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琴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精準扶貧以“扶貧先扶智”為重點。作為教師,幫扶貧困生成為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項工作如春風化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如一盞明燈,為教育者指明了方向;如一座橋梁,拉近了貧困兒童和教師的心。
小蘇是我班的一名貧困生,他原本聰明可愛,自從媽媽出車禍去世,爸爸忙于養(yǎng)家,只能把他丟給爺爺奶奶照顧。心靈的創(chuàng)傷使他總是板著一張蠟黃的臉,課上趴在桌子上,課間就靜靜地蜷坐在角落里,放學后也總是獨來獨往。失去媽媽,讓他背負了沉重的精神負擔,快樂對他來說成為一種奢望。
一天上課時,我遠遠看到小蘇在看《三國演義》,眼神明朗、靈動,我立刻窺到了一絲希望。在做一道仿句練習時,我點名讓他仿句。他仰起頭,眨了眨眼睛,張嘴說出了一個精彩的句子,班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他臉上也露出了一絲難得的微笑。
下課后,我將他叫到辦公室,問他:“小蘇,我知道你喜歡閱讀,我這里有幾本書,不知道你喜歡不?”我把準備好的幾本經典名著推給他,他輕輕地拿起翻閱起來。我說:“這些書不許在課堂上看,只要不影響學習,這些書都可以送給你。”“沒問題!”他很爽快地答應了。
漸漸地,我發(fā)現他變了,上課發(fā)言積極了,性格也開朗了,能與同學們和睦相處,成績也提高了不少,尤其寫作水平大幅提升,精神狀態(tài)越來越好。能盡自己的微薄之力改變一個精神貧困的學生,是一件多么值得欣慰的事呀!
小鄭是個很文靜的貧困生。為了讓她活潑勇敢些,我鼓勵她跳舞。課間一有時間,我就帶她練習舞蹈,她很刻苦,也很有靈性。在我的鼓勵下,她大膽展現自己,參加了河南電視臺的少兒春晚;參與表演的課本劇《聰明的阿凡提》參加了市里的展演;學校的演出活動,她也都積極地參加。一段時間之后,她的媽媽驚喜地說:“孩子真的變化太大了!變得自信、活潑、開朗了,多虧了李老師??!”
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班里的學生送了我一個外號“李偏心”,他們說我偏愛貧困生而忽略了他們。是呀,我的心就得“偏”一點,我要讓這些生活困難的學生不因貧困而喪失生活的信心?!耙粋€不能丟,一個不能掉”是我的目標,我不能看著任何一個學生在求知的道路上掉隊。
作為一名教師,在扶貧扶智路上擔負著重要責任。我是學生最親密的引路者,我要用最靈敏的教育嗅覺,去關注、愛護學生,幫助他們養(yǎng)成健全的心智和良好的品格。我要讓自己的眼神再溫柔一點,話語再溫暖一點,愛再多一點,眼光再放長遠一點,扶貧扶智路上,把滿滿的愛灑向更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