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大馮中心小學 顏偉佳
在全社會深刻變革的大背景下,要想培育新時期的合格人才,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tǒng)教育模式,要和時代接軌,確定教育目標,推動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深度結合,讓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充分保障。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在小學生學習成長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教育內容,不僅關系學生品德品質和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還可以借助細膩深刻的心理教育,促使學生表達情感、豐富學生心理體驗、增強學生身心健康水平。在如今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教師要認識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必要性,探究有效方法促進二者的結合,給學生的成長進步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條件。
小學生缺少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社會閱歷,對整個社會也缺少準確、深刻的認知,自控力較弱,無法對自身的情感與行為進行合理把控,容易出現(xiàn)情感和心理極度波動的情況,影響到行為舉止。農村小學生的整體學習和成長條件相對較差,對于各項事物的接觸比較有限,再加上缺少家長方面的專業(yè)引導,很容易在思想行為以及心理狀態(tài)上出現(xiàn)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對農村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體現(xiàn)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個人身心健康發(fā)展水平方面的積極價值,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鍛煉學生對個人行為情感的把控力,培育學生道德素養(yǎng)以及穩(wěn)定的心理品質。在農村小學教學實踐中推進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要求一致,可以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塑造良好個性,提高心理健康發(fā)展水平。小學生處在樹立正確價值觀和完善人格個性的關鍵時期,但是又缺少明辨是非真?zhèn)蔚哪芰Γ孕枰玫綄iT的德育教育和指導,以塑造正確的三觀,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結合起來,將會給學生的教育培養(yǎng)帶來更加全面和豐富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讓農村小學教育得以長效發(fā)展。
1.充分挖掘課程內容,促進教育整合。素質教育給各個階段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而在小學這個基礎階段,素質教育可以具體成兩個部分,那就是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我們當前所倡導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實際上是對小學生進行全方位素質教育的必要措施,是為真正達成素質教育要求而開展的教育活動。許多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并未主動把德育教育內容融合到課程之中,而是按照過去的固化教育模式,帶領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學習和分析,沒有挖掘其中包含的德育教育素材,對教育整合形成了較大的阻礙。改變這一情況的有效措施就是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進行充分研究,挖掘其中的德育教育內容,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滲透交融,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熏陶與指導,既讓學生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又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例如,在教學《做家務的小能手》時,教師可以對這部分內容認真分析,明確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懂得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培育愛勞動的好習慣,學會減輕父母的負擔。這部分內容和德育教育有非常密切的關聯(lián),教師可以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同時,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懂得感謝父母的幫助,努力成為一個合格的小幫手,承擔一定家庭責任。
2.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促進教育整合。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小學德育教育進行整合,對學生進行綜合品質的培養(yǎng)熏陶是非常復雜的教育活動,其中涉及到的內容較多,也提出了較高的學習要求。如果教師只是進行直接灌輸,無法把學生帶入到相應的學習情境中,反而會讓學生對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抵觸情緒,影響到綜合教育工作的推進實施。所以教師要注意結合農村小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組織實施過程,讓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實現(xiàn)交融,改變學生被動參與課堂活動的不良狀態(tài)。例如,在教學《不要明日復明日》時,教師就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用講故事的方法把學生帶入到情境當中。教師可以給大家講寒號鳥的故事,在講完故事之后讓大家思考:導致寒號鳥最后出現(xiàn)這一結局的原因是什么?聽完故事之后,你從中懂得了怎樣的道理?你在生活當中是否有類似的表現(xiàn)?你又是如何做的?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把學生帶入到本課的學習情境當中,讓學生意識到做事拖拖拉拉的危害,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在課后的總結階段,教師不能只是停留在心理健康教育層次,而應向德育教育方面拓展,讓學生學會珍惜時間,做事情只爭朝夕。在情境活動當中,教師的教學難度可以大幅度降低,還可以讓學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質得到綜合發(fā)展。在總結和提升的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學習之后的感受,通過學生反饋了解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成果。
3.轉變傳統(tǒng)教育形式,促進教育整合。據(jù)筆者的統(tǒng)計研究,目前教師在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仍舊運用的是傳統(tǒng)黑板教學單一模式。這種教學方法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學效果欠佳。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加大教學創(chuàng)新力度,不斷探尋全新的教育教學方法,通過轉變傳統(tǒng)教育模式和引入多元教學策略的方法,保證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效果。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育設備、小組合作討論等對學生進行教育啟發(fā),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理解塑造良好品德的重要作用,認識到維持心理健康的必要性。例如,在教學《改改你的壞習慣》時,教師可以在課程開頭部分給學生展示一段視頻,視頻資料顯示的是小明同學的三餐。小明早上起床洗漱之后,媽媽將飯菜擺好,讓他吃飯,他沒有吃就上學了。小明中午放學看到桌上擺著他最喜歡的紅燒魚,于是拿起筷子大口吃,直到實在吃不下為止,結果一個下午都在胃痛。晚上小明發(fā)現(xiàn)飯桌上擺放的是最不喜歡的蔬菜,于是只吃了兩口就停了下來。在播放完視頻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內探討:小明同學有哪些壞習慣?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習慣?怎樣對壞習慣進行改正?這樣的活動既能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生活習慣,也能在潛移默化當中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讓學生學會糾正與調整自己的不良行為,成為一個德才兼?zhèn)涞娜恕?/p>
筆者在對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施情況進行綜合研究后發(fā)現(xiàn),大多教師在課程教育當中運用的教育方法比較單一化,只是關注對學生心理上的指導和必要心理知識的補充,不注意和德育教育進行結合,難以讓學生的身心綜合發(fā)展目標得到實現(xiàn)。所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保證小學生健康成長,改變當前農村小學生群體綜合素質發(fā)展薄弱情況的重要突破口以及著力點就是小學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教師要把握整合要求,積極思考和探究教育整合路徑,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主自覺意識,在師生共同努力之下獲得理想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