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李稷 張文思 孫雯(黃山學院藝術學院)
在現代文化的語境之下,形象被釋義為一種語言或一種解釋方式。城市品牌形象既是地域歷史文化的載體,也是城市整體語言的歷史架構。近年來,伴隨著城市競爭日趨激烈,城市品牌形象建設成為一項重要的系統(tǒng)工程,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僅需要注重城市的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的建設,還需要加強城市的視覺環(huán)境建設。而公交站臺作為城市的公共設施,成為城市視覺環(huán)境的一項重要元素,因此對于公交站臺的設計更是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而且也是樹立一座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的重要舉措。
目前,黃山市公交站臺的形式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風格,有的形式為現代主義風格,有的為傳統(tǒng)元素風格。就黃山市公交站臺形式風格的問題而言,其主要緣由主要還是在設計上存在的不足之處,具體而言,目前公交站臺設計缺乏統(tǒng)一的視覺元素,而且地方代表性元素沒有轉化成有效的設計形態(tài)語言??梢?,設計上種種的不足或缺憾嚴重影響了城市公共環(huán)境設施的設計與使用,而且公交站臺形式風格的混亂,更有可能將會導致視覺污染,打破城市公共空間的視覺平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將阻礙城市品牌形象和城市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鑒于此,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設計實踐,認為黃山市公交站臺設計還需要從文化傳承與延續(xù)文脈的視角出發(fā),并以文化作為作為創(chuàng)作血脈,以視覺語匯作為設計特色,以適用作為設計目的,共同打造新的公交站臺視覺形象,以此助力黃山市品牌形象建設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1.以徽州文化精神,滋養(yǎng)公交站臺的設計之魂
黃山市坐落于徽州文化腹地,而徽州文化又是我國三大顯學文化之一。[1]她不但擁有富饒的物質文化遺存,而且凝聚著豐富的人文思想,還包含著十分典型的典章制度文化。從整體而言,徽州文化可謂是一項復雜的文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寶庫,極具重要的借鑒價值。由此,黃山市的公交站臺設計,需要深入挖掘徽州傳統(tǒng)文化,尋求文化脈絡,并整合傳統(tǒng)文化資源,做到以文化資源驅動設計之味,以文化精神滋養(yǎng)設計之魂,實現公交站臺在達成功能形式的架構之后,以物質形態(tài)的方式延續(xù)徽州文脈。例如,徽州傳統(tǒng)建筑文化就是公交站臺設計予以借鑒的有力文化資源。徽州傳統(tǒng)建筑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傳統(tǒng)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作為城市的公共環(huán)境設施的公交站臺,是融入城市建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設計可以從傳統(tǒng)建筑中汲取文化給養(yǎng),這樣以來,公交站臺設計就載有徽州地域文化基因。可以肯定的說,公交站臺的設計既是文化的體現過程,又是文化的重組過程,更是文化的傳承過程。因此,汲取與凝練徽州文化內涵與精神,并用之于設計之中,這將是助力打造設計之魂的有力路徑。
2.以徽州視覺形態(tài)語言,助力公交站臺形態(tài)的視覺之美
歷史上的古徽州不但人杰地靈,而且環(huán)境優(yōu)美。更為重要的是,古徽州還是繽紛多彩的視覺語言世界,她既有著充滿特色與實用的且滿足于生產生活的物質產品形態(tài),又有著別具一格的且兼具審美的人文藝術產品形態(tài)。[2]這樣得天獨厚的視覺語言條件能夠為公交站臺形態(tài)的構建起著基石的作用。在公交站臺形態(tài)的創(chuàng)造過程中,首先將徽州視覺語言形態(tài)體系進行選取與整理,找到公交站臺設計所需的靈感素材。其次,將素材視覺語言進行提取,分析形態(tài)語言的內在機制和構成規(guī)律,并進一步精準確定所使用的形態(tài)語言的內容與形式。再次,依托前期形態(tài)語言的分析、演繹與推敲,將靈感元素轉化成公交站臺的視覺形態(tài)語言,完成設計理念到設計形態(tài)的轉化。最后,在繪制形態(tài)草圖的基礎上,進行電腦制作,完成公交站臺效果圖的創(chuàng)制。如此,不難發(fā)現,公交站臺的設計需要依托徽州形態(tài)語言的基礎上進行,這樣既有利于公交站臺形態(tài)設計符合徽州視覺形態(tài)語言體系的內在理路,也有利于公交站臺形態(tài)視覺之美的彰顯,更有利于為黃山市品牌形象的實現推波助瀾。
3.以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推動公交站臺設計的功能營造
伴隨著時代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方式的改變已成為推動設計變革的重要力量。著名學者辛向陽指出:“生活方式研究通常是用戶研究的重要手段。設計師運用人種學定性研究方法,結合部分定量分析工具,把自己置身于用戶的生活快照中,觀察用戶的生活方式,用同理心去感受用戶的實際生活場景,包括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習慣、所使用的器物、所推崇的產品、所期待的理想生活狀態(tài)”。而且他還作了生活方式由作為語境到作為設計對象的哲學分析,并闡述生活方式成為設計對象的可能性。[3]為此,對于公交站臺的設計而言,便需要我們從認知生活方式出發(fā),用心去了解客戶的需求,切實解決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疑難雜癥”,并以此促進公交站臺整體功能的營造與發(fā)揮,進一步為公交站臺的使用者帶來方便。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公眾對于公交站臺的滿意度,從而進一步地助力黃山市品牌形象的提升。
城市品牌是公眾對于這座城市的認同度和滿意度。每個城市都有其個性特點,這些特點往往需要用城市品牌展現出來。而其品牌形象的構建恰恰離不開一個城市的自然地理與人文條件、歷史、經濟及文化資源等品牌要素。故而,黃山市的公交站臺設計需要地域文化資源的稟賦,需要地域視覺形態(tài)語言為其形式架構提供支撐,更需要符合本地域人們的生活方式,以此能夠展現城市特點,體現城市精神,增強城市魅力,從而樹立新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