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宜興市和橋第二小學 王海燕
案例:
班里的小志同學,長得壯壯的,一看就是個小男子漢,腦袋瓜也好使,對老師還挺尊重的。可開學沒多久,我就發(fā)現他老是不帶作業(yè)本,有時鉛筆也不帶,當然,課堂上就沒法做作業(yè)了。我耐心細致地和他談話,并送給他本子和鉛筆。盡管如此,小志同學做作業(yè)一點也不主動。我給他筆,他就坐在位置上寫,否則,他就坐在那兒不吱聲。別的課也是這樣。他與同學的關系也不融洽,經常出手打同學。同學們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我每天都不厭其煩地和他交流,真是苦口婆心,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志同學漸漸變化了,作業(yè)自己主動交了,學習成績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任課老師也反映他的表現變好了。我心中也不免暗自開心。
誰知,沒能讓我開心多久,任課老師又向我反映,課上他又不做作業(yè),并且下課鈴聲一響,他就立刻跑出去玩了,還折了樹枝做工具欺負了小女生。
我聽了老師的反映真是生氣極了,真讓我心寒。于是,我把他叫回教室,十分惱火地說:“小志,你真讓老師感到失望,告訴你,今天老師要向你下個最后通牒!我不再喜歡你,以后我再也不管你了!”為了起到威懾他的作用,在往后的幾天中,我故意冷淡他,不理他。
可是從那天開始,小志同學似乎同我的關系漸漸疏遠了,原來一看到我就會露出笑臉叫我,現在卻老遠看到我就低著頭走過去了,課堂上走神的時間也多了。有一天,我打電話到他家,他奶奶告訴我,小志這幾天回家后都無精打采的,還哭著說老師給他下了最后通牒,再也不喜歡他了。電話中,他奶奶還告訴我,小志的父母關系不好,母親是外地人,平時不管兒子,還嫌丈夫賺不到錢,經常吵著說要回娘家再也不回來了。他的父親常常把對妻子的怒氣遷移到孩子身上,孩子挨打是家常便飯的事。
聽完電話后,我的心情很沉重。其實,像他這樣的孩子是多么需要得到老師的幫助和愛呀!我給他下的最后通牒以及對他的冷淡多傷孩子的心呀,我為自己的舉動感到懊悔,我忽視了孩子的感受。
其實,我這樣說也并非會真的不管他,主要是為了促使他猛醒而使用的激將法。可是,我卻忽略了我們面對的是小孩子,他們因為較淺的社會閱歷和較脆弱的感情,對外界事物的承受能力比較差,沒有較強的約束力和耐挫能力。他們根本不能理解你對他們的一片苦心,他們認為這不是老師的殷切期望,而是老師對他們的疏離、絕望和不管不顧。幸虧,他的奶奶在電話中和我交流了,我還可以立即進行補救。
第二天,我趕緊找他談話,首先向他道歉,告訴他,老師不應該那樣說他,其實老師還是很喜歡他的,不會放棄他,今后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和老師來講,會幫他出主意。他聽了后哭了,告訴我,他想做個好孩子,讓我喜歡他,我說以后不再喜歡他,再也不管他了,他以為是真的,嚇壞了,再加上我前幾天不理他,他更是信以為真,他難過極了。
從那以后,在生活上我多照顧他,平時經常特意摸摸他的頭,幫他整理一下衣服,把自己孩子一些小了的衣服送給他穿,讓他感受到我對他的關心。在學習上,我?guī)退麡淞⒆孕判?。他不在教室時,我和學生共同商量要一起幫助他。我發(fā)現他的聲音很好聽,于是語文課上就經常請他朗讀,做領讀班長。大課間活動分好小組以后,請他擔任小組長,組織大家進行活動。另外,我又請幾個性格活潑開朗的學生一下課就去圍著他,邀請他參加游戲,讓他感受到同學之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關注著他,默默地幫助著他。一段時間下來,他的進步令我刮目相看。當然,在這期間,我還和他的父母親進行了聯系,向他們指出孩子需要得到大人的關心和愛,希望他們不要吵架,也不要動不動就打孩子。每天孩子回家后,要抽出點時間和孩子聊聊,談談話。他的父母親也開始配合了。在這個過程中,他還經常出現反復,但是我再也沒說過放棄他的話,再也沒有給他下最后通牒。結果,到學期結束時,他還被評上了“優(yōu)秀少先隊員”。他高興極了,在我面前又蹦又跳。
教育反思:
實踐證明:只要運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只要有愛的教育,沒有學生是不可轉變的。教育的藝術就在于善于驅散學生眼前的迷霧,點燃他們心中的希望之火,幫助他們體會到上進以及在學習的海洋中取得的歡樂,誘發(fā)學生的自我負責意識和榮譽感。當孩子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和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親其師,信其道”。通過小志的轉變,我也充分認識到我們在轉化孩子的時候要有足夠的耐心,要學會等待,不能放棄,要用愛去轉變他們。
在轉化過程中,他們會出現停滯不前、重復之前犯下的錯誤,甚至倒退等現象,我們不能過于著急。對這項十分艱苦的工作,應該遵循教育規(guī)律,捧著一顆赤誠的心,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用滿腔的愛,融化學生心中的冰點。因勢利導,“反復抓,抓反復”,我們千萬不能產生放棄他們的念頭。因為孩子們畢竟還小,他們內心雖然渴望進步,希望改變自己的現狀,但常常不能理性地控制自己。當取得了一時的進步,就會因為沾沾自喜而喪失長期堅持的毅力;當犯了錯誤后,內心也會懊悔難過,可時間一長,往往又會放松自我約束,再犯錯誤。此時,我們就需要多親近他們,走進他們的內心,去理解他們,鼓勵他們,多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融洽同學關系,使他們感到老師愿意長期幫助他們,同學樂于接納他們,班集體歡迎他們,而不是簡單粗暴地下最后通牒,從而喚起他們潛意識里的自尊、自愛和自強,促使他們的個性、潛能、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這樣,轉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生命既是一種強大有力、不可戰(zhàn)勝的財富,也是一種脆弱無助、極易損傷的珍寶,有時候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情況,只要一句冷酷無情的話語、一個漠不關心的眼神,就足以扯斷一根纖細的生命線?!焙筮M學生的轉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用自己的愛堅持,不能放棄,這樣才能讓我們又看見一張張燦爛的笑臉,一位位健康向上的學生!
切記:不要給孩子下“最后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