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煤集團總醫(yī)院(452371)孟祥云
改良叩背護理法可根據(jù)痰鳴音選擇合適體位,有助于促進痰液排出,提高患者舒適度。本研究選取我院PDR-Ab感染重癥肺炎患者實施改良叩背護理法,旨在降低患者痰液粘稠程度,提高護理質量。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選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我院PDR-Ab感染重癥肺炎患者86例,根據(jù)入院時間不同分為研究組(n=43)、參照組(n=43)。參照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37~66歲,平均(51.72±7.17)歲。研究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35~68歲,平均(50.91±7.22)歲。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納入標準:臨床確診為PDR-Ab感染重癥肺炎;患者家屬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肝腎功能異常;合并其他細菌感染;認知功能障礙,無法配合完成本研究。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參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用藥指導、生命體征監(jiān)測、咳嗽咳痰護理、并發(fā)癥護理等。研究組在參照組基礎上結合改良叩背護理法,具體如下:①加強培訓。建立護理小組,對護理人員進行改良叩背護理專業(yè)、系統(tǒng)培訓,確保護理人員掌握專業(yè)技能。②確定體位。通過痰鳴音確定,痰鳴音出現(xiàn)則肺尖部取坐位,肺葉中段取側臥位,肺底部取平臥位。③扣背護理。手指屈起,掌做杯狀,以指腹、魚際對肺部進行叩擊。叩擊時間為早上7點、中午11點、晚上7點,15min/次,叩擊120次/min。
1.3 觀察指標 痰液粘稠程度。分級標準:Ⅰ級:稀痰,米湯或白色泡沫狀,易咳出,吸痰后內壁無滯留;Ⅱ級:較粘稠,白色或黃白色,需用力咳出,吸痰后有滯留,易沖洗;Ⅲ級:明顯粘稠,黃色伴血絲痰或血痰,不易咳出,吸痰后大量滯留,不易沖洗;護理工作滿意度。以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評估護理工作滿意度,分值19~95分,85~95分為非常滿意,70~84分為較滿意,19~69分不滿意。非常滿意、較滿意計入護理工作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
2.1 痰液粘稠程度 研究組Ⅰ級26例,Ⅱ級14例,Ⅲ級3例;參照組Ⅰ級17例,Ⅱ級15例,Ⅲ級11例。兩組比較,研究組痰液粘稠程度低于參照組(χ2=2.154,P=0.031)。
2.2 護理工作滿意度 研究組非常滿意29例,較滿意13例,不滿意1例;參照組非常滿意23例,較滿意12例,不滿意8例。兩組比較,研究組護理工作滿意度97.67%(42/43)高于參照組81.40%(35/43)(χ2=4.468,P=0.035)。
重癥肺炎易出現(xiàn)低氧血癥、急性呼吸衰竭,治療時需給予通氣支持;且肺炎患者呼吸道纖毛運動功能降低,咳痰無力,易導致痰液阻塞氣道,影響患者通氣,嚴重可導致窒息[1]。因此,護理過程中應做好呼吸道護理,同時探究降低痰液粘稠程度護理方法對改善通氣功能有重要意義。
改良叩背護理法操作簡單方便,無需其他工具,經專業(yè)培訓后護理人員均可掌握;且可根據(jù)患者痰鳴音選擇合適體位,對促進患者排痰有積極作用。同時改良叩背護理法符合生理周期,在排痰過程中以均衡力量、穩(wěn)定頻率叩擊背部,可有效促進痰液排出,維持呼吸道通暢,提高患者舒適度[2]。中醫(yī)理論認為,臟腑失調、水津停滯,聚而質稠則為痰;肺主行水,若水運能力減弱則易產生痰液。改良叩背護理時間為早上7點、中午11點、晚上7點,該時間段為肺行水主要時間,此時進行改良叩背護理有助于降低痰液粘稠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痰液粘稠程度低于參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0.05),表明改良叩背護理法應用PDRAb感染重癥肺炎患者效果確切,可有效降低痰液粘稠程度,提高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
綜上所述,改良叩背護理法應用于PDR-Ab感染重癥肺炎患者效果確切,可有效降低痰液粘稠程度,提高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