾次,所有掛包戶
都將提升人居環(huán)境作為生活的常態(tài)
為了讓大家能在好的環(huán)境里
安居、樂業(yè),整個國家從上到下的幫扶人
都在絞盡腦汁,紛紛動用自己特有的方式
一點一滴地校正著,改變著
幫扶對象的生活習(xí)性
從骨子里洗滌著他們——
以便他們能,干干凈凈地
步入小康社會的大門
幸福小區(qū)的早晨
陽光照在湖面上
反射進(jìn)易遷戶鄒長順的家里
令餐桌上,一碗新鮮的肉湯
泛著瀲滟波光
回村偶記
李菁家的狗最先沖過來
似乎很興奮,伸著大舌頭
舔我的手。我摩挲它
黑亮的毛,比以前柔順多了
記得剛來花鹿坪的時候
它齜牙咧嘴地瞅著我
我也總拿著棍子防備它
隨著進(jìn)村的時間久了
漸漸熟絡(luò)起來,它把我
當(dāng)作村里的熟人,有時
在田間相遇,還會
跟在身后,送我一程
記一次婚事
馮得喜家請了宅鄰幫忙
支起案板,鍋灶和棚子
準(zhǔn)備為他女兒舉辦婚宴
得知這個消息
我和村委會同志火速趕去他家
強(qiáng)制取消了這次婚宴——
疫情期間,全國上下禁止群體性聚集
馮德喜的妻子不理解
說了很多慪氣的話
很不情愿地推遲了女兒的婚期
半年后,我重返花鹿坪
路過馮得喜家大門口
他妻子追著我喊:
“小王,進(jìn)家來喝杯酒嘛
你們之前都是起好心?!?/p>
——這天是她女兒的婚期
我隔著院子祝賀她
從她會心的微笑中看得出
她早已消除了對我的芥蒂
花鹿坪變遷帖
1
三棟樓房拔地而起:
村衛(wèi)生院、村級活動場所
村委會辦公樓
這是三條站立的路
這是我們指著天空承諾的手
如今,它們矗立在曠野中
像線裝的《詩經(jīng)》里
一句赫然的詩——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p>
2
坑洼被填平
障礙被清除
急彎被緩解
路面被硬化
斷頭路被接上——
通往吳家梁子的路
就是通往花鹿坪的路
就是通往布噶鄉(xiāng)的路
就是通往昭通的路
就是通往云南的路
就是通往中國的路
也是通往世界的路
更是通往人心的路
唯有通往心靈的路
成為坦途,人
才會活得坦蕩
3
整個昭陽區(qū)最大的
煙草種植基地
就在花鹿坪一帶
早春時節(jié),黃土地
會蓋上漫無邊際的地膜
在陽光的照耀下
恍如波光蕩漾的大海
幾個躬耕其間的身影
像孤島,或者暗礁
終日接受海浪的
沖刷與拍打——
這是花鹿坪的人們
正在用辛勤的汗水
在貧窮的生活中
淘洗新的自己
4
在污垢中取出眼睛
取出眉毛,取出鼻梁
取出牙齒,取出嘴唇
用清水一遍遍擦洗,他似乎
從未有過清晰的臉
以致他在鏡中,第一次
看見自己,竟然露出
羞怯的神情,是啊
它被覆蓋太久了
人們早已忘記
他也是個擁有表情的人
經(jīng)我多次勸說
他才鼓起勇氣
剪去蓬亂的頭發(fā)
剃掉發(fā)黃的胡茬
——他嚇自己一跳——
想不到有生之年
還可以變得年輕
還可以變回,那個
干干凈凈的莊稼人
5
在裂縫中生長的人
也會長成裂縫的樣子
就像石頭下的根莖
在探索光源時
一再地彎曲自己
當(dāng)人們從破舊的土墻房里
搬進(jìn)新建的樓房時
身心似乎才徹底舒展開來
原本已經(jīng)枯萎的部分
也由黃返青
有了區(qū)別于以往的精氣神
公益崗位
不識字的,年紀(jì)稍大的
弱勞動力,低保戶等
村里為他們設(shè)置了公益性崗位
以此增加部分群眾的收入
他們的主要工作是
參與提升人居環(huán)境
他們焚燒垃圾
清理道旁的水溝
他們掃落葉,掃沙粒
掃房前,掃屋后
掃門前雪,掃瓦上霜
掃出一個干凈的村子
掃出一條通往幸福的道路
一份賬單
徐佳叢在溫州電子廠打工
每月工資3000元
妻子在溫州飯館里洗碗
每月工資2000元
以10個月計算
這個家庭的總收入為50000元
其中,房租費花去6000元
夫妻倆在溫州的生活費
加上匯給母親和兒子的
共花去16200元
往返車費和食宿花去1500元
人情來往,送禮花去2500元
母親治病費用9800元,醫(yī)保報銷后
實際花去5700元
老家地皮硬化花去1200元
買沙發(fā)1800元
洗衣機(jī)1150元
除去以上支出,還剩13950元
對此,徐佳叢說
這是他家第一次有積蓄
他還感嘆道:有點積蓄好啊
人活起來膽子會更大些
蘋果小鎮(zhèn)
卯家沖是未來的蘋果小鎮(zhèn)
為了配合生態(tài)旅游
周圍的住戶需進(jìn)行風(fēng)貌改造
開始大家不愿意
總覺得是花錢做面子工程
但經(jīng)過村委會和駐村隊
反復(fù)交流溝通后
一些人開始刷白了外墻
一些人加高了樓層
直到這個春天,蘋果花開了
蘋果小鎮(zhèn)的設(shè)想呈現(xiàn)了雛形
人們終于理解了
政府部門的苦心
有村民已經(jīng)打算將自家屋子
開成農(nóng)家樂,有人說
雖然風(fēng)貌改造出了部分錢
但從長遠(yuǎn)利益看
還是比較劃算
(王單單,原名王丹,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2016—2017年首都師范大學(xué)駐校詩人。獲首屆《人民文學(xué)》新人獎、2014《詩刊》年度青年詩人獎、2015華文青年詩人獎、首屆桃花潭國際詩歌藝術(shù)節(jié)·中國新銳詩人獎、首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新銳獎等獎項。參加《詩刊》第28屆青春詩會。出版詩集《山岡詩稿》《春山空》等。)
編輯:耿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