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昂
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列強在對華進行經濟侵略的同時,把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機器設備傳到中國,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國的自然經濟。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了。有人認為,西方入侵在民族資本主義產生過程中具有決定性作用。筆者持反對意見,理由有以下幾點。
首先,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的前提條件是封建社會發(fā)展的結果。
較之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代表一種全新的生產方式。資本主義經濟在封建社會內部因小生產者的自發(fā)分化而產生,它產生和發(fā)展的歷史前提是:一方面,廣大的農民和手工業(yè)者被剝奪生產資料成為自由勞動者;另一方面,剝削者手中積累起大量的貨幣資本。
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社會已經初步具備了這些條件。一方面,封建社會長期存在數(shù)量巨大的失業(yè)勞動力:自然災害、各種各樣的戰(zhàn)爭及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剝削使廣大勞動人民紛紛破產,被迫離開家鄉(xiāng),四處流徙,其中有少數(shù)人進入了城市。另一方面,“中國的官僚地主,特別是大地主、大官僚,采用高額地租、商業(yè)、高利貸等剝削形式及貪污、敲詐勒索等手段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我國在明清時期就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
其次,地主、官僚、商人投資的驅動力來自中國社會內部。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土地不但可以自由買賣,而且地租率很高。許多手工工場主,當他們積累起一定的財富之后,也往往不再經營手工業(yè),而是到鄉(xiāng)間買地變?yōu)榈刂?,或設法做官使自己成為官僚地主。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鑒于連年迭起的農民革命的沖擊,不再單純購買田地;而外國資本主義經營的新式企業(yè)獲利甚巨,又強烈地吸引著他們,加上洋務派……的刺激,推動了他們把積累的錢財投入到新式企業(yè)。但同時,受到外國資本主義排擠打擊,受到洋務派、封建主義的束縛,一般商人、地主擔心辦近代工業(yè)不能賺錢,要冒虧損倒閉的危險,不敢大膽投資……更愿投資土地和高利貸,而不愿冒危險去辦工業(yè)。
由此可見,外國新式工業(yè)的利潤誘惑,僅是吸引中國官僚、地主、商人投資的因素之一,而迫使他們不顧一切冒險投資的決定性因素,主要還是當時國內人民斗爭導致的地租剝削不穩(wěn)定。
再次,西方入侵分解自然經濟的作用是有限的。
鴉片戰(zhàn)爭以后,面對西方資本主義商品輸出的沖擊,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抵抗力。例如,農村手工紡織業(yè)不僅沒有被立即摧毀,甚至還一度有所發(fā)展。中國農民并沒有在外國入侵下迅速破產。
同樣,由于自然經濟被分解而擴大的商品市場也是有限的,僅僅局限于沿海地區(qū)。
最后,資本主義萌芽已經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打下基礎。
毛澤東曾經指出,中國封建社會內的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中國也將緩慢地發(fā)展到資本主義社會。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是一種新興的生產關系,代表了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雖然絕大多數(shù)被摧殘了,但仍然有少數(shù)實現(xiàn)了向近代資本主義工業(yè)的轉變。
綜上所述,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雖然產生于西方入侵之后,但其產生所依賴的社會條件是由中國封建社會內部積累的,如勞動力、貨幣財富和國內市場等。馬克思主義認為,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因素,外因只能通過內因起作用。西方列強的入侵,即使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機器,造成了勞動力和國內市場等方面的變化,在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過程中并不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必須指出的是,西方列強的入侵,并不是要幫助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掠奪中國的財富才是其根本目的。大量事實證明,為了把中國變成它們的經濟附庸,外國資本主義利用各種手段設置障礙,極力阻止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