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杰措
摘 要:不同民族在長期生存發(fā)展的過程中往往會形成不同的文化,而文化主要是依靠語言傳達出來,不同文化背景下即使是相同的詞匯,其中也可能包含著截然不同的含義?;诖耍疚膹念伾~匯的文化內涵出發(fā),選取黑色、白色、紅色、綠色、黃色以及藍色等顏色詞匯對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涵義加以敘述,再以此為基礎對直譯法以及意譯法兩種翻譯方法展開分析,從而進一步加深對不同民族文化異同點的了解。
關鍵詞:藏漢顏色詞匯;文化涵義;翻譯技巧
引 言
一定程度上詞匯是社會文化的縮影,可以表達出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因此在對相關詞匯進行翻譯的時候,應更多地站在社會文化的角度上,進而更好地加強對不同語言文化內涵的理解。顏色詞是語言中表現(xiàn)顏色的詞匯,由于漢族與藏族在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不同,導致在對顏色詞的理解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有必要對其中一部分顏色詞的文化意義展開分析,增強對漢藏文化的理解。
一、顏色詞匯的文化內涵
文化是當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文化不僅僅一種重要的精神現(xiàn)象,也是當前所有物質產(chǎn)品和非物質產(chǎn)品的總和,同時在其源遠流長的過程中,文化也展示出了強烈的共性與普同性。美國學者奈達博士曾經(jīng)發(fā)表過“世界的語言和文化驚人地相似:相似之處占90%,不相似之處僅占10%?!钡难哉摚@主要是由于人們雖然在生活在不同地區(qū),但所經(jīng)歷的自然規(guī)律大致相同,進而產(chǎn)生了極為相似的生活經(jīng)驗[1]。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興起,各個地區(qū)之間的文化交流與相互影響顯著加深,進而提升了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似性。與此同時,文化也體現(xiàn)出了一定的個性與獨特性,這也是文化之間不同之處的重要表現(xiàn)。從古至今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國漢族與藏族在自然環(huán)境、地理位置、社會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多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即便是一個同樣的詞匯都可能表達出不一樣的含義與行為,這主要是由于人們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賦予詞匯不同的文化內涵。各類顏色詞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同的顏色詞也可以表達出截然不同的內涵,而不同地區(qū)的人們對同一種顏色存在著不同的理解與看法。在藏語和漢語當中都存在著豐富的顏色詞,其主要可以分為基本顏色詞和實物顏色詞,為進一步理解不同顏色詞包含的文化差異,有必要進一步對藏漢基本顏色詞的文化內涵加以挖掘,進而更好地體會不同民族文化中的色彩心理異同[2]。
二、藏漢顏色詞匯的文化涵義對比
(一)黑色
通常情況下,黑色可以給人一種壓抑感與神秘感,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不確定性,黑色往往被賦予一種沉重的感覺。在漢藏文化當中,黑色大多包含著消極的意義,例如在漢語中的“黑心”、“黑客”、“黑社會”、“黑名單”等詞語都是通過黑色表達出了消極的含義;而藏語中“黑心”、“惡業(yè)”等詞匯也包含了黑色的消極用法。與此同時,在藏族文化當中,黑色還背賦予了威懾、剛強的含義,進而引申為死亡、地獄等詞語的代表。也正是這樣的文化內涵導致在藏戲表演中丑角或是鬼怪都佩戴黑色面具,進而展現(xiàn)出兇惡、殘暴的形象。黑色除了消極含義之外,也具備著中性含義與積極含義,例如“黑夜”、“黑天”等單純形容顏色的詞匯即為中性含義;而黑色的積極含義則體現(xiàn)在中國古代對黑色的敬重,周代天子在祭祀的時候要穿著黑色的衣服、佩戴黑色的玉器;而在戲劇中,常常通過黑色臉譜色彩表現(xiàn)人物剛正不阿的性格,例如張飛、包拯等。而與中國古代文化相似的是藏族文化中也有著對黑色的敬畏之情,通過將傳統(tǒng)藏式建筑門窗四周涂黑來起到鎮(zhèn)宅消災的作用,而同時黑色的墻壁也可以吸收大量的熱量,起到房屋保暖的功效[3]。
(二)白色
在漢藏文化中,白色都有著純潔善良的含義,尤其是在藏族文化中,往往將白色作為純潔、吉祥的象征,進而也有著潔白善心的說法。白色在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白牦牛、白象等都是藏族文化中尊崇的神圣代表;在祭祀的時候需要用到“三白”;白色的哈達代表著吉祥如意等。同時,在藏族戲劇中往往借助白色面具表達善良、單純的人物形象,在藏歷新年的時候往往要在廚房用白色畫出灶神蝎子以抒發(fā)吉祥喜樂的含義,這多種表現(xiàn)都體現(xiàn)出藏族文化對白色的崇拜。然而在漢語中,白色代表著不吉利,“白衣”、“白丁”等詞匯都表現(xiàn)出了貧寒與卑賤;“白色恐怖”表現(xiàn)出死亡與不幸;而“打白條”、“白搭”等詞也表現(xiàn)出了白色的貶義含義。在漢藏文化中相同的是都將白色與喪葬習俗相聯(lián)系,漢語中“紅白”喜事中的“白”就代表著葬禮,同時也要穿著白色的孝服;而在藏族文化中是用白布包裹尸首,并在出殯道路上通過白色線條起到指引靈魂的作用。
(三)紅色
在漢族文化中,紅色被賦予了多種不同的含義,其中我國古代往往將紅色視為吉祥富貴的顏色,富貴人家的大門往往被涂成紅色,古代婚禮的服飾往往都是紅色;“紅運”、“開門紅”、“紅人”也表現(xiàn)出了吉祥喜慶的文化內涵。同時在漢語文化中,紅色也有著貶義的內涵:“眼紅”、“紅臉”等詞匯則借助紅色表達出危險、生氣的含義。除此以外,紅色在漢族文化中還有著中性用法,即用紅色表示女性,如“紅顏知己”、“紅顏易老”等。在藏族文化中,紅色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一種正向的顏色,用以表達權威、博愛、以正壓邪等正向涵義,因此紅色也被及其廣泛地應用于宗教生活當中。例如僧侶的袈裟為紅色,布達拉宮的紅宮坐落在紅山上;借助紅色的面具表達權威;通過紅珊瑚、紅珍珠等器物完成藏傳佛教法式活動等[4]。
(四)綠色
綠色在漢藏文化中都有代表著生機、活力等含義,從我國古代開始就對青色表達出了強烈的喜愛之情,在春回大地的時節(jié)更是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所以用“青春”一詞表示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期;而“青云直上”、“青年”、“綠卡”等詞匯也借助綠色表達出其中的積極含義。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漢語中的綠色也逐漸成為環(huán)保的代名詞,如“綠色食品”等。在藏族文化中,綠色也代表著積極的含義,例如綠松石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藏戲中的綠色面具代表著賢良智慧、美貌端莊的女性形象等。除此以外,綠色在漢族文化中也包含著貶義的色彩,古典戲劇中悲情的女性角色稱為“青衣”;妓院稱為“青樓”等。
(五)黃色
我國漢族文化中對黃色的崇拜由來已久,不僅穿著黃色的衣服表示尊貴,還將黃色與五行中的土相配,以體現(xiàn)出農(nóng)耕民族對黃色的看重。同時,受到道家起源的影響,道家往往穿著黃色的衣冠,用于避邪、祭祀的紙也為黃色,黃帝所創(chuàng)建的歷法稱為黃歷等。在藏族文化中,黃色也有著尊貴、高尚的含義,只有社會地位顯赫的人才可以使用黃色。黃色在宗教文化當中也被廣泛地使用,進而借助對金線的應用使得整幅畫面熠熠生輝,而在戲劇中黃色的面具也代表著尊貴吉祥、知識淵博的人物特點??赡苁鞘艿綄S色喜愛之情的影響,藏族人民往往對金項鏈、金戒指金耳環(huán)等貴金屬首飾十分喜愛,在本命年的時候也會通過穿著黃色來免遭厄運。但在漢族文化中黃色也有著一定的貶義含義,例如“信口雌黃”、“青黃不接”、“黃口小兒”等蘊含貶義色彩的詞語。
(六)藍色
通常情況下,藍色代表著天空、大海的顏色,因此可以給以一種深沉、平和的感覺,尤其是在藏族文化當中,賦予了藍色更多的積極含義,表現(xiàn)出藏族人民對藍色的偏好。受到藏族文化的影響,藍色往往是正義的象征,藏戲中的藍色面具往往展現(xiàn)出勇敢、正義的勇士形象。由于對藍色的喜愛,在人們日常的生活中藍色也得到了廣泛地使用:例如藍色的藏式建筑房頂、藏式服裝的藍色鑲邊以及五色經(jīng)幡中的藍色等,這都體現(xiàn)出藏族文化中對藍色的偏好。而藍色在漢族文化中也可以表達出積極的內涵,例如“藍田日暖玉生煙”、“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等;同時,藍色也可以與漢語中的獨特文化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富有創(chuàng)新內涵的詞匯,如“藍顏知己”等。然而,藍色在漢語中也有著一定的貶義含義,在古代藍色往往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普通的顏色,老百姓穿著藍色與黑色的衣服這也是與其社會地位相對應的。到了現(xiàn)代,漢族文化中也將體力勞動者稱為藍領,這也其在工作過程中穿著藍色工作服的緣故。
三、顏色詞匯的翻譯技巧
(一)直譯法
雖然漢族與藏族地區(qū)的文化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為盡可能保留語言文化的原汁原文,在不影響詞匯聯(lián)想的前提下往往會采用直譯的方法,進而更好地展現(xiàn)出原文的語言風格。例如Gser gdung mcaod rten翻譯為金靈骨塔,Dkhar gsal zla ba翻譯為潔白的月亮,這樣的詞匯都是直接字面的含義翻譯歸來。還比如“Ske dmar po khyng gcod khrg dkar po don”可以直譯為“將紅色頸項砍斷,流出白色的血液”,進而可以引申為做事情一定要光明磊落。像這樣直接按照原文的意思翻譯過來,可以在不影響理解的前提下更好地保留了原有的語言風格,更加直接地展現(xiàn)出了其中蘊含著的民族文化特色。
(二)意譯法
還有很大一部分詞匯受到漢藏文化差異的影響,在詞匯含義的引申上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因此如果仍然采用直譯法進行翻譯,就會對譯文的理解產(chǎn)生很大阻礙,而使用意譯法雖然改變了原有的語言特色,但是可以表達出其中真實的文化信息。例如ser moai sde翻譯為佛教弟子,dkar ston翻譯為素宴;dbyi dkar po rgyu ma dang xel dkar po mcaod rten可以翻譯為雪白猞猁的胃腸,晶瑩純潔的佛塔,進而可以引申為秉性純善、晶瑩剔透的含義。以上的詞匯雖然是帶有顏色的詞匯,但受到漢藏文化之間差異性的影響不能直接將其中的顏色翻譯出來,如果僅采用直譯的方法就很容易出現(xiàn)理解上的歧義。例如“ngi nag”一詞正常翻譯為兇日,如果按照直譯的方法翻譯為“黑日”則無法領會其中的內涵。面對這樣的情況,為進一步加強讀者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在進行翻譯的時候應采取意譯的方法,將原文所蘊含的意思完整、準確地表達出來。
結 語
綜上所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蘊含的詞匯往往也具備著不同的含義,而漢藏地區(qū)的顏色詞通常也與其文化、生活、歷史有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在實際翻譯的過程中,要加強對不同地區(qū)文化內涵的掌握,進而更為精準地了解詞匯背后的意義。與此同時,在掌握漢藏文化之間共性魚與差異性的基礎上還應該提升對翻譯方法的應用水平,不同的語境采用不同的翻譯技巧,進一步提升各詞匯翻譯的精準程度。
參考文獻
[1] 呷絨則瑪.論藏漢顏色詞匯的文化涵義及其翻譯技巧[J].青春歲月,2019,(23):77.
[2] 劉丹青.漢藏語言的音節(jié)顯赫及其詞匯語法表征[J].民族語文,2018,(2):3-21.
[3] 陳建林,張聰霞,劉曉燕, 等.二語水平對藏-漢-英三語者英語詞匯語義通達的影響[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8,50(5):727-737.
[4] 徐靜.母語負遷移在翻譯實踐中的影響及對策[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9,(11):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