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科幻文學以及科幻影視劇逐漸成為熱門話題,包括其周邊產品在內,圈粉不少??苹米髌啡绱耸荜P注,未來,中國科幻產業(yè)會迎來大爆發(fā)嗎?
2019年中國科幻產業(yè)總值658.71億元
日前,在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2020年中國科幻產業(yè)報告》發(fā)布。
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科幻平穩(wěn)地向上發(fā)展,中國科幻產業(yè)總值658.71億元,比2018年的456.35億元增長逾200億元。
其中,2019年科幻閱讀市場總體產值約20.1億元,同比增長13%,市場規(guī)模較2018年有所增長,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電影《流浪地球》熱映的帶動。
細分到科幻圖書市場上,頭部效應更加凸顯:科幻圖書零售市場基本上是靠很少的頭部暢銷書(主要是《三體》系列和《銀河帝國》系列、凡爾納科幻系列)撐起來的。
科幻小說有何魅力?
在科幻產業(y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文學無疑是重要一環(huán)。
科幻作家、編劇陳楸帆很早就開始關注熱門的AI寫作的相關話題,“在科幻小說和電影里,我們不斷看到人工智能形象的出現;如今在寫作領域里,我們會幻想能否用其他智能工具幫助人類完成寫作。”
只不過,目前人工智能還遠遠不到可以代替人類寫作的地步。在科幻產業(yè)鏈中,科幻文學也依然有它存在、生長乃至繁茂的土壤。
在陳楸帆眼中,科幻小說的魅力就在于它無法被圖像化、視覺化,比如《三體》里一些科技元素,難以具象化傳遞,需要讀者自己“腦補”?!斑@樣經過自我的想象和補完后,你會產生一種極大的閱讀快感。這種快感就是主客體互動的過程?!彼f,“現在,我們也許可以把文、理打通,包括跨越媒介對話等等?!?/p>
“雜志時代”到“產業(yè)時代”
或許,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科幻文學在科幻產業(yè)鏈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為影視劇提供文本,也為衍生品提供各種“腦洞”。
《科幻世界》雜志主編拉茲做了一個簡單劃分:近幾十年,中國科幻基本經歷了雜志時代、圖書時代,又跳過影視時代進入產業(yè)時代,其中影視被視作科幻產業(y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由于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發(fā)展,雜志時代有一個明顯的衰落,大致在2008年前后比較明顯,“微博流行后,傳統網絡論壇逐漸消失,減少了科幻迷集中反饋閱讀感受和科幻編輯匯集讀者信息的渠道?!?/p>
隨著作家劉慈欣獲雨果獎,其作品頓時成為焦點??苹玫膱D書時代在2013年開始,也是在這個時候,人們開始對科幻電影有了期待。而經過幾年的蓄力,《流浪地球》又帶來了科幻電影的走紅,很快引起市場資本的注意。拉茲透露,為了順應科幻產業(yè)向
前發(fā)展的大潮,《科幻世界》也成立了版權部和IP運營中心。
未來幾何?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如今科幻產業(yè)鏈在不斷延伸,在文學、影視劇之外,科幻周邊產品也在受到關注。
報告中提到,科幻周邊產品市場頭部效應開始凸顯,《流浪地球》《三體》等熱點IP的周邊產品2019年全年產值總和為5億元,成為周邊產品市場的爆發(fā)式增長點。
“隨著2019年《流浪地球》、《三體》這些知名IP的火爆,產業(yè)正在慢慢發(fā)力。”不過,賽凡科幻空間創(chuàng)始人孫悅提到,如此一窩蜂的涌入,產品容易出現同質化、質量不高等問題,而開發(fā)優(yōu)質衍生品需要耐心,結合產品的具體使用場景,設計出既有創(chuàng)意又有實用性,同時和科幻IP結合緊密的衍生產品,才能給大家一個比較好的體驗。
其實,對整個科幻產業(yè)鏈來說,“互動”或許是關鍵詞之一。拉茲認為,小說、文學作品以及影視劇,其實互為基礎,“始于小說,不只是小說;始于影視,也不只是影視?!?/p>
“在科幻產業(yè)中,其實各個方向都可以是互動的生態(tài)結構?!睂τ谥袊苹卯a業(yè)的未來,拉茲信心十足,他認為將迎來爆發(fā)。
(摘自中國新聞網 ?本文作者:上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