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有人的生命,藝術作品有藝術作品的生命,藝術作品的生命體現(xiàn)在作品的情感或思想觀念的傳達中。在油畫肖像畫作品中首先是對畫面主體的肖像塑造,要做到把人物的內在的才情風貌、性格特征、內心的心理活動等人物內在的“神”傳達出來,把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內心的心理活動聯(lián)系起來,有利于形象的生動和情感的傳達,這樣的藝術作品才更生動傳神、作品具有生命感。
關鍵詞:油畫肖像;情感觀念;生命精神
一、是作品情感觀念的生動體現(xiàn)
我們在展覽中欣賞一幅畫作時,眼球或許被某張畫面中的形象、肌理、或者是畫面感整體的某種氣氛所吸引時,會有退選遠與退遠這樣的品讀過程。走進是去品讀畫面中耐人尋味的東西,退遠是看畫面的整體的“作品感”,后思考與品味。在欣賞肖像畫作時,我們也會有這樣的品讀過程,走近是在品讀作品中耐人尋味的東西,或許在看某個局部表現(xiàn)手法的新穎獨特,或許是五官表情刻畫,或者是衣服的質感等等。退遠則看肖像整體呈現(xiàn)出來一種感覺的東西,或是肖像的氣質、精神、情緒,從作品感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中體味到某種意義的表達。在創(chuàng)作油畫肖像時我們應該追求耐看、能品的作品感,看到肖像背后關于生命的思考。
正如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講過:“沒有一件藝術品,單靠線條或色調的勻稱,僅僅為了視覺滿足的作品能夠打動人的。”藝術作品不僅是為了視覺的滿足,還應該達到一種對觀者心靈的沖擊與震撼作用,增強情感的感染力。藝術作品之所以叫做作品,畫面中應該具有作品感,作品中一定傳達著某種情感、觀念。肖像作品中要體現(xiàn)出這樣的作品感,首先是對畫面主體的肖像塑造要做到把人物的內在的才情風貌、性格特征、內心的心理活動等人物內在的“神”東西傳達出來,這種東西又要與人物外在的形和諧統(tǒng)一的起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內心的心理活動聯(lián)系起來,這樣的藝術作品才更生動傳神,增強情感的傳達。
二、是生命精神的體現(xiàn)
“藝術活動是人類的一種精神文化活動”[1],油畫肖像繪畫是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也是一種關于人的精神文化活動,反映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一幅素描或色彩的總體,要表明一種意義,沒有這種意義,便一無美處?!盵2]所以真正的藝術作品要有思想,表明一種意義,有明確的主題。肖像畫創(chuàng)作中,以人為中心,追尋生命的意義,體現(xiàn)生命的某種狀態(tài)。肖像畫創(chuàng)作中應抓住客觀對象內在的生命特質呈現(xiàn)出來的精神氣質,把人的氣息、氣質、才情、性格等特征表達出來,表達一種傾向性的思想情感。
1.肖像對象的生命精神體現(xiàn)
哲學里的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理論,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理論,正好可以闡明肖像畫創(chuàng)作中創(chuàng)造者與肖像主體的相互關系。在肖像畫創(chuàng)作中,正是客觀對象身上的氣質、才情、性格等生命狀態(tài)的東西這一物質存在,影響著藝術家的情感意識表達。油畫肖像畫作為藝術形式中的一種,從本質上講也應該追尋生命的情調,體現(xiàn)生命的某種狀態(tài),表現(xiàn)對象的生命狀態(tài)。抓住客觀對象內在的生命特質呈現(xiàn)出來的精神氣質,把人的氣息、氣質、才情、性格等特征表達出來,把觀眾引入一種狀態(tài),產生心理的共鳴或者心理影響。
以生命體為中心,表達肖像對象的生命狀態(tài)??v觀中外美術史,很多肖像畫作品以現(xiàn)實存在的對象為依據,抓住了人物的內心、性格、個性,然后把這種內在的東西與外在的形象和諧統(tǒng)一的融合起來。人物內在的精神特質與形象特征是存在于每個人生命精神中東西。人們常說“相由心生”,在“相”的背后體現(xiàn)出來人物內心的狀態(tài),這種“相”不僅體現(xiàn)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還體現(xiàn)在人物舉手投足之間體現(xiàn)出來的氣質才情、整體氣質面貌中。在肖像畫創(chuàng)作中,藝術形象根據現(xiàn)實的人物形象為依據進行的創(chuàng)作,把人物內在的某些精神特質、心理活動、氣質才情的東西體現(xiàn)出來。如委拉斯貴支的《教皇英諾森十世像》,藝術家抓住了教皇的社會地位及流淌于教皇血脈里的性格特征、生命精神狀態(tài)里的特征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出來,畫面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2、藝術創(chuàng)作者的生命精神體現(xiàn)
法國畫家馬蒂斯說:“畫家不用再從事于瑣碎的單體的描寫……,我們對繪畫有更高的要求。它服務于表現(xiàn)藝術家內心的幻象?!盵3]這里強調藝術作品不僅僅是再現(xiàn)客觀對象,同時還應表達創(chuàng)作者內心的情感體驗、心靈探究。油畫肖像創(chuàng)作亦是如此。藝術家在進行肖像畫創(chuàng)作中,往往對模特的選定是和藝術家的內心追求相一致的,藝術家的內心的情感表達趨勢使藝術家著眼于這樣肖像形象上。
藝術家之所以會創(chuàng)作這樣或者那樣的藝術作品,是很多必然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藝術作品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藝術家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作品中帶有藝家個人的情感傾向。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感受一部份來自于模特,另一部分是藝術家從觀者的角度來看,對模特的感受經過內心的情感處理,然后把這種處理后的感受呈現(xiàn)在畫面當中。如藝術家艾軒自己所述,他比較喜歡一種憂郁的感覺,他甚至陶醉在一種憂郁的情懷中,正是他的個人情感傾向,他作品中憂郁、無助的小女孩為創(chuàng)作原型,創(chuàng)作了很多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正是藝術家的內心的情感傾向影響他的繪畫對象的選擇,在畫面中始終朝著藝術家內心的想要的感覺走,達到這樣的藝術效果與作品感染力。
總結,肖像形象塑造是油畫肖像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部分,在進行肖像畫創(chuàng)作時,肖像的形象來源一方面源自于現(xiàn)實中客觀存在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藝術家可以運用已有的繪畫知識,自己構想出來一種人物形象,這兩種肖像對象的來源在創(chuàng)作中都是允許存在的。把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內心的心理活動聯(lián)系起來,有利于形象的生動和情感的傳達,傳達作品情感觀念,體現(xiàn)生命精神,這樣的藝術作品才具有藝術感染力與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顧永芝.《藝術原理》[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11:第64頁.
[2] 顧永芝.《藝術原理》[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11:第85頁.
[3] 楊身源、張弘昕.《西方畫論輯要》[M].江蘇美術出版社,1990版:第436頁.
作者簡介:任燕(1993-),女,四川資陽,助教,碩士,成都藝術職業(yè)大學,基礎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