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綺麗
摘 要:隨著科技革命的深入推進,近些年來,“人工智能”這個概念也逐漸在國人心中得到普及,如今更是從中青年人群擴展進入了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中,因此,這也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帶領學生去認識、接受人工智能,還要有意識地去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為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打下良好的根基。
關鍵詞: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思維;層層遞進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大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在教育領域也不斷有人探討人工智能技術會對將來各個學科的發(fā)展帶來的影響與變革。所以,在這種形勢下,將人工智能這一內容引入小學課堂就是應有之義,只是就小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思維發(fā)展以及實踐操作等能力而言,這一階段我們的教學重點自然是引導他們打下對人工智能認識的思想根基,層層遞進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一、認識——人工智能是什么
如果要問一個10歲左右的小孩子“人工智能”是什么,除了之前因為興趣有所了解之外,大多數小朋友只會一臉“茫然”地看向提問者,但是,倘若我們問學生知不知道“天貓精靈”“小度”“siri”“小愛”等“人物”,就會很容易激起他們談論的興趣,因為在家里通過手機等硬件設備跟這些“小可愛”對話已經成了一些學生的一大樂趣,而這種“樂趣”自然就可以是我們帶領學生認識人工智能一個不錯的突破點。
沿著這種思路,在向學生介紹人工智能時,我選擇將三部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機帶入課堂,當學生好奇上課如何會用到手機時,我分別打開了“siri”“小E”“小愛”這些語音智能識別系統,調出來的時候,下面本來端坐的學生明顯“熱鬧”了起來,開始“交頭接耳”說著什么,我沒有制止,反而將手機分別傳了下去,讓學生對著它講話,一會兒過去,各種各樣的智能回答層出不窮,學生的陣陣笑聲也傳了出來。之后我收回手機讓學生安靜下來,問道:“同學們,我想手機你們都不陌生,除了剛剛的‘小可愛之外,家里還有什么能跟你們對話的‘小伙伴嗎?”在學生不斷展現自己和智能設備聊天的經歷時,我也順勢告訴他們,這些設備里并沒有真的“小伙伴”存在,而是人工智能在起作用,引導他們從生活中認識人工智能的概念。
二、了解——人工智能怎么用
當學生將自己家里的“小可愛”、電視里還有廣場上看到過的機器人“跳舞”與“人工智能”這個科技詞匯結合在一起的時候,這些東西到底有什么用、又該怎么用,自然就成了接下來需要討論的問題,之前學生跟他們“對話”主要是因為有趣、好玩,而在有趣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加深對整個操作過程的認識,就需要我們進行詳細指導。
“同學們,我知道你們都是非常聰明的孩子,所以有沒有哪位同學愿意分享一下自己家里有的智能設備的使用方式呢?”顯然,這對他們來說并不是一個太過困難的問題,所以踴躍發(fā)言的也有很多,不過說得斷斷續(xù)續(xù),更多的是強調自己家的設備功能有多“厲害”,而不能完整地說出使用順序。所以,在收集了幾位學生的方法之后,我就在總結的基礎上接著向學生展示了“產品使用說明書”,當然不是那種密密麻麻的都是小字的說明書,而是一目了然的使用程序圖,之后在此基礎上繼續(xù)向學生展示類似于“語音大師”“虹軟”等人工智能軟件,引導學生逐漸了解這些智能系統的運用方式,加深對人工智能的了解。
三、內化——由知到用創(chuàng)新思
其實,即使學生能對這些智能系統熟練運用,學生對于它們的了解依然只是浮于表面,這句話并不含貶義,因為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知道如何用就已經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便捷,但是人工智能作為未來科技發(fā)展的趨勢,學生就是其“后備力量”,所以在了解的基礎上,我們還需順勢激發(fā)學生對其“來龍去脈”加深了解的興趣,引導他們開闊思維,勇于創(chuàng)新。
其實,當向學生展示了這么多人臉、語音、文字等識別系統之后,學生也會漸漸明白,人工智能就是我們常說的“AI”,在生活中的作用,就像我們的大腦一樣,那些“小可愛”的大腦也可以迅速地處理我們給予它的信息,然后做出反饋,那同學們,你們說,是你們聰明還是人工智能聰明?當學生懷疑自己不如智能設備聰明時,我就極為肯定地告訴他們,這些設備、這些系統其實就是許多人借助豐富的科學知識按照一定的程序研發(fā)出來的,雖然現在播放一首歌曲,他們不能完全準確地識別出歌曲名字,但是他們可以將僅憑個人大腦做不到或者想要實現的“神奇”生活記錄下來,不斷地去思考、研究,不怕問題幼稚,也不怕想象夸張,只要敢想敢做,人工智能將來能發(fā)展到多廣闊的領域誰也無法想象,而這些需要現在的學生在將來不斷創(chuàng)新、實現。
總而言之,人工智能中所包含的信息元素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可以定義為“科技黑箱”,雖然其中的科技原理許多人并不熟悉,但這卻不影響它逐漸進入我們的生活,為日常生活帶來便利,因此,在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從生活中對人工智能的應用入手,帶領學生一步步感知人工智能,激起他們運用甚至是探究的興趣,則會更加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為他們將來的發(fā)展甚至是社會人工智能的進步做出好的開端。
參考文獻:
[1]楊洋.小學《人工智能初步》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實踐研究[D].揚州大學,2019.
[2]徐欣彥.引入體驗活動 創(chuàng)新小學人工智能教學模式:以小學“走近人工智能”一課為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9(9):62-6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