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杏壇中心小學 廖秀枝
現(xiàn)在整個順德區(qū)的中小學生都在使用北師大版的數(shù)學教材,教材中各個階段也引入了估算的教學內(nèi)容,但相對于精確計算,估算所占的比例是少之又少,而且內(nèi)容比較分散,因此,學生的估算應用意識欠缺,估算能力普遍較差。如何提高學生的估算應用意識以及估算的基本技能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針對如何正確使用估算方法及其原則,提高估算意識進行闡述。
在估算教學中,首先講述估算的不同方法及其原則,其次講述如何提高估算應用意識,從而提高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數(shù)感。盡管估算的方法靈活多樣,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無章可循。對于低年級的同學,估算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先找近似數(shù),再計算。近似數(shù)指的是與精確數(shù)比較接近的數(shù),它可以略大于精確數(shù),也可以略小于精確數(shù),這樣估算的結果才會與精確數(shù)接近,與精確數(shù)相差太多的,就可直接認為是錯誤答案。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他們會把估算理解為純粹地找“近似數(shù)”,如:28 的近似數(shù)可以是29,也可以是27,還可以是30 等等,只要與原數(shù)28 接近就行。隨著數(shù)的擴充和知識的拓展,同學們也對“近似數(shù)”有了新的認知。他們也會發(fā)現(xiàn),近似數(shù)取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整千數(shù),這樣得到的結果不僅與精確計算的結果較為接近,而且容易計算,在學習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時,就會把除數(shù)看成整十數(shù)來試商。估算的方法除了四舍五入以外,還有去尾法和進“1”法,運用去尾法和進“1”法找到的結果不一定是最接近的,但可以讓計算結果鎖定在一定范圍內(nèi),給我們判斷和推理提供有力說明。
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同學已經(jīng)初步感受到估算的兩大原則:估算的結果要與精確數(shù)比較接近;運用近似數(shù)進行計算時,必須容易算,否則就失去了估算的意義和價值。接下來將繼續(xù)講授估算的另一大原則:合情合理。以四年級上冊《有多少名觀眾》這課為例,當老師出示了情境圖,觀眾席上坐著密密麻麻的觀眾,讓學生估一估觀眾席上大約有多少名觀眾時,學生開始有點不知所措了。有的學生完全靠猜測,隨口說出一個數(shù)字,但這個數(shù)字是怎么來的,學生回答不上來,因為一點邏輯和方法都沒有,不合情也不合理。這時我會跟學生解釋:你們估的這個數(shù)必須合情合理。比如有人問:你們學校大約有多少名學生?你應該分析一下,我們學校共有6 個年級,每個年級都有4 個班,每班大約有50 人,這樣一算,全校大約有學生1200 人。接著我再引導學生對這個體育場進行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整個體育場由28 個看臺組成,如果我們能想辦法算出每個看臺大約有多少人,那就自然而然可以估算出有多少名觀眾了。聽完我的引導,學生也開始有所感悟:估算不是單純地用四舍五入法找近似數(shù),估算是一種計算策略,需要對已知信息進行分析,再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問題都可以用估算來解決,但學生習慣了用精確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除非題目上寫著“估一估”或者“大約”等字眼,學生才會刻意地從估算的角度去思考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應用意識。培養(yǎng)估算的應用意識對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有重要意義,有了估算的應用意識,學生才會自覺、主動地運用估算,并在不斷地應用過程中發(fā)展數(shù)感。
在平時練習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收集一些題目沒有注明用估算,但又可以運用估算去解答的題目,讓學生嘗試一題多解,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能用估算解決的問題,往往估算會比精準計算更快得出結果 ,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習慣,提高學生的估算應用意識。
例如下面這道題:比較大小。6.5×0.9()6.5;2.4×1.1()2.4。
這道比較大小的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運用估算的同學肯定完成得又準又快,接下來我就讓那些完成得最快的同學說一說,你為什么能這么準確快速地做出判斷?同學驕傲地說:6.5×0.9 中的0.9 估成1,6.5×1 =6.5,而0.9 估成1,估大了,所以6.5×0.9 肯定小于6.5。 2.4×1.1 中,將1.1 估成1,2.4×1 =2.4,而1.1 估成1 是估小了,所以2.4×1.1 大于2.4 。很多同學也就明白了,估算的方法有很多種,但也需要根據(jù)實際案例選擇合適的方法,才能更快更準地估算出結果,這道例題采用的就是估算中的去尾法和進“1”法。因此,結合實際案例,同學們也就更加快速地理解與掌握了估算的方法。
又如這道題:小明想買3.8 千克香蕉,25 元夠嗎?(提示:香蕉每千克5.90 元)
這道題中,沒有出現(xiàn)“估一估,大約”等字眼,可能很多學生會直接列式計算3.8×5.9 =22.42(元)。但細心的學生只要分析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用進“1”法很好解決,將每千克的5.9 元估成6 元,3.8千克估成4 千克,這樣也只需要24 元,所以25 元是肯定夠的。這道例題同樣采用進“1”法,并且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也使同學們明白,學習估算方法不僅僅可以解決數(shù)學專業(yè)中的計算問題,同樣在生活中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估算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估算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項計算技能,因此,對估算的講解與運用顯得尤為重要,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才能使其更好地在生活中使用此方式。估算是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一種策略,也是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和數(shù)學能力,所以作為數(shù)學教師,要用心挖掘教材中的估算,有意識、有目的地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細節(jié)中,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估算習慣,使得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意識地使用估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