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歷史學科對于初中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帶動下去進行自主學習與深入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掌握能力。當然,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意識較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較差,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與問題意識。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學會轉變舊有的觀念,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營造較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的思維意識的形成與綜合發(fā)展。各校應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對于歷史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為了滿足現(xiàn)今社會發(fā)展對于人才的需求,本文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入手,探究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缺乏問題意識的原因,并提出相關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問題意識;對策
目前,國內初中生大多問題意識較為薄弱,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重視教學內容,忽視學生主體,也正是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而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也是現(xiàn)今教學中比較關注的熱點。因此,要增強學生對于相關歷史知識認知水平,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初中歷史教師一定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學習,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讓學生對于歷史知識能夠學以致用。當然,教師的引導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若一直被動接受,無法獨自探索學習的奧秘,除了教師的課堂質量差外,學生的學習成效也明顯下降。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分析探究,既增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也真正滿足了現(xiàn)今培養(yǎng)學生的教育目標。
一、問題意識對初中教學的重要性
問題意識一般指在發(fā)現(xiàn)新事物后會有一定的疑問,對它們產(chǎn)生困惑與懷疑的心理,有了這種心理后人們往往會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的積累經(jīng)驗,尋找最優(yōu)方案。問題意識的產(chǎn)生使得學生有了強烈的學習興趣,推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習效率,因此,加強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尋找學習歷史方式,對歷史有更深入的認知,促進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提升教學質量與成效。當然,歷史課程的學習重在讓學生掌握歷史,了解歷史的過往,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了對歷史知識的記憶與理解,提升了自我的文化素養(yǎng),也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僅如此,培養(yǎng)問題意識也是現(xiàn)今社會對人才發(fā)展的需求,保了證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為以后的生活奠定了基礎。
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缺乏問題意識的原因
首先,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較為單一,缺乏吸引力,由于初中歷史知識較為繁雜,學生需要在三年的時間內學習上千年的歷史文化,為了趕學習進度,初中教師在課堂上也會用較為單一的教學方式,機械式對課本內容進行講解,導致學生被動的接受歷史知識,失去主體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潛意識里對歷史這門課有所排斥,極容易澆滅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感到枯燥無味。其次,初中歷史教師對于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不重視,相關教學理念也較為落后,只顧照搬照套在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計劃,而忽視了學生的接受程度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無法很好的思考問題,只會死記硬背的去記憶歷史相關知識,嚴重抑制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教師們并未對學生有很好的引導,學生們機械式的學習,限制了思考的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不足,也未能真正理解歷史知識中較為深入的知識點。最后,教師的過于嚴厲苛刻的態(tài)度,使得學生被動地去接受學習,學習氛圍較為沉重壓抑,這種緊張的氣氛也讓學生不敢去提出問題,深入的思考問題。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年的被動學習讓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基本上都是老師自問自答,教師講后學生也來不及思考,這也使得學生的問題意識逐漸消失。
三、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問題意識的方式
(一)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首要做的便是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提升自我的問題意識的能力。教師一直都是學生的指向標,引導著學生不斷的向前走,初中生這時的身心智力發(fā)育尚不成熟,思考意識較差,這時教師要學生放在首位,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放在中心位置,給學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從而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除此之外,教師也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一定的引導放大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深入其中思考與探索,從而增強自身掌握知識的能力與探索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整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初中歷史教師需要不斷整合教學內容,由于初中生在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教師要認清學生學習的現(xiàn)狀,梳理相關歷史內容,對歷史教學內容進行不斷拓展與整合,讓學生更好的記憶。同時,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問題的質量,教師也應多鼓勵學生,讓學生學會思考,提高學習上的主動性。當然,在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時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去引起學生的關注,而創(chuàng)設問題的前提便是要對問題進行合理設置,提升問題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對于問題產(chǎn)生討論的積極性,并根據(jù)問題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加深對于問題的掌握度。例如,在學習“伐無道,誅暴秦”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設計相關問題,提出產(chǎn)生這種情況的具體原因供學生思考,并引入中心主題,你怎樣看待秦始皇的做法?秦始皇的做法對后世的影響有哪些?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等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引起學生們的求知欲望,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