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外國語學校 張林林
通常說“對癥下藥”,才是一個釜底抽薪的解決辦法,對于教學探討來說,無論是哪種教學方式,其結果都是希望學生能夠更全面、更徹底地理解知識,能夠獨立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如何“對癥下藥”,如何“釜底抽薪”,就是在問題的根本上去解決問題,把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對象轉移到學生自己身上來,老師針對這些問題來加以探討和講解,從而達到“答疑解惑”的目的。那么基于問題驅動的教學方法正是看重了這一點,針對問題的提出和講解來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其中通過構建問題框架、探究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點、模擬問題情景等方式來“對癥下藥”,擴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培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增長學習技能。除此之外,老師應該認識到,學生是一棵要成長的小樹苗,開枝散葉是要他自己努力才能達到的。教師要扮演的角色應該是一位辛勤的園丁,給予其呵護和照料,去通過自己的能力生長,這才是真正的成長過程。而通過基于問題驅動的教學方式就是使老師扮演園丁角色,把生長的權利交給學生自己。那么對于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基于問題驅動來進行教學改革的問題研究,下面做一些簡單的研究。
小學數學教學主要幫助學生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最根本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能力。小學高年級數學的主要學習內容包括對乘法口訣的熟練掌握,對四則運算的熟練掌握,對一些基本圖形特點的掌握,對于方程和等式的掌握,而且一些簡單的數學應用題也是對數學邏輯的培養(yǎng),其余還有對于一些現(xiàn)實運用的數學知識,主要是幫助小學生建立起一定的數學基礎,幫助他們發(fā)育大腦,培養(yǎng)邏輯思維,以及對于以后的學習過程能夠進行最基礎的知識運用。
所謂問題驅動教學,就是教學過程以“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探究問題、講解問題”為主要線路。其中“提出問題”,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在小組合作、個人預習的過程中,把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歸納提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起到的作用是引導學生提出有效的問題,不是鉆牛角尖,也不是隨隨便便的問題,以確保問題的價值;“思考問題”的主體仍然是學生,很多問題是在學生預習過程中遇到的,思考問題是要求學生對問題有一定的思考,例如一個問題涉及到哪些知識點,涉及到哪些公式,要有一個基礎的思考,只有自己思考了,才會對老師的進一步講解有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探究問題”,其特別之處就是教師和學生于一體,學生將問題反饋給教師之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問題做一些必要的提示,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來結合課本的知識進行對問題的探究,很多問題都會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學生能夠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得到問題的答案,這也是對學生的激勵所在;“講解問題”是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是該環(huán)節(jié)最終的總結者,無論是已經破解了的問題,還是尚未破解的難題,教師都應該就這些問題做出解釋和總結,以及提出相關的知識點,做出一些拓展和題型變化。
例如“雞兔同籠”問題,教師在最后的總結過程中,不僅要對該問題的解答過程作規(guī)范步驟的總結,也要對一些類似問題進行聯(lián)系,然后提供給學生一些相關的練習,使學生能夠對該類問題徹底了解,在以后的練習中,能夠獨立完成解答。即通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探究問題、講解問題”的主線來將基于問題驅動的教學模式運用到小學高年級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以達到基于問題的解決去理解相關知識點的目的。
基于問題驅動的教學方式,可以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探究,對于一些課本知識之外的東西能夠主動去探究,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既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對于一些數學問題能夠有自己的解決方式,又可以做到舉一反三,學生能夠對知識有更深入的掌握。所以這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可以有扎實的基礎。
例如對于圖形圓的知識點的教學,圓的認識是小學生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這幾種基本幾何圖形認識中的一種,圓形最大的特點就是圓上任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都等于其半徑。但是怎么才能讓學生更深刻、更形象地了解到這一點呢,而且對于圓規(guī)畫圓的基本原理又是什么呢?這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情境將這一知識點傳授給學生了,教師可以詢問大家誰可以用一只手來畫圓。大家積極踴躍地報名來畫圓,感受畫圓的技巧所在。然而學生當中有大多數學生是無法完成這個任務的。這時教師就可以把大拇指固定在黑板上,用剩下的四個指頭中的兩個固定一根粉筆,然后繞大拇指來旋轉,就會在黑板上留下粉筆的痕跡,也就是一個很規(guī)范的圓。通過對學生提問老師剛剛在畫圓過程中有什么特征,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圓形的特征,比如大拇指的固定相當于圓心,而由于大拇指的固定,所以夾緊粉筆的兩個手指頭可以畫出平面上所有到大拇指距離相等的點的集合,即圓的特點,這樣就能夠很形象、很生動地把圓的知識傳授給大家了。
基于問題驅動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老師更好地講解,對于一些數學問題,有很多需要用課本上很難懂的話來解釋,這樣一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興趣就會大打折扣,而且還會有很多學生無法理解,在課后習題的解答中也不能夠順利完成,這就是很典型的教學無反響案例。所以對于一些復雜內容,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萬萬不可以強行灌輸以及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應該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問題,將學生置身于問題當中,讓學生不僅僅可以更好地去理解,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其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綜上所述,把小學數學教學與情境教學相結合,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還能使教師的講課更為生動形象,是在現(xiàn)代教育事業(yè)中對學生和教師的發(fā)展都具有積極意義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廣泛運用這種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