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唯物主義辯證法的飛躍
        ——關于《伯爾尼筆記》人本主義解讀范式的批判

        2020-12-19 16:29:50李俊鑫
        攀登 2020年4期
        關鍵詞:伯爾尼唯物主義辯證法

        李俊鑫

        (南京大學,江蘇 南京 210046)

        列寧的《伯爾尼筆記》是列寧對自身唯物主義立場認識的一次深化和總結。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列寧是否像拉婭·杜娜葉夫斯卡婭和凱文·安德森指出的那樣,在1914年轉向了“公開的唯心主義”并在之后的革命活動和政治實踐中保存著一個隱秘的唯心主義立場。與西方列寧學相反,我們恰恰要指出,列寧在1914年研究黑格爾哲學的結果不是一種阿爾都塞式的“斷裂”和總問題的轉換,列寧的思維框架仍然是恩格斯主導的正統的馬克思主義模式。實踐智慧永遠要高于理論智慧,理論必須服從現實。

        一、1908年與1914年的“對立”——列寧關于黑格爾《邏輯學》的“矛盾心態(tài)”

        西方列寧學關于“兩個列寧”命題的提出,有三個支柱性論點。第一,列寧在文本中對于恩格斯和普列漢諾夫“否定性”的評注,是列寧在《伯爾尼筆記》中關于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突破”,并以此轉向了公開的唯心主義。第二,列寧關于對立統一規(guī)律和自我運動的強調,是列寧超越了恩格斯和普列漢諾夫辯證法的“理論創(chuàng)新”。第三,列寧在1915年以后的文本減少了關于辯證法的理論探討,是出于戰(zhàn)略戰(zhàn)術原因而保留的“私人的、矛盾的和隱秘的黑格爾主義”的結果。但是西方列寧學必須要回答三個重要的理論問題:第一,列寧的思想是否因《伯爾尼筆記》的研究而產生自己反對自己,甚至說前后不一致的理論突破。第二,列寧的政治策略是否因對黑格爾哲學中主觀意識的研究而產生劇烈變化。第三,如何看待1914年實現了“黑格爾主義的轉向”之后的列寧選擇在1920年再版1908年寫作的《唯物主義與經驗主義批判》。事實上,西方列寧學最關鍵的理論節(jié)點在于列寧是否真的實現了這種阿爾都塞式的“斷裂”,我們必須重新回歸到列寧的文本中進行討論。

        列寧在《伯爾尼筆記》中強調的觀念的力量,人的實踐,都是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對于直觀的唯物主義的批判的理論復現。在列寧的語境中并不存在西方馬克思主義所塑造的“馬克思反對馬克思主義”,抑或說“馬克思批判恩格斯”等命題。列寧經常引用恩格斯關于辯證法的解釋來試圖復現馬克思在《資本論》留下的“大寫的邏輯”。列寧始終認為馬克思恩格斯是一致的,二人的核心目標就是批判資本主義,盡管倆人的側重點不同。雖然列寧沒有看到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但是對于黑格爾哲學中觀念的否定性運動,實踐對于人的主體性的塑造他都與馬克思實現了驚人的一致。這不得不說是列寧通過黑格爾辯證法的研究重新“回到”了馬克思的語境。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列寧真正地“回到”了馬克思,當列寧對于黑格爾的辯證法感到困惑不解時,令人驚訝的是,他求助的不是馬克思而是恩格斯!列寧在筆記中不止一次地強調,恩格斯的觀點是正確的,要不斷地“參見恩格斯”??梢允挚隙ǖ刂赋?,《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塑造了列寧理解辯證法的基礎理論模型。恩格斯在其中定義黑格爾的哲學為:“歸根到底,黑格爾的體系只是一種就方法和內容來說唯心主義地倒置過來的唯物主義?!盵1]在《存在論》的開始,列寧寫道:“我總是竭力用唯物主義觀點來閱讀黑格爾:黑格爾是倒置過來的唯物主義(恩格斯的說法)?!盵2]凱文·安德森認為列寧只是在《存在論》的開端依賴于恩格斯的框架,在接下的“要義二則”中則拋棄和改變了原有的唯物主義立場。但是西方列寧學指出的這種“黑格爾的轉向”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在列寧論述質量關系的飛躍時,實際上他“又一次”回歸到了恩格斯界定辯證法的思維模式。西方列寧學所描述的1908年的庸俗唯物主義的列寧與1914年的黑格爾主義的列寧相互對立的敘述模式,無法解決為什么列寧總是試圖去總結辯證法,為什么當列寧無法理解黑格爾并嘗試在黑格爾的辯證法中與馬克思的思維傳統相對接時,他總是要用恩格斯的方式重新回到“理論突破”的起點。事實上,列寧思想中的恩格斯的唯物主義框架,即正統的馬克思主義思維模式始終占據著支配地位。

        首先,黑格爾在列寧思想發(fā)展中存在兩條線索。第一條線索是西方列寧學一直所強調的主要觀點。他們的文本依據是《伯爾尼筆記》中的《黑格爾〈邏輯學〉摘要》部分,他們認為要以1908年和1914年為兩個重要的分界點并強調1908年的《唯物主義與經驗主義批判》與1914年的《伯爾尼筆記》之間的“斷裂”。他們指出,列寧在伯爾尼的圖書館里學習了幾個月的《邏輯學》之后,他才真正地遇到黑格爾。這項研究使他發(fā)現了辯證法的根本性質并轉向了唯心主義,重新制定了以主觀意志干預為核心的1917年的革命策略并在之后的政治實踐中保留著一種隱秘的唯心主義。另一條線索則是與之相反,列寧并沒有轉向唯心主義,依然是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者,1914年的《伯爾尼筆記》是列寧對于自身理論認知的一個深化而不是徹底地解構。這個觀點的文本依據是1904年9月列寧發(fā)表的《進一步,退兩步》。他們認為,正是在19世紀90年代后期流亡西伯利亞時,列寧對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研究,才使得列寧對黑格爾的辯證法有了深刻的感悟。列寧在《伯爾尼筆記》中對于庸俗唯物主義批判的目的在于指出德國古典哲學中的辯證法在庸俗唯物主義視野之外。所以,庸俗唯物主義不懂馬克思,更不懂得《資本論》中批判的和革命的辯證法。這條線索證實,列寧之所以能夠對庸俗唯物主義進行德國古典哲學維度的批判并意圖與馬克思哲學傳統相聯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列寧并不是在《伯爾尼筆記》中“第一次”接觸了黑格爾辯證法,而是始終對黑格爾的辯證法保持著高度的重視和研究。因此,西方列寧學所塑造的“列寧反對馬克思主義”的敘事結構有著重大的理論缺陷?!恫疇柲峁P記》中列寧的思路是清晰的,連貫的,盡管與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對于黑格爾辯證法的理解存在差異,這更多程度上是由于二者針對的文本不同,即辯證法作為方法和體系的原則在《精神現象學》和《邏輯學》中的差異。這種差異在馬克思那里表現得更加明顯,博士論文期間,馬克思就《邏輯學》尤其是本質論環(huán)節(jié)有著專門的研究,但是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在批判黑格爾哲學淪為神秘的實證主義時,引用的卻是黑格爾青年時期的《精神現象學》的話來批判老年黑格爾中的《邏輯學》體系。因此,列寧面對黑格爾哲學時的“矛盾心態(tài)”不是列寧思維中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框架之間的對立而是黑格爾哲學中本身就具有的思維的內在矛盾。

        其次,列寧在1914年《伯爾尼筆記》中直接地意識到了辯證法問題的重要性。列寧多次將普列漢諾夫的唯物主義指認為庸俗唯物主義。因為普列漢諾夫總是在“懸置”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前提下討論辯證法問題,所以在這個思維模式下,普列漢諾夫關于德國古典哲學的批判是和費爾巴哈處于同一層次,他們既不懂得矛盾更不理解并敵視辯證法。德國古典哲學的空場造成的結果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應用的反形而上學的辯證法淪為實證主義,超越主觀性和客觀性的對立的人的實踐,被抽象地理解為單純的人的活動被隔離在自然和社會歷史領域之外。列寧認為庸俗唯物主義根本不懂黑格爾哲學卻在大談特談辯證法,導致在現實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應用方面失去了“主體性”的一面。庸俗唯物主義中關于德國古典哲學,尤其是黑格爾哲學的懸置造成的最大問題就是將人的實踐隔離在社會歷史和自然之外,馬克思強調的人的實踐以一種物化的形式成了庸俗唯物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實證主義的應用。列寧通過黑格爾辯證法的中介,從物化的現實中抓住了其背后的人的實踐性和主體性維度并認為不理解黑格爾就不能理解馬克思,因此要抓住馬克思哲學中“大寫字母”的邏輯。由于庸俗唯物主義對于康德的批判的哲學基礎在德國古典哲學之外,因此他們不能夠,也不能理解德國古典哲學中關于自我意識的強調,更是將馬克思哲學中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方面懸置而造成實證主義和教條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的流行。

        二、西方列寧學視域中的《伯爾尼筆記》

        西方列寧學認為列寧在1914年閱讀《邏輯學》時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進行了實質性的“理論突破”,為1917年的革命奠定了理論基礎。列寧在其中關于恩格斯和普列漢諾夫的“否定性”評論意味著在盧卡奇、科爾施、馬爾庫塞等西方馬克思主義者之前,列寧早已發(fā)現了馬克思哲學中辯證法的維度,在恩格斯主導下的一般唯物主義模式中回歸到了馬克思的“黑格爾”語境,確證了西方馬克思主義宣稱的“馬克思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命題。

        首先,列寧1914年的新發(fā)現,是在《邏輯學》研究中發(fā)現了人的實踐對于推動歷史跨越性前進的可能性。安東尼奧·奈格里更是認為,列寧正是在1914年閱讀了《邏輯學》之后才樹立了關于辯證法飛躍的理論自覺,因此不理解列寧關于黑格爾的研究便不能讀懂列寧的《國家與革命》。[3]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列寧與以普列漢諾夫等人為代表的修正主義者在關于對帝國主義戰(zhàn)爭的態(tài)度和革命的道路的問題上出現了嚴重的分裂。俄國將向何處去,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社會主義革命是否能在俄國成功,歷史發(fā)展是否真的如馬克思所說的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分娩的陣痛?如何將這一場帝國主義戰(zhàn)爭轉化為國內戰(zhàn)爭,實現無產階級專政?這些都是1914年的列寧所急需解決的核心問題。正是在閱讀了《邏輯學》之后,列寧發(fā)現了歷史發(fā)展中對立性因素之間漸進性的中止及其統一基礎上質的飛躍。在評論列寧“遭遇”黑格爾的革命性意義時,凱文·安德森指出1914年列寧的辯證法是一個關于飛躍、超越和否定的發(fā)展的理論,而不是之前的恩格斯所強調的科學進化論。而此時的列寧才真正地注意到馬克思唯物主義傳統中的辯證法和恩格斯唯物主義傳統中辯證法的不同,馬克思的辯證法是一個在社會歷史領域,以人的實踐為基礎的飛躍,恩格斯的辯證法則是一種以自然為模型的線性進化論。

        其次,辯證法問題是列寧在理論上面對的首要問題。但是如何判定黑格爾的辯證法本身,在馬克思主義內部就存在激烈的爭論和分裂。具體來說分別有兩個方向和三個模式。兩個方向分別為正統的馬克思主義和西方馬克思主義。正統的馬克思主義是以梅林、普列漢諾夫為代表的第二國際,意圖通過貶低黑格爾,強調費爾巴哈的中介作用,將黑格爾的辯證法理解為與一般唯物主義相對立的抽象的、片面的和靜止的方法論。西方馬克思主義則與之相反,他們則試圖將人本主義化的黑格爾與馬克思對接,制造了人本主義化的黑格爾語境下青年馬克思與老年馬克思相互對立的命題;將黑格爾的辯證法作為參考的標尺,強調越接近黑格爾就越能從第二國際的“辯證唯物主義”模式中解脫出來,重新“回到”馬克思。三個模式是指關于辯證法的恩格斯——普列漢諾夫的官方模式,列寧——盧卡奇的黑格爾模式以及霍克海默——阿多諾的社會文化批判模式。盧卡奇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中以黑格爾辯證法為原型的主客體辯證法對于正統的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是西方列寧學分析列寧思想轉變的一個模板。因此,在西方列寧學所塑造的黑格爾主義模式的框架內,作為盧卡奇反對正統的馬克思主義先驅的列寧,研究黑格爾辯證法的過程就是從以往恩格斯所塑造的一般唯物主義思維框架轉向黑格爾唯心主義模式的認識論斷裂。所以在關于辯證法問題上,列寧不僅與恩格斯、普列漢諾夫和考茨基等人有著極大的不同,更與他1908年寫的《唯物主義與經驗主義批判》相對立。但是我們要指出,列寧一以貫之地對辯證法問題非常重視,列寧并沒有試圖在《伯爾尼筆記》中“重建”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相反,他的目的是要在黑格爾《邏輯學》中加深自己對于辯證法問題的認識,因此列寧非常強調質量關系中的飛躍,矛盾的對立統一以及自我運動。

        再次,西方列寧學非常注意1914-1915年期間,列寧在閱讀黑格爾《邏輯學》《哲學史講演錄》中關于辯證法問題與1908年列寧所持有的哲學立場之間的差異。拉婭·杜娜葉夫斯卡婭認為列寧關于黑格爾哲學的研究是一個新的起點,其理論成果貫徹于列寧1915年后的哲學、政治、經濟學和政黨組織的著作中。[4]1914年,列寧與第二國際決裂之后,列寧從政治活動中退回到書房,在瑞士的伯爾尼專門研究黑格爾哲學,希望以重新回到馬克思“遭遇”黑格爾原初語境的方式,在辯證法問題上實現新的突破來反對第二國際修正主義和機會主義的觀點從而去指導現實的俄國革命。在黑格爾哲學研究的基礎上,列寧在革命的理論和策略上與第二國際改良主義的方向分道揚鑣。列寧呼吁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下各殖民地的民族自決和民族解放運動,認為社會主義革命不一定像第二國際片面強調經濟因素的決定性作用那樣,需要經歷一個資本主義階段,俄國革命的策略就是要將帝國主義之間的戰(zhàn)爭轉化為國內戰(zhàn)爭,通過暴力革命直接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因此,凱文·安德森認為:“1914年《伯爾尼筆記》之后,列寧1914-1917年關于帝國主義、民族解放運動和最后關于國家與革命的理論分析是一條嶄新的道路?!盵5]他們認為列寧在發(fā)現黑格爾辯證法中關于自我運動、矛盾中的對立統一與正統的馬克思主義“不同”之后,列寧對于以往堅持著的辯證唯物主義立場實現了一次自我革命并在之后的革命實踐中保留著隱秘的唯心主義。西方列寧學更是認為列寧在《伯爾尼筆記》中對于普列漢諾夫甚至是恩格斯的“否定性”評注,意味著列寧思想框架的“哥白尼式革命”。

        西方列寧學通過抓住列寧在《伯爾尼筆記》中關于庸俗唯物主義的批判而塑造的1914年黑格爾之前的列寧與1914年黑格爾之后的列寧相互對立的意識形態(tài)神話本質上是對于列寧評注的過度性詮釋。列寧語境中的“庸俗唯物主義”首先是政治概念,其次是哲學概念,列寧始終關注的是具體政治問題和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應用。在實踐智慧和理論智慧之間,列寧尤其重視實踐智慧。現實環(huán)境的政治問題決定了列寧哲學的走向。列寧并不是西方列寧學指出的那樣,受到黑格爾辯證法的影響由唯物主義轉向唯心主義并在1914年之后的革命中保持以一個“私人的、隱秘的”矛盾心態(tài)。如果按照西方列寧學的敘事結構,俄國十月革命就完全是唯心主義的勝利和黑格爾主義的崛起。西方列寧學只抓了列寧個人在1917年俄國革命中的哲學因素而忽略了政治因素。事實上,對于列寧來說,關于帝國主義戰(zhàn)爭形勢下的民族解放運動的分析恰恰來自1912年第二國際的《巴塞爾宣言》和考茨基1909年《取得政權的道路》的影響。并且,1914年的列寧并非在瑞士伯爾尼與世隔絕地放棄了政治方面的研究,而是惡劣的現實環(huán)境難以將手中的文章公開發(fā)表。1917年革命之后俄國國內國外政治因素的尖銳對立是1914年列寧研究了黑格爾之后,辯證法的字眼在列寧關于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文本中變得越來越少見的根本原因。顯而易見,這并不是凱文·安德森認為的矛盾心態(tài),而是現實政治的發(fā)展要求。

        三、“否定性”評注與庸俗唯物主義的歷史性定位

        為了證偽西方列寧學敘事結構中的主觀性界定,我們需要重新回顧列寧在《伯爾尼筆記》中對于庸俗唯物主義三處重要的批判。

        首先,列寧第一次在《伯爾尼筆記》中使用庸俗唯物主義的稱謂是在黑格爾《邏輯學》存在論中自為存在部分下面所做的評注。列寧評價道:“關于觀念的東西轉化為實在的東西這個思想是深刻的,對于歷史很重要!并且從個人生活中也可以看到,那里有許多真理!反對庸俗唯物主義!注意!觀念的東西同物質的東西的區(qū)別也不是無條件的,不是過分的?!盵6]值得一提的是,列寧沒有指明批判指向的具體人物是誰。西方列寧學認為列寧在此處指稱的是第二國際和列寧1908年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中“觀念是物質的摹寫”的觀點。因為堅持物質的獨立性和決定性地位是第二國際的哲學綱領,第二國際的唯物主義福音的摩西及其十誡是:“客觀決定主觀; 經濟是覺悟的條件”。在這里,列寧開始將第二國際的官方哲學指稱為庸俗唯物主義并與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相對立。不僅如此,列寧還明確提醒自己不僅要時刻反對庸俗唯物主義而且要與黑格爾哲學中無處不在的神、上帝做斗爭并注意到觀念的東西和物質的東西的界限不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即觀念和物質之間存在飛躍和轉化的辯證運動。

        其次,在尤為重要的要義二則中列寧明確了自己的批判對象,直接地將普列漢諾夫批判康德主義的方式定義為庸俗唯物主義。凱文·安德森強調,此時的列寧在對待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關系的問題上與1908年《唯物主義與經驗主義批判》的立場出現了尖銳的對立。列寧開始公開地與普列漢諾夫的思維框架決裂,并認為普列漢諾夫、費爾巴哈以及畢希納的思維水平根本沒有能力進行康德哲學和休謨哲學,即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批判。在這之中,列寧特別強調黑格爾對于康德的批判是辯證法應用的典范,因為它不僅抓住了康德哲學二元論的實質,而且還從辯證法的高度指出了概念之間的聯系和轉化。凱文·安德森進一步認為,如果承認列寧在要義二則中已經公開地由“唯物主義立場轉向唯心主義”,那么對于普列漢諾夫和費爾巴哈庸俗的和直觀的唯物主義的批判以及關于黑格爾辯證法的強調就標志著1914年的列寧已經不是1908年的“唯物主義者”,而是20世紀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盧卡奇、馬爾庫塞等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先驅。但是列寧在要義二則中對普列漢諾夫的“否定性”評注并不直接等同于與1908年《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立場的決裂。將二者的命題意義等同,是西方列寧學敘事結構的又一重大理論缺陷問題。西方列寧學認為1908年列寧的思維框架不僅不重視辯證法,而且對辯證法的認識上追隨普列漢諾夫。令人驚訝的是,1914年8月至11月,列寧在為《格拉納特百科詞典》寫的《卡爾·馬克思(傳略和馬克思主義概述)》的詞條中專門研究的就是辯證法問題,辯證法問題始終是列寧關注的重點。凱文·安德森認為在這個詞條修改的前后呈現了一個前黑格爾的列寧和黑格爾之后的列寧的對立。在詞條完成之后,1915年1月4日,列寧給出版商寫信表示在辯證法方面說明得還不夠,希望能再進行修改。凱文·安德森認為這是因為列寧寫作黑格爾《邏輯學》摘要的結果,作為論據來證明列寧學習了黑格爾辯證法之后由唯物主義到唯心主義的轉變。但是問題在于這個條目一開始就以哲學唯物主義和辯證法來概括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要點。這也就是說,列寧在學習《伯爾尼筆記》之前就已經意識到了辯證法問題的重要性。而且在第二國際的官方哲學中,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一直被理解為經濟學,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列寧在寫作《伯爾尼筆記》之前對于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內容的強調,在實質上已經開始嘗試超越第二國際的經濟決定論的框架。此外,在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部分,列寧又一次強調普列漢諾夫關于黑格爾辯證法關鍵性的“失語”。西方列寧學認為此時的列寧不再像要義二則中僅僅是指出普列漢諾夫批判康德哲學的單純的方法論錯誤,而是意圖與普列漢諾夫哲學完成徹底決裂。經受了黑格爾辯證法洗禮之后的列寧不再滿足于普列漢諾夫關于辯證法形式化、抽象化的理解模式而是要對辯證法本身在德國古典哲學尤其是黑格爾哲學中進行重新定義。列寧指出:“普列漢諾夫關于哲學(辯證法)大約寫了近1000頁(別爾托夫+反對波格丹諾夫+反對康德主義者+基本問題等)其中關于《大邏輯》,關于它的思想(即作為哲學科學的辯證法本身)卻沒有說什么?!盵7]根據這段評注,西方列寧學認為這段話是對普列漢諾夫最重要和最尖銳的批判。他們的邏輯鏈條是,因為列寧認為辯證法在普列漢諾夫手中庸俗化了,所以列寧必然要拋棄深受普列漢諾夫影響的1908年《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的哲學基礎去重構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因此拉婭·杜娜葉夫斯卡婭認為,這段評注意味著此刻的列寧實現了與普列漢諾夫完全的決裂。[8]凱文·安德森也認為這些評注意味著,列寧完成了與他早期1908年的哲學基礎,同時也是在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思想中占據主流的普列漢諾夫的唯物主義模式決裂。但是核心的問題在于列寧的《伯爾尼筆記》實際上是一個在列寧生前從未公開發(fā)表的文本。列寧從未在公開發(fā)表的文本中表示對于普列漢諾夫哲學方面的否認,列寧更是從來沒有放棄早年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即使在西方列寧學認為的“唯心主義的勝利”的1917年十月革命列寧也沒有對普列漢諾夫以及他本人1908年的哲學立場進行西方列寧學敘事結構中所指出的徹底決裂。相反的是,列寧在1920年再版了1908年出版的《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再一次重申和肯定了自身的辯證唯物主義立場,恰恰是這個版本對于蘇聯教科書體系的形成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列寧之所以寫下這段評注,是因為列寧仔細地研讀了黑格爾和普列漢諾夫關于辯證法的問題的論述之后,列寧驚訝地發(fā)現,對辯證法著述頗多的普列漢諾夫竟然對黑格爾的《邏輯學》 “失語”,并且隨著列寧對于辯證法問題研究的深入,列寧發(fā)現普列漢諾夫辯證法的局限性就在于跨過了黑格爾并在德國古典哲學之外抽象地談論辯證法。因此列寧的目的就是在從黑格爾哲學中重新尋找到在普列漢諾夫哲學中缺失的辯證法。正如列寧在《伯爾尼筆記》中試圖總結的辯證法的十六要素一樣,在實質上仍然是在普列漢諾夫哲學框架之內補全辯證法的內容。實際上,在作為集馬克思主義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列寧,在此時做出評注的原因不在于去反對普列漢諾夫,而是要為俄國革命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運用尋找理論方法。革命是第一位的,哲學往往是第二位的。

        最后,在1915年《談談辯證法問題》中,列寧第一次將批判的矛頭“指向了”恩格斯。在以上的文本中,列寧批判庸俗唯物主義都是以普列漢諾夫為指向,并不涉及恩格斯。但是在這段評注中,列寧將批判的線索延伸到了恩格斯對于辯證法“通俗化”的定義,恩格斯似乎成了辯證唯物主義在辯證法上“失語”的直接推動者。列寧將辯證法理解為整體分裂為部分以及自己對于自己矛盾著的部分的認識的原因,是列寧強調黑格爾也是那樣做的。凱文·安德森認為此時列寧已經將黑格爾的辯證法視作全部辯證法的來源,當作關于以往普遍接受的庸俗唯物主義的批判。西方列寧學認為在辯證法問題上列寧不僅要批判普列漢諾夫,更要批判恩格斯。列寧指出:“對于辯證法的這一方面,通常(例如在普列漢諾夫那里)沒有予以足夠的注意:對立面的同一被當作實例的總和(‘例如種子’;‘例如原始共產主義’,恩格斯也這樣做過。但是,‘為了通俗化’……)而不是當作認識的規(guī)律(以及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盵9]西方列寧學分析,此時的列寧認為恩格斯和普列漢諾夫一樣將辯證法理解為關于各部分總和的同一性認識,因此辯證法作為科學的認識規(guī)律變得抽象化和庸俗化了,所以需要比普列漢諾夫更深入地理解黑格爾關于矛盾的認識。最為重要的是,這里牽涉到恩格斯和辯證法的關系。凱文·安德森認為這段話是列寧批判恩格斯將辯證法庸俗化的“否定性”評注。在這里我們時刻要抓住的一點在于:列寧批判普列漢諾夫很大程度是因為普列漢諾夫在政治路線上的機會主義導致辯證法的庸俗化,而不是恩格斯將辯證法的庸俗化導致了普列漢諾夫在政治路線上的錯誤。西方列寧學認為列寧不僅要否定普列漢諾夫,與自己1908年的哲學基礎決裂,還要否定恩格斯,與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立場決裂并轉向黑格爾主義。然而,這段話關于恩格斯的“否定性”解讀是西方列寧學的一貫性敘事結構:意圖塑造列寧在《伯爾尼筆記》中與唯物主義立場的決裂。拉婭·杜娜葉夫斯卡婭甚至認為對于那些耳朵笨拙的人和經驗主義者來說,既不能理解他的論述也不能聽到列寧文本里的內心聲音。[10]值得注意的是,列寧根本就沒有說恩格斯將辯證法庸俗化而是說通俗化。在列寧的語境中,通俗化和庸俗化不是等同的含義。而且最重要的是,在筆記的其他位置,列寧評價黑格爾的辯證法為:“非常正確而且重要,恩格斯用比較通俗的形式重復的正是這一點……在自然科學家那里,轉化的概念是狹隘的,他們不懂辯證法。”[11]列寧又一次肯定了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關于辯證法的論述。很明顯,列寧關于庸俗唯物主義的“否定性”評注中政治性因素多于哲學因素,現實的需求多于理論需要。恩格斯對于辯證法的理解是列寧解讀黑格爾辯證法的典范。阿爾都塞認為,列寧從1894年《誰是人民之友》到1914年《伯爾尼筆記》,列寧始終如一地強調在馬克思手中超越了黑格爾辯證法的抽象形式,指向真正社會的科學的辯證法的優(yōu)越性。每當列寧對于黑格爾哲學的概念存在迷茫、不解時,列寧依賴的都是恩格斯的思維框架和解讀。事實上,列寧始終在遵從恩格斯對于黑格爾的解釋,列寧關于普列漢諾夫“庸俗唯物主義”批判的目的是想在恩格斯的思維框架內重新恢復辯證法的地位。西方列寧學指出的列寧關于否定恩格斯的唯心主義轉向,實質上是不存在的。庸俗唯物主義是列寧和恩格斯共同的論敵。恩格斯激烈批判庸俗唯物主義,恩格斯寫作《反杜林論》和《路德維?!べM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的目的就是批判德國社會民主黨內的庸俗唯物主義傾向。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研究的主題就是唯物主義以及辯證法問題。19世紀80年代開始,庸俗唯物主義一直都是恩格斯在理論上的主要對手。由于《資本論》的廣泛影響,當時德國出現了一批最新的“馬克思主義者”將馬克思主義理解為簡單的經濟決定論和樸素的物質運動。恩格斯指出,他和馬克思從來都沒有否認過的一點在于:“根據唯物史觀,經濟關系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呢,還是只在一定程度上是其他所有關系的堅實基礎,而其他關系本身也還是能發(fā)生作用的?!盵12]簡單的經濟決定論在哲學上表現為庸俗唯物主義,恩格斯重點強調唯物主義的一元論體系下的唯物主義辯證法的目的,就是在不引起德國社會民主黨分裂的前提下批判杜林、畢希納、福格特以及??藸柕热说挠顾孜ㄎ镏髁x觀點。當時恩格斯面對的政治局面是庸俗唯物主義已經在德國社會民主黨內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們關于將運動簡約成單純的物質運動的樸素唯物主義立場,曲解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經濟學理論的哲學基礎。面對哲學理論與政治現實之間的沖突,恩格斯與列寧同樣選擇了用政治原則決定哲學理論,通過對于辯證法的強調,將唯物主義提升到比庸俗唯物主義更高級的唯物主義一元論即辯證唯物主義體系,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武裝德國社會民主黨,維護黨在思想上和路線上的統一。

        猜你喜歡
        伯爾尼唯物主義辯證法
        唯物主義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與“再生”
        論辯證法的總規(guī)律
        實踐唯物主義的三重辯護
        論五四運動的啟蒙辯證法
        熊熊樂園環(huán)游世界
        瑞士伯爾尼:抬眼就能見到熊
        學生天地(2020年30期)2020-06-01 02:25:48
        RIDING IN BERN 縱情伯爾尼
        中國自行車(2018年6期)2018-07-23 03:17:10
        關于質量的辯證法
        哲學唯物主義不必擁抱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解釋
        哲學評論(2016年2期)2016-03-01 03:43:00
        “新唯物主義”與馬克思哲學
        教學與研究(2016年1期)2016-02-28 01:59:23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播放|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九色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一| 久久麻传媒亚洲av国产|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久久| 精品人妻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中文字幕在线DVD|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午夜福利| 91久久香蕉国产熟女线看| 国语自产偷拍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1| 欧美在线成人免费国产| 国产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免费网站看av片|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 无遮挡很爽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床戏|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一本之道加勒比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国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片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推荐免费|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人交乣女bbw| 亚洲中文无码成人影院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av|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aⅴ|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2021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久热精品无码激情|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AV|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光视频| 免费久久人人爽人人爽av|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福利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