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宇 郭麗娜
基于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人們更加注重食品的綠色性、安全性,“三聚氰胺”、“地溝油”等食品安全事件更引起消費者對食品行業(yè)的質疑。相關研究證明,將風險管理理論運用在食品安全檢測中,可以提升食品安全質量,本文闡述了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目標,并探究了風險管理理論在食品安全檢測工作中的運用對策。
一、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目標
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目標是在風險管理理論指導下,加強對質檢部門潛在的風險進行識別、考量、分析,優(yōu)化食品質量管理,積極推進食品安全檢測工作向良性化方向發(fā)展。
食品檢測通過科學的手段檢測食品中的有害物質和成分,從而確定強對食品安全等級,以期保證食品質量安全。在開展食品安全檢測工作時,檢測人員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開展工作,“以消費者為本”,考量消費者自身需求,保證風險管理理論在食品安全檢測工作中應用的合理性。
二、風險管理理論在食品安全檢測工作中的運用對策
為了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發(fā)生幾率,相關部門必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檢測體系,加強對食品安全風險的評估和防控,擴大抽樣檢測范圍,并積極引進先進的比色分析法等相關技術進行檢驗,保證食品安全檢測結果的精準性。
我國的食品生產企業(yè)以中小企業(yè)居多,食品檢測實驗室數量較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宏觀干預力度,加大政策傾斜,積極提供資金支持,可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打造第三方實驗室檢測基地,從而提高實驗室利用率,切實落實食品檢測工作,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綠色、無公害的食品,滿足消費者需求。
當前風險管理理論廣泛應用于食品行業(yè)中,實現(xiàn)了對加工、養(yǎng)殖、銷售等環(huán)節(jié)的風險識別,如識別生物風險中的致病菌、致病性微生物,識別農獸藥殘留、重金屬等化學風險,識別玻璃、塑料等物理風險;以毒理學實驗數據為基礎,科學計算人體每日的攝入量,根據暴露評價對各個因素進行風險描述,并根據風險嚴重性、可能性劃分食品安全風險等級,進而確定食品檢測內容,并有針對性地制定風險應對措施。尤其在后疫情時代,相關食品安全檢測機構要加強對冷鏈進口食品等的質量檢測,確保在風險管理理論指導下,做好冷鏈食品安全檢測工作,保證食品的可食用性,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
有關部門要加大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力度,加強對重點食品的安全檢測,增設檢測點、檢測網點,逐步將檢測網點延伸至農村,拓寬食品安全檢測覆蓋范圍,建立食品安全質量追溯體系,切實從源頭上把控食品安全質量,加大線上科普宣傳力度,引導農戶發(fā)展綠色農業(yè)技術,從而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綜上所述,為推動食品行業(yè)健康長遠發(fā)展,食品生產行業(yè)必須規(guī)范行業(yè)應用準則,保證食品生產的安全性。相關檢測部門要提高對風險管理理論的重視程度,強化食品安全檢測工作,為消費者把關,進而提升食品生產企業(yè)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