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元文
(福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福建福州,350108)
當前,我國高職教育已經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職院校能不能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將直接影響新時代我國廣大一線勞動者的整體道德水平。教育部在2010年制訂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 年)》中,已將“德育為先”作為三大戰(zhàn)略主題(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之首。如何面對社會轉型時期高職教育的實際,在現代德育理論的指導下,探索高等職業(yè)院校的德育發(fā)展規(guī)律,是擺在高職院校發(fā)展過程中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本文旨在對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路徑優(yōu)化進行探索。
本研究采用隨機問卷方法,將問卷的內容進行分類,具體操作過程如下:問卷訪談對象中在校生173人,專業(yè)教師75人,行政及教輔人員36人,學校中層管理人員12人。按照設定的訪談內容與被訪者回收問卷進行整理,全面了解F院校當前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為相應對策的提出奠定基礎。
F院校德育工作體制情況如表1所示。校黨委書記作為一所學校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應該將德育工作與學校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工作同時謀劃。每學期要定期召開德育工作專題會,會議由黨委工作部牽頭,各部門協調配合,檢查德育工作落實情況。高職院校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人才培養(yǎng)觀,就必須將德育工作擺在智育、體育、美育工作之前,并與三者有機結合起來。
表1 高職院校德育工作體制機制情況 單位:%
如表2所示,有74.5%的師生認為德育工作師資主要是政治輔導員。日常中,與學生思想、行為接觸最多的是輔導員。在德育工作隊伍時,輔導員最具代表性,數量也最多。如表2所示,從事德育工作者年限在8年以上的輔導員只占到29.4%,大多數輔導員都是工作年限不長,經驗也不足。輔導員執(zhí)行學校德育工作計劃中,獨立組織開展德育活動較少,主要是引導學生遵守校紀校規(guī)。此外,德育專任教師以授課為主,在課堂上潛移默化地將德育內容貫穿到教學中,能正確引導學生德育觀。
表2 對高職院校德育工作隊伍的認識 單位:%
問卷調查中的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校的德育工作效果。如表3所示,有近25%的師生認為學校德育效果一般。高職院校應通過開學典禮、畢業(yè)典禮、重要節(jié)慶日、重大事件、志愿者公益行動、社會實踐等活動,將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時代精神融入活動主題,努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保德育工作取得良好實效。
表3 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對象狀況 單位:%
校園內外環(huán)境因素影響德育工作。F院校德育工作環(huán)境、經費投入情況如表4所示。有利的環(huán)境能促進德育功能充分發(fā)揮,例如學校殘障學生的自立自強品質無形中激勵學生,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勇往拼搏的精神。校園周邊不利的環(huán)境條件同樣會阻礙德育活動的開展,例如學校周邊的網吧、游戲廳、歌舞廳等娛樂場所就會誘惑部分自制力較弱的高職學生,可能會導致他們荒廢學業(yè)。在德育工作經費投入方面,F院校每年為學生德育活動硬件設施的完善、德育教師的培訓提供專項經費,比例逐年增長。在硬件方面,F院校建設了校史展覽廳,旨在增強學生的愛校榮校情感,并建設了“陽光之家”放松宣泄室、個體咨詢室和心理測評室等心理咨詢活動室。在軟件方面,F院校鼓勵思政輔導員參加技能大賽、組建勵園道德講師團,為學生定期開展道德講堂,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表4 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環(huán)境、經費投入情況 單位:%
結合問卷調查結果和工作實際情況可知,高職院校德育工作普遍比較薄弱,既有學校發(fā)展的客觀原因,也有學校不夠重視德育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近年來,F院校通過合并重組,規(guī)模日漸擴大,趕上校園二期建設和省級示范性院校、高職高專人才培養(yǎng)評估檢查,F院校的重心放在校舍基礎建設、專業(yè)課程設置、實訓基地建設等硬件完善方面,而忽視了學生德育工作,認為學生數量、新校區(qū)辦學硬件才是主要目標,德育工作不夠務實,可抓可不抓,德育的經費投入也能省則省,使德育工作處在不被重視的狀態(tài),相關工作就是轉發(fā)上級文件、傳達上級精神,缺乏相應的長效措施。
F院校雖然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但實際上該小組是由分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負責,缺乏對德育工作的統籌,各職能部門難以有效協調配合,德育工作與行政工作也難以形成合力。F院校未設立橫向簡化、縱向層級清晰的德育組織架構,這就造成工作多頭領導,任務重復分配。上級對德育工作進行檢查時,部門往往相互推諉,沒有主管部門擔責,影響德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高職學生德育工作政治責任重大、工作任務煩瑣,F院校在專職德育工作隊伍的師生配比上偏低,學校也缺乏對德育工作者的鼓勵政策。這就使從事德育工作的專職輔導員容易出現工作倦怠,并認為學校對其關心、重視不夠。因為缺少晉升渠道,不少人將輔導員工作崗位作為轉向專業(yè)教師的中間跳板,無法用事業(yè)、感情留人。近幾年,輔導員中途轉崗離職頻繁,F院校每年都需要招聘一批新人,造成德育工作隊伍不穩(wěn)定,難以形成專業(yè)隊伍。
由于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相對學校其他工作,德育工作周期長且見效慢,成績不易量化。雖然近兩年F院校對德育工作經費投入有所增加,但還不能適應學生規(guī)模迅速擴大的需要。調查中,仍然有18.2%的人認為學校的經費保障不足,只有及時更新學校的德育教學設備、德育活動場所,才能滿足德育活動開展的需要。同時,F院校對德育專職人員進修培訓、科研經費和獎勵經費的支持力度不夠,難以調動德育工作隊伍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德育實效是指德育工作的成效,它體現在學生的一言一行中。在學生日常行為檢查中,教師時常會發(fā)現學生有抽煙、喝酒、打架等不文明行為,不少學生沉迷網游,考試作弊,每年都有部分學生無法畢業(yè)。通過走訪畢業(yè)生的實習單位,課題組了解到部分學生在工作中缺乏主人翁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責任心不強,抗挫折能力較弱。
在傳統學校管理體制下,德育工作在縱向指揮上缺少強有力的統籌協調,容易出現多頭領導、整體成效不高的問題。按照《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的規(guī)定,高校是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應完善德育工作組織領導機構,建立上下相連、相互溝通的工作機制。第一,在領導層方面,成立以校黨委書記為組長,分管學生工作副書記任副組長,治校委員會、黨委工作部、思政教研部負責人為組員的學校德育工作決策小組。第二,在具體工作指導層方面,由校學工部、團委、各院系黨總支組成工作指導組,將學校德育工作總體目標進行任務分解細化,結合實際對德育工作進行相應指導和檢查。第三,在德育工作組織實施層面上,在院系黨團組織指導下,發(fā)揮輔導員、班主任、德育導師的作用,結合學生特點,在課堂內外組織開展德育工作。同時,還應不定期開展師生德育工作交流會,及時收集師生的建議和意見并反饋給校德育工作小組,以便對德育工作進行有效的調整。
德育工作要實現目標和達成效果,需要發(fā)揮德育工作和德育對象的積極性。對此,F院校建立了一套激勵機制,一是進行精神激勵,二給予相應物質獎勵。物質激勵是基礎,精神激勵是根本。前者作用于人的生理層面,是滿足人的物質需要;后者作用于人的心理層面,是滿足人的精神需要。德育工作激勵需要兼顧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以精神激勵為主。在具體的操作中,首先,F院校明確了獎懲制度,每年通過評選“三育人”、先進德育工作者等,表彰優(yōu)秀,樹立標桿,用他們高尚的道德和典型的事跡,引導鼓舞廣大德育工作者和青年教師,在校園內形成一種“學先進、做表率”的工作風氣。其次,對工作成效凸顯的德育工作者,F院校在獎勵表彰、職稱評聘、選拔培養(yǎng)、職務晉升等方面予以適當照顧,把獎優(yōu)罰劣激勵機制引入德育工作,鼓勵先進、鞭策后進,調動德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實現德育工作整體效率的提高。
德育工作保障機制主要是指高職院校在德育工作中需要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方面的保障,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德育工作隊伍建設。德育工作隊伍包括學生專職輔導員、德育理論課教師、德育導師、班主任和學校行政干部等。德育工作隊伍建設的具體要求如下:嚴格按照上級規(guī)定,招聘思政專業(yè)對口教師,配齊師資力量;著力提高德育工作隊伍的業(yè)務能力和理論水平,通過“請進來”培訓提升和“送出去”加強交流學習,培養(yǎng)一支政治強、紀律嚴、業(yè)務精、作風正的德育工作團隊,切實提升德育工作水平。第二,德育經費保障充足。德育經費應該在學校辦學經費中單列預算,為德育教學、科研、管理活動的開展以及師資培訓、表彰獎勵等所需經費提供資金支持。同時,學校要不斷改善育人環(huán)境,完善校史館、圖書館、運動館等活動的設施,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功能。第三,開拓德育工作新渠道。新時代德育工作要與時俱進,應開辟網上德育工作新途徑,建設學校網上德育專欄,實施“24小時”在線。此外,學校要積極與企業(yè)共建德育實踐基地,發(fā)揮校企融合文化育人。
F院校建立和完善了考評體系和工作機制,旨在實現對德育工作的全程化的動態(tài)管理、反饋和指導,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實現德育的科學化,詳見表5。這一做法為激勵措施提供了依據,將規(guī)章制度內化為行動的標準,同時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在考評中,F院校堅持全面、合理、突出重點,內容包括組織領導、黨團建設、教育管理、文化建設、工作效果五個指標。在考評的目的上,堅持促進德育工作的原則,通過考評工作,肯定成績,發(fā)現問題,改進工作。在考評方式上,F院校堅持定期考評和日??荚u相結合的原則,重在日??荚u。在考評方法上,F院校采用指標權重評分制,確保考評結果的客觀、公平、合理。
表5 高職院校德育工作考評指標體系表
德育工作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常談常新的教育話題。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與普通高校不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德育工作者在實踐中要牢牢把握高職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遵循職業(yè)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結合院校實際和學生特點,在工作中不斷探索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