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靖威
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豐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德兼美的語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有著得天獨厚的育人因素。語文教學中的邏輯思維有助于優(yōu)化學生人格中的認知結構,語文教學中的倫理道德因素,有助于優(yōu)化學生人格中的倫理結構;語文教學中的審美內容有助于優(yōu)化學生人格中的審美結構。在這個大的前提下,沒有情感的語文教學是不可取的。那么,如何讓語文教學中的充滿情感因素呢?
一、引導學生感知美
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情感教育能更具體、形象各個學科的知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點,思想形成了學科知識的內在屬性,它們互相融合,互相滲透,脫離了教材,談情感,則是空洞的說教;反之,沒有情感的教學,智育也是蒼白的。
(一)實踐法,到大自然中感受美
從感受美入手,讓學生走出教室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學生美的意識,充分利用學生的第感官眼、耳、鼻、手讓他們從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擺弄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美的對象,特別是大自然就可以實現(xiàn)這些要求,因此大自然是無處不美,無美不有,百花爭艷,百鳥爭鳴,小溪流水,高山怪石都能激發(fā)學生對美的意識,但從感覺美到意識美都要靠教師及時引導。
人與大自然最親密,大自然默默無聞地奉獻著光和熱,創(chuàng)造出一個多姿多彩的美妙世界。我們也對大自然有莫名的感情。在不同的季節(jié)和時辰,讓學上去感受大自然,與大自然進行最直接的交流,感受春天的溫暖清新,夏天的炎熱奔放,秋天的涼爽悲涼,冬天的嚴寒乏味。大自然能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變化和可貴。
(二)欣賞名家作品,感受藝術美
名人的字畫、雕塑,都溶入了一種難以言語的美,或是實質美,或是抽象美,或是創(chuàng)作美……
名家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它們是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對世界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和獨特貢獻。多讓學生欣賞雕塑和名畫,能提高學生的對美的感受和素養(yǎng)。
(三)創(chuàng)設情境,品味意境美
一篇美的課文就是一件美的珍寶,教學中就是要引導再美的世界中自我感知,尋找美的因素。我在語文教學中,就嘗試著多種形式的導入,充分挖掘情感因素,把學生帶入作品的情境中去感受美得存在。
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無疑是學生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情境的舞臺。其中編寫和表演課本劇尤其受學生歡迎。對于小說、戲劇、記敘文(記人)的教學,教師可精心選擇篇目,指導學生根據(jù)內容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進入角色,重新演譯課文的內容。這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培養(yǎng)了學生研究、探索和表演的能力,還加深了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其它像“課前三分鐘演講”“主題辯論會”等課堂活動,也都是學生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好舞臺。
二、感染學生體驗美
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要挖掘穩(wěn)重的情感元素,并把其努力滲透到實際教學中去。用心去講授課文,去體會作者的意圖,置身于課文之中,這樣才能感化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讓他們在欣賞的同時,新鮮被深深的撥動,從而體會美感。
在教學過程中,動之以情,既是小之理的繼續(xù),更是持之以恒導之以行的基礎,因而使受教育者獲得真摯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保證。在于文學科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即使一塊塊的情感天地,教師可以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蘊含的真、善、美,從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自覺追求真、善、美,樹立遠大的目標,并為之而奮斗。
(一)情境教學法
有效的情境設計能讓學生很快進入狀態(tài)。老師創(chuàng)設什么樣教學情境,就能把學生帶到什么樣的意境中去。意境的再現(xiàn),能讓學生更深地理解作品中心與人物的變化,還能陶冶性情,凈化心靈。
知識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和發(fā)展的,具有情境性。脫離了具體的情境,認知活動的效率是低下的。適宜的情境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愿望,促進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而且可以不斷地維持、強化和調整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更好地認知,對教學過程不斷地維持、強化和調整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更好地認知,對教學過程起導引、定向、支持、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
適宜的教學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動、豐富的學習材料,還可以提供在實踐中應用知識的機會,促進知識、技能與體驗的連接,促進課內向課外的遷移,讓學生在生動的應用和活動中理解所學的知識,了解問題的前因后果和來龍去脈,進一步認識知識的本質,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增長才干。
(二)語言激勵法
教師還可適時地運用語言贊賞、激勵學生。事實證明,有效地語言激勵,可以調到學生的興趣,激發(fā)情感最有效的手段。教師還可借助肢體的語言來表情達意。語文教師在善于運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以此作橋梁,實現(xiàn)師生之間有效的交流;以眼傳神,把情感用眼睛告訴學生;教師還可運用準確的勢語,傳遞思想,表達感情。
學生的身心還未發(fā)育成熟,他們很樂意接受表揚,受到老師表揚的學生會感覺非常光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激勵性語言可以很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出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在課堂上受到教師的表揚,可以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肯定,知道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他們會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更自信,更勇敢的表現(xiàn)自己。
勵性語言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價值,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更融洽,那么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夠互相學習,互相成長。課堂上學生會更加的積極,彼此之間的知識交流更加頻繁,每個學生都能夠很好的將課堂上的內容轉化和吸收,提高教師的課堂效率,課堂氛圍更加輕松。
總之,語文是一門富含著情感和人文氣息的學科。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教育也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更體現(xiàn)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fā)生著不斷的變化。教師在教學中,只有充分不斷的培養(yǎng)完善學生們的情感,讓他們在感受美的同時健康的成長。并切把情感教學落實到教學工作之中,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美感,陶冶心智,活躍心靈,完善人格。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具有素養(yǎng)和能力的學生,我們的社會才能不斷走向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