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462000)楊莉莉
慢性中耳炎是臨床常見疾病,多由細菌感染所致,具有病程長、致病菌復雜多變等特點[1]。近年來,隨著廣譜抗菌藥廣泛應用,病原菌耐藥性增強,抗菌藥物對慢性中耳炎易感病原菌耐藥性日益嚴重,增加用藥難度。因此,在治療中需了解病原菌分布,通過藥敏試驗進行耐藥性分析,根據(jù)實驗結果合理制定用藥方案,以提高療效,加速康復進程。本研究選取慢性中耳炎患者78例,旨在探究耳道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及抗菌藥物耐藥性。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選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接收的慢性中耳炎患者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齡24~70歲,平均年齡(42.69±7.98)歲;病程0.4~14.0年,平均病程(6.93±3.10)年。
1.2 選例標準
1.2.1 納入標準 經(jīng)聽力學、鼓膜檢查證實為慢性中耳炎,耳道內(nèi)存在膿性分泌物;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中耳膽脂瘤者;中耳癌者;慢性鼓膜炎者;結核性中耳炎者;近期應用抗生素治療者。
1.3 方法 ①樣本采集 額鏡照明下,利用75%乙醇棉簽擦拭耳廓及外耳道皮膚,生理鹽水浸潤棉拭子,插入外耳道深部鼓膜表面,采集耳道分泌物,置入無菌試管內(nèi)立即送檢。②細菌培養(yǎng)與藥敏試驗 常規(guī)方法種植標本,植于培養(yǎng)基,35℃培養(yǎng)24h,利用微生物分析系統(tǒng)鑒定病原菌,K-B紙片瓊脂擴散法行藥敏試驗;質控菌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
1.4 觀察指標 ①病原菌分布情況;②藥敏試驗結果。
2.1 病原菌分布情況 78例患者中,共檢出病原菌74株,其中革蘭氏陽性菌67.57%(50/74),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31.08%(23/74)、表皮葡萄球菌21.62%(16/74)、其他革蘭氏陽性菌14.86%(11/74);革蘭氏陰性菌25.68%(19/74),均為銅綠假單胞菌;真菌6.76%(5/74)。
2.2 藥敏試驗結果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利奈唑胺、萬古霉素、莫西沙星、慶大霉素敏感率>90%,對青霉素、紅霉素敏感率較低;表皮葡萄球菌對利奈唑胺、萬古霉素、慶大霉素、頭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90%,對青霉素敏感率最低;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90%,對氯霉素、頭孢唑林、氨芐西林舒巴坦敏感率較低。
目前,臨床治療慢性中耳炎主要以消除病因、通暢引流、控制感染、恢復聽力為原則,除膽脂瘤形成者需盡快手術外,其他多數(shù)患者以局部用藥為主,采集耳道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yǎng),根據(jù)抗菌藥耐藥性分析結果,合理制定用藥方案。本研究經(jīng)細菌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為主要致病菌,與熊素芳等[2]報道相似,表明慢性中耳炎常見細菌感染。本研究經(jīng)藥敏試驗發(fā)現(xiàn),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對利奈唑胺、萬古霉素、慶大霉素存在較高敏感性,提示上述藥物可用于慢性中耳炎治療。此外,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紅霉素耐藥性較高,臨床治療中需盡量減少此類藥物使用,以免延誤病情。本研究發(fā)現(xiàn),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均在90%以上,與王志紅等[3]研究略有不同,可能與不同區(qū)域經(jīng)驗用藥各有不同相關,對氯霉素、頭孢唑林、氨芐西林舒巴坦耐藥性較高,臨床應用中若出現(xiàn)療效不佳時,應考慮病原菌耐藥情況,及時進行藥敏試驗,根據(jù)試驗結果合理指導用藥。
綜上所述,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是慢性中耳炎患者主要病原菌,臨床應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合理制定用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