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朗
老頭兒( 汪曾祺) 在西南聯(lián)大不是那種死用功的學(xué)生,但是也沒閑著。他說他們班上比較有出息的有幾個人,一個是朱德熙,一個是李榮,還有就是他自己。朱德熙和李榮后來都成了研究語言文字的專家,他對此十分佩服,說他們在大學(xué)時就很用功,能把《說文解字》背下來。這種事情老頭兒干不來,他喜歡看閑書,晚上經(jīng)常到中文系圖書室東翻翻、西翻翻,有時待到雞都打鳴了才回宿舍睡覺。圖書室的一把鑰匙就在他身上揣著。
我問過他都翻些什么書?他說沒有一定,只要覺得有點意思的就看看。有一次找到一本元代人寫的《飲膳正要》,講的都是宮廷里的吃食,也看。里面談到一道“驢皮湯”,要拿整張黑驢皮做原料,當(dāng)時他還琢磨了一番,這個湯會不會好吃?最后的結(jié)論是不好吃。這個《飲膳正要》后來我買到了一本,作者叫忽思慧,據(jù)說當(dāng)過宮廷御醫(yī)。里面還真有一道驢皮湯,做法和老頭兒的說法差不多??上菚r他已經(jīng)不在了,不然還能交流一下。類似驢皮湯之類的雜學(xué),考試是用不到的,但是對于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可能還有些幫助。他后來寫過一篇歷史小說《金冬心》,里面開列了一份揚州鹽商宴請道臺的菜譜(當(dāng)然是他編的),每道菜都很雅。如果平素沒有積累,這份菜譜是開不出來的。
在西南聯(lián)大,老頭兒還讀了不少外國作家的作品,特別是現(xiàn)代派作家的作品,而且還模仿過他們的寫法,比如意識流之類的。他在大學(xué)寫的東西,和后來的風(fēng)格完全不一樣,里面全是“詞兒”,還很洋氣。但有時有點過分逞才,都漾出來了。
老頭兒曾回憶說,一次他寫過一篇小說,全篇全用對話,沈從文先生看過之后說,你寫的不是小說,是兩個聰明腦殼在打架。從此他明白了,小說中的對話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經(jīng)歷,不是作者顯示自己聰明的地方。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全集》,收錄了這篇小說,題目是《葡萄上的輕粉》。中間有一段是這樣的:
“葡萄的須卷了,秋天近了多好!”
“一日葡萄入漢家,中國的風(fēng)變了樣子了?!?/p>
“清水變葡萄酒終是神的奇跡……”
“當(dāng)然神是會行奇跡的,可是,你別那么急,你像我小時候辯論政治問題那樣了,話撞傷你的喉嚨,像水啞了河的聲音,喝一點水。這是這條溪里取出來的。那邊的魚以為太陽是妃色的,太陽是甜的; 那條溪水上野薔薇蓋成了穹。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覺得怎么樣?”
這還真是兩個聰明腦殼在打架,說的都不是“人話”。幸虧有沈先生的教導(dǎo),不然汪曾祺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之路還不知會拐到什么地方??磥硐氘?dāng)作家光有才不行,還得有高人指點。
(摘自《同舟共進(jìn)》2020 年第6 期,桃& 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