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張君 潘 瑩 樂 圓
成都市公共衛(wèi)生臨床醫(yī)療中心檢驗科 (四川 成都, 610061)
據(jù)統(tǒng)計,全球范圍內(nèi)有超過20億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HBV感染在我國感染率及發(fā)病率均較高,結(jié)核病(PTB)是另一全球關(guān)注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鑒于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與PTB的發(fā)病率分別是病毒性及細菌性傳染病之首,兩種疾病相互重疊性感染患者不在少數(shù)[1]。肝纖維化是一種損傷愈合反應,各種原因所致的肝細胞外基質(zhì)沉積于降解動態(tài)被打破,導致肝臟基質(zhì)成分改變,進而形成肝纖維化[2]。由于HBV感染病情發(fā)展緩慢,病毒不易清除,肝功能炎癥反應明顯,隨著病情的不斷發(fā)展,可能造成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3]。而PTB治療復發(fā)率較高,病毒持續(xù)時間長,且大多數(shù)抗結(jié)核藥物具有明顯的肝臟毒性,長時間的PTB治療會對肝臟造成不良影響[4]。在抗結(jié)核用藥前進一步準確評估患者肝臟功能狀況,我們對血清谷草轉(zhuǎn)氨酶(AST)、凝血酶原時間(PT)、堿性磷酸酶(ALP)、膽堿酯酶(CHE)等常見生化指標與CHB合并PTB患者肝纖維化程度間的相關(guān)性進行了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CHB合并PTB患者納為觀察組,50例單純CHB患者納為CHB組。
1.2 診斷及納入排除標準 診斷標準:CHB診斷參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5],PTB診斷參照《肺結(jié)核診斷和治療指南》[6]。納入標準:①首次發(fā)病,未進行抗乙型肝炎病毒與抗結(jié)核桿菌治療患者;②入院時間≥3 d,且入組后均完善肝功能、凝血四項、腹部B超、CT檢查及常規(guī)檢查;③行肝臟穿刺前1個月內(nèi)未進行相關(guān)血液疾病治療;④ 年齡≥18歲;⑤ 同意行肝臟穿刺檢查。排除標準:①排除陳舊性/復治性PTB;②合并肺癌、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基礎(chǔ)性疾?。虎酆喜⑵渌雀尾《?;④合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⑤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藥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可能影響肝功能指標疾病。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觀察組與CHB組AST、ALP、PT及CHE水平;②比較觀察組與CHB組肝組織炎癥活動及纖維化程度;③比較觀察組不同肝纖維化程度患者AST、ALP、PT及CHE水平;④分析AST、ALP、PT及CHE水平與CHB合并PTB患者肝纖維程度間的相關(guān)性。
1.3.1 生化指標檢測及方法 AST、ALP及CHE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PT采用法國STA-Compact全自動血凝儀檢測,劑量及質(zhì)控由DLAGNOSTICA STAGO公司原裝配套提供。
1.3.2 病理學檢查方法 被研究者均簽署肝臟活體組織檢查同意書。術(shù)前常規(guī)消毒輔巾,行麻醉處理,患者保持平靜呼吸,應用美國Bard MAGNUM型穿刺槍,行B超定位,采用1 s負洗法進行穿刺,在患者呼氣末,快速穿刺肝組織進行活檢,獲取肝組織10~20 mm肝組織,包含4個以上可供評價的匯管區(qū)。采用4%甲醛溶液固定,石蠟包埋,連續(xù)切片,HE染色、Masson染色、Vimentin染色。參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7]中相關(guān)標準,對活檢組織進行炎癥活動度及纖維化分期評價。每份標本均由2位醫(yī)師共同評價得出最終結(jié)果。根據(jù)CHB合并PTB患者肝組織活檢結(jié)果,將其分為無纖維化組(肝纖維化得分0分)、輕度纖維化組(1、2分)與中重度纖維化組(3、4分)。
2.1 兩組患者血清AST、ALP、PT及CHE水平情況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清AST、ALP、PT及CHE水平比較
2.2 兩組患者肝組織炎癥活動及纖維化程度分級情況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肝組織炎癥活動及纖維化程度分級比較 [例(%)]
2.3 觀察組不同肝纖維化分級者血清AST、ALP、PT及CHE水平情況 見表3。隨著肝纖維化程度的加深,CHB合并PTB患者血清AST、ALP、PT水平均呈依次上升趨勢,組間差異顯著(P<0.05),CHE呈逐漸下降趨勢,組間差異顯著(P<0.05)。
表3 不同肝纖維化分級者血清AST、ALP、PT及CHE水平比較
2.4 觀察組患者血清AST、ALP、PT及CHE與肝纖維化間的相關(guān)性 觀察組患者血清AST、ALP水平與其肝纖維化程度呈正相關(guān)(r=0.26、0.36,P<0.05),CHE水平與其肝纖維化程度呈負相關(guān)(r=-0.51,P<0.05)。PT與肝纖維化程度沒有相關(guān)性。
本研究以獲得肝組織活檢結(jié)果的60例CHB合并PTB患者及50例CHB患者為研究對象,病理檢查結(jié)果提示,CHB合并PTB患者肝組織炎癥分級及肝纖維化程度分級均更明顯,提示其肝臟炎癥反應更強烈,肝纖維化程度更嚴重,這與并發(fā)癥本身及疾病的相關(guān)治療可能會加重肝臟負擔,導致肝臟病理學改變有關(guān)[8]。
血清學診斷肝纖維化標志物可分為間接標志物與直接標志物,間接標志物可直接反映肝功能變化,但對肝細胞外基質(zhì)代謝情況的判斷無明顯輔助功效;直接標志物是反映纖維化形成過程中各種細胞外基質(zhì)及其降解產(chǎn)物代謝情況的相關(guān)指標[9]。AST、ALP、PT及CHE均屬于肝纖維化判斷的間接血清學指標。
AST及ALP均是肝功能檢查中常見指標,其中AST水平持續(xù)升高,數(shù)值超過谷丙轉(zhuǎn)氨酶(ALT)時,提示肝實質(zhì)嚴重受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可靠標志[10]。ALP是反映膽紅素代謝及膽汁淤積的指標,當肝細胞變性壞死時,血清ALP水平常呈上升趨勢[11]。此外,肝臟是合成大部分凝血因子的器官,凝血功能異常在反映肝臟功能中也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PT正常范圍為11~15 s,但急性肝炎及輕型慢性肝炎患者PT將明顯延長,PT是判斷肝臟損害程度、評估患者預后的敏感指標[12]。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CHB合并PTB患者血清AST、ALP及PT水平均顯著高于CHB組,提示合并PTB將加重肝臟負擔,造成肝功能損傷。且隨著肝纖維化程度的加重,CHB合并PTB患者血清AST、ALP及PT水平均呈依次上升趨勢,且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guān)性分析提示,CHB合并PTB患者血清AST、ALP水平與其肝纖維化程度呈正相關(guān)。
CHE是一類糖蛋白,多以同工酶形式存在于體內(nèi),而肝臟是體內(nèi)惟一能合成該物質(zhì)的器官,故血清CHE的檢驗是評估肝實質(zhì)細胞損傷的重要手段。有研究表示,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血清CHE水平明顯下降,并提出血清CHE長時間持續(xù)下降可能加大肝硬化失代償?shù)陌l(fā)生可能性[13,14]。肝臟受損后,炎癥反應及纖維結(jié)締組織增生將導致CHE合成增加,而PTB患者體內(nèi)CHE活性也有下降趨勢,可能與肺結(jié)核可刺激乙酰膽堿分泌,過量乙酰膽堿能抑制CHE活性相關(guān)[15]。本研究發(fā)現(xiàn),CHB合并PTB患者血清CHE水平更低,且隨著患者肝纖維化程度的加重,其血清CHE水平呈依次下降趨勢,相關(guān)性分析提示,患者血清CHE水平與其肝纖維化程度呈負相關(guān),在反映肝纖維化中具有一定效能。
目前,肝組織活檢依舊是評估肝纖維化程度及肝臟炎癥反應的“金標準”,但該檢查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可重復率低,價格昂貴,不利于臨床實施。篩選合適、可靠的血清學指標以評估肝纖維化程度,對于臨床診療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臨床中進一步了解CHB合并PTB患者肝功能狀況,積極調(diào)整臨床用藥及相關(guān)治療方式,保護患者肝臟功能,在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疾病治療效果中具有重要意義。上述研究,肝組織活檢提示,CHB合并PTB患者肝臟炎癥反應及肝纖維化程度均較CHB患者更為嚴重,血清AST、ALP、PT及CHE水平受到CHB合并PTB患者肝纖維化程度的影響,且AST、ALP及CHE與患者肝纖維化程度間存在相關(guān)性,提示血清學指標在評估肝纖維程度和肝臟功能狀態(tài)中具有潛在價值,可以進一步研究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