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紅娟
(玉山縣瑾山小學,江西上饒 334700)
小學生受年齡、認知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不成熟表現,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限制,教師在教學中習慣將自己的理解與答案直接告知學生,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出現較大的脫節(jié)現象。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數學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學生智化思維的養(yǎng)成,導致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無法得到提升與發(fā)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了學生思維智化的發(fā)展及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導致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數學學習能力及學習水平。首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缺乏自主學習及思考的意識。在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數學知識的狀態(tài),無法融入數學知識點,進行相應的探究與學習,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數學學習能力,使得學生的思維受到一定的限制,影響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其次,小學生由于年齡及認知水平的限制,思維尚處于形象思維及“稚化”階段,在學習過程中也表現出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及自律性,思維方面存在一定的稚化特點,對邏輯性較強、復雜難懂的數學知識存在一定的畏難心理,加上教師在教學中未能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措施引導學生從“思維稚化”轉化為“思維智化”,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思維上停滯不前,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導致以上這些問題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傳統(tǒng)教學體制的影響及教師落后教學理念的限制。教師過度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意識等方面的培養(yǎng)及發(fā)展。學生在遇到數學問題后只會一味地套用數學公式,一旦遇到稍微靈活的數學問題就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呈現出“故步自封”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未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重視學生思維智化的培養(yǎng),只顧教導學生解題技巧和解題方法,未能抓住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思維的變化過程,對學生智化思維進行相應的引導與培養(yǎng),使得學生的思維很難從“稚化”階段過渡到“智化”階段,影響了學生整體思維能力及數學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思維導圖的教學優(yōu)勢,通過表格、圖形等多元形式,將課本內的數學知識及內容的分布情況一一呈現出來。教師通過思維導圖發(fā)散學生思維,讓學生明確地了解、掌握數學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習、掌握的知識點,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有一個較為初步的認識。在明確這一主框架之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深入各個分支繼續(xù)細化,讓學生認識到這一章節(jié)數學知識學習中包含的主要知識點。通過這種思維導圖的分支分布及流程圖設置,使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某一知識點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目標、學習步驟等。這種循序漸進的思維認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學生的思維認知特點及需求,兼顧了學生的邏輯理性思維方式,促進了學生稚化思維向智化思維的轉變。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邏輯遞進的方式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智化思維意識。這一過程中,較為常見的教學方法為問題導學法。教師通過問題的提出—學生的分析與思考—問題的解答,一步一步地灌輸邏輯思維的方法與技巧,啟發(fā)學生一步一步地深化思維。
例如,在進行“時、分、秒”的教學過程中,這一數學知識點中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時、分、秒之間的大小關系及單位換算。學生最直接的思維方式就是記憶換算進率,這也是較為簡單的思維認知。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以此為基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比如說為什么會有不同的計時單位,各個計時單位的表示內涵是什么,不同計時單位之間的比例換算是怎么樣得出的,通過這種垂直式的邏輯遞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計時單位的相關知識點。
反向思維法,主要是指教師結合已知的數學知識點,根據結論反推出前提條件,以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思維的縝密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嘗試從反向進行思考,由已經得出的結論往前追溯,得出與正向思維相反的思維過程,達到追本溯源的反向思維效果,轉變學生稚化思維,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例如,在“扇形統(tǒng)計圖”的教學過程中,扇形統(tǒng)計圖能夠清晰地表示出各部分量和總量之間的關系,教師引導學生反向思考部分量和總量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各部分占總量比例是如何計算出來的,這種占比關系是通過什么方式呈現的,以強化學生的思維過程,促使學生養(yǎng)成智化思維的良好習慣。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教學形式,促使學生在遇到數學問題后采用以形助數、以數解形的方式,更好地解決問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進行代數知識點教學的過程中,由于代數的相關知識過于復雜且抽象,學生很難理解。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幾何圖形的方式進行簡化,促進學生思考;在解答幾何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代數進行形象化的代入思考,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達到優(yōu)勢互補的教學效果,促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讓學生的思維層次更上一層樓。例如,在進行“百分數”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提出數學問題的形式、導入數形結合的方式,誘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在疫情防控期間,醫(yī)生給我們的忠告是利用流水沖洗手部30秒以上,可以將手上90%的細菌沖洗掉,那你知道這里說的90%是什么意思嗎?提出這一學生從未接觸過的百分比的問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進行解答。學生可以利用畫線段圖的方式將9/10表示出來,這一畫圖的過程就是學生思維智化的過程。這種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從抽象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降低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難度,促進學生綜合數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設思維導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通過邏輯思維遞進的方式展開數學學習,并通過反向思維的教學方式,推動學生思維走向智化,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數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