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67000)羅娜娜 周遂玲
缺血性腦卒中(CIS)是臨床最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雖然隨著近些年醫(yī)療水平不斷提高,CIS患者病死率有明顯下降,但仍有較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后遺癥。如何有效加快CIS患者卒中后康復是目前臨床研究的重點,而有效的護理干預對加快患者康復具有積極推進作用,隨著護理學的不斷發(fā)展,各種新型護理模式在臨床應用也愈發(fā)廣泛。此次研究以2018年7月~2019年8月在我院就診的104例CIS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綜合康復護理對其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使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2018年7月~2019年8月在我院就診的104例CIS患者分為A、B兩組(A=52,B=52),A組男28例,女24例,年齡48~71歲,平均年齡(60.28±3.95)歲。B組男27例,女25例,年齡49~73歲,平均年齡(60.41±4.08)歲。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符合CIS臨床診斷標準,經(jīng)顱腦CT或MRI診斷確診;年齡≤75歲;首次發(fā)??;意識清醒,具備正常的理解溝通能力;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其他類型腦血管疾?。伙B腦手術(shù)史;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精神障礙;惡性腫瘤。
1.2 護理方法 A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B組接受綜合康復護理:①成立康復護理小組,由護士長任小組組長,并對小組其他成員進行培訓指導,幫助護理人員了解綜合康復護理優(yōu)勢、實施必要性和實施方法;②健康指導:詳細向患者講解健康教育手冊內(nèi)容,并定期舉辦健康教育講座,鼓勵患者及其家屬參與,積極解答患者疑問;③心理干預:做好心理評估,密切關(guān)注患者心理情緒變化,幫助患者建立心理舒緩空間,向患者展示康復效果較好的相關(guān)案例,并督促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④認知功能訓練:使用鐘表、顏色區(qū)分、箭頭表示等方式對患者進行時間、空間訓練,使用編故事方法強化患者記憶功能;⑤肢體功能訓練: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即可進行早期肢體功能訓練,鼓勵、指導患者主動進行床上主動和被動運動,待患者病情好轉(zhuǎn)后,輔助患者進行下床訓練,并指導患者完成穿衣、吃飯、上廁所等日?;?。
1.3 觀察指標 使用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FMI)評估兩組護理干預前后的肢體功能;使用簡明健康測量量表(SF-36)評估兩組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使用自擬護理滿意度問卷評估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定性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定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FMI和SF-36評分比較 B組護理干預后FMI評分(49.75±5.13)和SF-36評分(70.58±7.54)均高于A組(42.46±4.63)、(61.34±6.68)(P<0.05)。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B組護理滿意度評分[(93.61±3.71)分]高于A組[(87.54±4.08)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937,P=0.000)。
既往研究顯示,有效的護理干預對加快CIS患者康復具有積極作用,此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部分CIS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了綜合康復護理在加快CIS患者肢體功能康復中的作用,研究結(jié)果顯示,接受綜合康復護理干預的B組護理后FMI和SF-36評分均高于僅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A組,這表明綜合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加快患者肢體功能恢復,進而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綜合康復護理是一種以加快患者卒中后康復為主要目標的新型護理模式,其通過強化健康教育、心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自信心、治療依從性和自我效能,從而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1]。而早期的認知功能訓練和肢體功能訓練則有助于患者認知功能和肢體功能快速恢復,且訓練過程循序漸進,可進一步提高患者主動性和安全性,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2]。此次研究還發(fā)現(xiàn)B組護理滿意度評分較高,這可能與綜合康復護理注重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有關(guān),充分溝通可有效拉近患護之間距離,從而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綜合康復護理可有效加快CIS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