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遠君 黃遠林 俞艷 陶進 丘躍 林俊良
【摘要】針對目前我國地理信息人才發(fā)展普遍存在與行業(yè)發(fā)展需求不相適應、高技能人才缺乏等問題,結合地理信息科學專業(yè)特點,圍繞培養(yǎng)符合行業(yè)企業(yè)需求的應用型GIS人才為目標,增設《項目教學》實踐課程,配合專業(yè)實習,引入橫向科研項目,產教融合,校企導師合作指導學生完成。改革實踐證明,學生專業(yè)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均有質的提升,達到了“訂單式”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關鍵詞】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 項目教學 應用型人才 地理信息
實踐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補充,能進一步促使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進而轉化為自身的知識體系。作為廣西一所應用技術型大學,北部灣大學的地理信息科學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大部分服務于廣西測繪地理信息企業(yè)。與大部分地理信息科學專業(yè)的本科實踐教學一樣,目前北部灣大學地理信息科學專業(yè)大多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由于局限性,傳統課堂教學的儼然無法滿足現今測繪地理信息行業(yè)企業(yè)對“訂單式”本科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除了擴大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模,在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基礎上,探索新模式,培養(yǎng)滿足地理信息行業(yè)企業(yè)需求的應用型人才迫在眉睫。
一、傳統教學模式下人才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結合北部灣大學地理信息科學專業(yè)實踐課程教學情況,大多數實踐課程都依托現有的實驗教材和實驗數據進行課堂教學,該教學模式的局限性表現如下:
1.實踐內容與實際應用脫節(jié)
以制圖為例,由于缺少實際工程數據等原因,學生只能通過簡單的示例數據開展專題地圖編制實驗,與實際生產中規(guī)范的專題地圖編制相差甚遠,導致學生無法在畢業(yè)上崗后,快速參與專題圖的編制工作。
2.實踐內容缺乏綜合性
由于課堂實驗項目均經過多次設計、實踐驗證,一般都內容單一、操作簡單、實驗結果完美、實驗項目間關聯度低、缺乏綜合性和拓展性,學生能迅速掌握這類實驗的操作但理解不深刻,無法舉一反三,導致學生畢業(yè)上崗后,面對復雜而龐大的實際項目無從下手。
3.教學理念守舊
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深蒂固,教師在改革課程中必將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接受新理念、學習新知識和技能、籌備新課程。此外,學生對改革課程的質量反饋參差不一。因此,教師寧愿按照傳統教學模式,而不愿參與改革。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實踐教學探索
1.改革思路
鑒于僅僅依靠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教授實踐課程的欠缺,北部灣大學地理信息科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提出了在原有課堂課程實踐的基礎上增設《項目教學》實踐課程?!俄椖拷虒W》是在學生完成相應專業(yè)理論課程和課堂實踐課程后的一門后繼實踐課程。本次實踐課程改革探究將行業(yè)企業(yè)委托的橫向科研項目引入《項目教學》課程教學和專業(yè)實習,學生在校內導師和校外行業(yè)企業(yè)導師共同指導下參與項目開展,與行業(yè)企業(yè)生產接軌,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2.項目任務分解與課程實驗設計
本次實踐課程改革探究主要依托《防城港市防城區(qū)糧食功能區(qū)劃定工作》項目開展?!俄椖拷虒W》和專業(yè)實習均設置8周。考慮項目工期為1年,主體工作集中安排在《項目教學》實踐課程和專業(yè)實習中完成,其余零散工作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實踐內容設計表1所示:
由表1可見,實踐內容根據項目需求劃分6大板塊的子項目,每個項目中將與地理信息科學相關的實驗內容進行若干細分。每個項目中囊括的實驗內容均為課堂實踐教學已教過的內容,涉及多門專業(yè)主干課程的若干知識點,是課堂實踐內容的鞏固和拓展。
項目1~3安排在《項目教學》課程實踐中完成。項目1中主要將從不同部門獲取的凌亂數據進行梳理,并通過坐標系轉換、遙感影像拼接、矢量數據編輯等方式形成統一格式、坐標系的基礎數據,制作外地調查底圖,涉及測量學、遙感導論、空間分析原理、專題地圖編制等知識。項目2中,主要結合外業(yè)調查結果和遙感影像,按照技術規(guī)程在基本農田基礎上初步提取糧食功能區(qū),制作村級公示圖,涉及空間分析原理、專題地圖編制知識。項目3是在公示以后,根據甲方反饋意見在項目2成果基礎上修改成果。涉及知識點與項目2一致,屬于知識、技術鞏固的過程。
項目4主要涉及糧食功能區(qū)保護標志牌的定點測量,屬于GPS測量原理內容??紤]工作量少,安排在課余時間完成。
項目5~6安排在《項目教學》課程實踐中完成。項目5主要工作是建立數據庫并通過國家質檢軟件,制作空間分布圖。數據庫建立中涉及到拓撲檢查和處理,緩沖區(qū)分析生成片塊圖層,疊置分析實現片塊和地塊圖層間屬性傳遞,屬性表分類統計等都屬于空間分析原理和空間數據庫原理的內容。相較于項目1~4,項目5綜合性更高,拓展性更強,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水平。項目6是參與縣級和省級驗收,并根據驗收意見修改項目5的成果,屬于鞏固實驗項目。
此外,項目涉及的外業(yè)調研底圖、公示圖、空間分布圖屬于不同類型的專題地圖。通過同類數據制作不同用途的專題地圖,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制圖遵循技術規(guī)范的意識。
3.校企導師合作指導教學
鑒于依托項目為地理信息科學、農學和土地管理學交叉的橫向課題,且數據龐大而復雜,往往需要結合多學科知識、多種技術手段方能完成。由此,本次實踐課程改革探究中,學生的項目實踐由校企導師共同指導。項目開展前校內導師對項目進行評估,分析項目可能欠缺的知識體系及可能遇到校內力量無法解決技術瓶頸,按需邀請相關領域的工程師和相關技術公司的工程師為校內導師和學生培訓、指導和答疑。
三、實踐評價
自2018年實踐課程改革探究啟動,2016級地理信息科學專業(yè)的43名本科生參與了改革實踐。其中,《項目教學》課程實踐全員參與,專業(yè)實習約三分之一學生留校參與。實踐課程的考核從學生平時考勤成績、實習成果質量兩方面進行評價。其中平時考勤成績占20%,實習成果質量成績占80%。實習成果質量成績是在實習成果滿足項目技術規(guī)范的基礎上由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根據個人表現進行打分。
改革實踐證明,參與改革實踐的學生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增強。表現在:參與改革實踐的學生中2名學生獲Esri大賽優(yōu)勝獎1項;1/3學生獲得了進入國內地理信息領域大企業(yè)的就業(yè)實習機會,實現了突破;其余參與《項目教學》課程實踐的同學均能輕松獲得地方中小型企業(yè)的青睞。
四、結語
本次實踐課程改革探究在現有的課堂實踐教學基礎上,通過增設“項目教學”實踐課程,配合專業(yè)實習,依托橫向科研項目,產教融合,校企導師合作進一步開發(fā)了學生解決復雜實際問題的能力,驅使學生將學到的零散的GIS理論知識梳理形成了自身的知識體系,初步達到了“訂單式”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但由于依托的橫向課題內容的局限性,本次實踐課程改革探究囊括的開發(fā)類知識應用不夠,對未來有意向從事開發(fā)工作的學生培養(yǎng)欠缺。作為實踐教學改革的主體,一線教師要順應行業(yè)發(fā)展,深入了解行業(yè)企業(yè)人才需求,不懼改革,及時補充新知識、新技能,豐富教學手段,下一步力求根據學生職業(yè)發(fā)展需求,依托不同類型的橫向課題,定向地培養(yǎng)滿足地方行業(yè)企業(yè)“訂單”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夏建國,劉文華.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yè),2006,(14) :106.
[2]張爽,黃家才.“產教學研用”五結合,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梯隊式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12):211.
[3]王文娟,袁紅春,葛艷.校企合作提升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02):189.
[4]許慶賀.地方高校轉型發(fā)展背景下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1):232.
[5]夏建國.校企聯合培養(yǎng)人才的創(chuàng)新探索[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yè)化,2010,(12):10.
[6]俞艷,袁艷斌,黃解軍.GIS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課程體系設計[J].地理空間信息,2015,(2):177.
[7]湯國安,董有福,唐婉容.我國GIS專業(yè)高等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3,(6):26.
[8]趙永,孔云峰.地理學“空間分析導論”課程設置研究[J].地理科學,2011,(9):1090.
[9]王志強,左國才,陳新保.科研成果轉化為課程實驗教學資源的研究與實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11):108.
[10]夏建國,趙軍.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發(fā)展芻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15.
[11]房三虎,張永亮,謝青梅.協同育人視域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04):219.
[12]張瑞芳,張萍,劉偉.基于空間信息獲取及分析能力培養(yǎng)的測量與地圖學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11):215.
[13]吳奇,李瑞娟,金文.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協同育人的模式芻議[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09):247.
[14]張鵬,穆仁龍,黃沄.校企合作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新模式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07):398.
[15]范青武,鄭全英,鄭鯤.“六面一體”立體化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12):26.
基金項目:欽州學院2018年度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18JGB011);2016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6JGZ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