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特殊教育學校 顧鳴鵑
隨著融合教育的普及與大力推進,越來越多的殘障學生融入到了普通學校中,他們在智力、感官、交流、身體、行為能力上與普通學生存在明顯差異,有著特殊需求。音樂這門課程因其學習任務輕松,教學內(nèi)容生動富有美感,課堂氛圍活躍,被大多數(shù)特殊學生所喜歡。教師應借助這個特點,幫助學生在音樂的交融中實現(xiàn)情感共鳴,利用音樂教學打開學生的情感世界。
隨班就讀學生在整個班集體中,與普通學生相比,在學習上存在更多的困難,學習能力和學習思維與其他同學存在明顯差異,無法跟上老師的教學節(jié)奏。課堂上,老師很少會注意到這些學生,在這樣的隨班就讀課堂中往往會出現(xiàn)兩個極端的現(xiàn)象。
現(xiàn)象一:在一次教學常規(guī)檢查中,我作為普通聽課老師進入一名音樂老師的課堂,老師的教學思路清晰,學習氛圍良好,唯獨坐在最后排窗邊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格格不入。這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始終像個局外人,一會兒偷瞄一下聽課老師咧嘴做一下鬼臉,一會兒又低頭啃一下手指,不停地撕扯音樂書。上課老師始終沒有關注這個孩子,甚至連一個眼神都沒有給過這個孩子。下課后,我詢問得知這個孩子是一個智障學生。
現(xiàn)象二:在融合教育專項研討會籌備中,我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巡回指導老師,來到普通學校課堂,教案上明確標注好隨班就讀學生和助學伙伴的座位,聽課老師對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課堂中,上課老師對這個特殊孩子提問了6次,在小組討論、分組表演時專門走到這個學生身邊進行個別輔導。全班幾十個學生,一堂課下來,每個學生能夠被老師請到一次已經(jīng)很不錯了。針對一個特殊的孩子,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影響了教學效率,耽誤了普通學生的正常學習。這種過度的關注是不可取的。
以上兩種現(xiàn)象在隨班就讀課堂中是比較常見的,教師如何把握關注度,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個別化教學方案,重視學生的差異,改變以前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節(jié)課中,老師根據(jù)隨班生情況設計1~2個有效問題,讓他在課堂上有存在感和參與感,在小組討論和分組表演時再略作輔導即可。
音樂課程的學習與其他課程相比較為輕松,音樂的熏陶使人身心愉悅,更能夠以積極的狀態(tài)進入學習中。隨班就讀學生學習語文、數(shù)學等課程較為吃力,音樂課程可以緩解他們的壓力。特殊兒童,特別是“唐氏寶寶”在音樂表現(xiàn)力方面顯得較為突出。在一個班級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老師要學會揚長避短,將每個人的長處發(fā)揮到極致,使其個性得到張揚,擁有積極向上的學習狀態(tài)。
比如,在我巡回指導的學校中,有一個“唐氏”女孩,聽到音樂就會手舞足蹈,模仿能力超強,但是她唱歌口齒不清。每次歌曲表演時,講臺就成了她的舞臺,但是長了就會興奮過度,無法控制情緒。老師跟她“約法三章”,會讀兩句歌詞才可以跳,跳得好可以做小老師。她特別喜歡TFBOYS的歌曲,《青春修煉手冊》的音樂一起,她就隨著音樂律動。老師利用她的這一優(yōu)點,多次給她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表演機會,孩子變得自信而又快樂,愿意主動與人交流。
但并不是每個特殊孩子都好表現(xiàn),有的學生形體上有明顯缺陷,教師千萬不能要求他將短處暴露給大家看。比如,欣賞《彼得與狼》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表演情景音樂劇,孩子興致勃勃地帶好頭飾分組練習,老師在各組中間穿梭指導,課堂氛圍很活躍。上臺表演緩解,老師選了有隨班就讀學生的一組,這個學生是一名腦癱兒,由于身體的疾病需要經(jīng)常吃激素藥,體型肥胖、臃腫。她戴著小鴨子的頭飾站在臺上,頭一擺動,頭飾就會掉,慌亂中別說做動作了,就是按住頭飾也顯得很吃力。全班同學哄堂大笑,“她是一只胖鴨子”“一只笨鴨子”……她在刺耳的嘲笑聲中窘迫地走下臺。這名老師的選擇顯然是不妥的,最后上臺表演的一組應該是比較優(yōu)秀的,能起到榜樣引領作用的,也許她想要給隨班生更多的機會,卻弄巧成拙。
不是所有的機會都適合特殊學生,他們身上少得可憐的長處需要老師精心呵護,運用多元化的評價強化優(yōu)點。老師要充分了解學生擅長和感興趣的東西,幫助學生發(fā)展自己的特長。
很多智障兒童由于家長的不良教育觀念以及社會的歧視處于“孤立”狀態(tài),獨進獨出,放任自流,沒有玩伴,沒有快樂的童年……如此種種均不利于智障兒童的成長。如何讓智障兒童走出自我,走向群體,與同伴交往,培養(yǎng)他們樂群、合群的品質(zhì)呢?
隨班就讀學生需要2~3個助學伙伴,助學伙伴不但學習能力要強,還要有愛心和耐心。課堂上,老師忙于課堂教學無暇關注特殊學生時,助學伙伴就是隨讀學生的良師。課后,助學伙伴關心隨讀生的生活、作業(yè)情況,是隨讀生的益友。
普通學生的智力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各有各的特點,特殊學生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比如音樂學習方面,有的孩子音準、節(jié)奏不錯,但吐字不清楚;有的孩子動作協(xié)調(diào)能力稍強,但“五音不全”。同伴助學合作式學習是一種共同的、開放的、包容的學習,容易克服羞怯感,產(chǎn)生集體榮譽感,小組成員在共同的學習目標下,資源共享,共同參與,直接交流,相互依靠。助學組長可以根據(jù)隨班生特點,降低難度,讓其負責組內(nèi)相應的任務。音樂課堂中,通過組織合作小組內(nèi)的討論、演唱、游戲、練習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寬松的合作學習環(huán)境,支持、鼓勵學生在小組中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參與活動,增加同伴之間的交往機會,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提高交往能力。
在同伴助學活動中,教師要用好助學伙伴,為老師排憂解難,還能使隨班生通過與助學伙伴的交往更好地融入班級和課堂中。對助學伙伴來講,助學活動是學會關心他人,促進自我發(fā)展的好機會。
對于隨班就讀學生來說,學習音樂不僅能夠釋放他們的壓力,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情感表達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同時,教師通過音樂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幫助他們解決心理上、學習上和生活上的難題,促進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