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龍崗中心醫(yī)院(516800)周一波 王亞明
急腹癥屬于外科患病人數(shù)較多的一類疾病,主要是指患者短時間內(nèi)腹腔主要臟器出現(xiàn)嚴重病變或受到意外傷害所引發(fā)的疾病[1],如急性闌尾炎、宮外孕、胃腸破裂、脾破裂等,若醫(yī)治不及時,患者可出現(xiàn)其他的并發(fā)癥,如腹腔內(nèi)大出血、休克等,嚴重者可出現(xiàn)死亡,故需盡早對患者疾病類型進行明確[2][3]。腹腔穿刺術屬于近些年臨床較為常用的診斷方法,為探究其診斷急腹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我院對60例疑似急腹癥患者均開展腹腔穿刺術診斷,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外科60例疑似急腹癥患者為觀察對象,60例疑似急腹癥患者年齡為20~70(42.75±12.73)歲,男女分別為34例(56.67%)、26例(43.33%);發(fā)病時間為2~35h,平均為(8.69±2.61)h;臨床表現(xiàn):38例隱性腹痛,22例急性腹痛;合并癥:20例伴有惡心嘔吐,18例存在發(fā)熱,18例伴有脹氣,14例伴有腹瀉。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研究。
納入標準:①對研究知情者;②≥18歲者;③臨床資料齊全者。排除標準:①存在腹部穿刺禁忌證者;②有腹部手術史,且存在瘢痕部位者;③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④腹部明顯膨脹者;⑤精神障礙者。
1.2 方法 對60例疑似急腹癥患者均開展腹腔穿刺術診斷,具體為:①穿刺準備:穿刺前,簡單詢問患者腹痛情況,以明確患者具體腹痛性質(zhì)、部位,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嘔吐、嘔血、腹脹、放射性疼痛等癥狀,并詢問患者是否存在尿痛、便血等癥狀,對于存在閉合性腹部損傷者,可詢問患者受傷過程,注意觀察患者面貌體征變化情況,作出初步診斷。若發(fā)現(xiàn)患者腹部存在硬結或包塊,可能提示患者體內(nèi)存在臟器粘連或局限性炎癥等問題,不可開展穿刺,此外,患者腹部存在手術瘢痕,亦不可開展穿刺。確認患者滿足腹腔穿刺術適應證,可準備好相關檢查器械、穿刺針、無菌醫(yī)用棉、碘伏等物品。②穿刺方法:協(xié)助患者采取仰臥位或側(cè)臥位,對穿刺區(qū)域?qū)嵤﹤淦ぁ⑾靖深A,以臍與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交界處為穿刺點,盡量避開充盈膀胱、腫大肝脾,盡量選在腹外直肌外側(cè),以免損傷腹壁血管,選用16~18號針開展穿刺,穿刺前對患者實施局部浸潤麻醉,穿刺針刺入且阻力消失后,開始抽吸,以免大負壓抽吸造成腸管或網(wǎng)膜堵塞,在抽吸期間,應注意改變穿刺的斜面方向或緩慢提拔穿刺針,若抽吸液體大于0.5ml,可判為陽性,將其送至實驗室進行檢查,若未抽吸到液體,可改變方向抽吸,或重新選擇穿刺位置(間隔時間為1~2h),仍未抽吸到液體可判為陰性,在抽吸過程中,囑咐患者切忌深呼吸或咳嗽,以免損傷內(nèi)臟。
1.3 評估指標 以手術檢查結果為參照,分析腹腔穿刺術的診斷效果,陽性為急腹癥,反之為陰性。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一致性檢測選擇Kappa檢驗,分為一致性良好、中等、較差,對應Kappa值分別為>0.7、0.4~0.7、<0.4;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則P<0.05。
2.1 與手術檢查結果對比 60例疑似患者中,經(jīng)手術檢查診斷顯示,56例被確診為急腹癥,4例為其他。經(jīng)腹腔穿刺術檢查顯示,56例患者被診斷為急腹癥,誤診、漏診分別為1例、1例,一致性檢測顯示Kappa值為0.865。腹腔穿刺術診斷急腹癥的敏感度、特異度、總準確率分別為98.21%(55/56)、75.00%(3/4)、96.67%(58/60),見附表1。
附表1 與手術檢查結果對照(n)
2.2 穿刺結果統(tǒng)計情況 60例患者共行穿刺70次,56例陽性,4例陰性,陽性診斷符合率為98.21%,與手術檢查結果對比可知,χ2為2.034,P值為0.154,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疾病結果分析 在診斷宮外孕、急性闌尾炎、胃腸破裂、脾破裂方面,腹腔穿刺術的診斷符合率均為100.00%,見附表2。
附表2 疾病結果分析(n,%)
較多研究顯示[4],急腹癥病情進展速度較快,且具有發(fā)病急、病情復雜等特點,給臨床診斷帶來了一定難度,故為及時給予患者對癥治療,需盡早明確患者病情。
腹腔穿刺術屬于臨床使用頻率較高的診斷方法,其操作較簡單,且不會對患者組織或器官產(chǎn)生較大創(chuàng)傷,使用范圍較廣泛。本研究在外科急腹癥診斷中應用腹腔穿刺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主要是由于醫(yī)師可通過分辨抽吸液體性質(zhì)來判斷疾病類型,如抽出液體為淡褐色酸性液體,且伴有食物殘渣,同時,患者劍突下存在擠壓傷、板狀腹,可判定為胃損傷破裂,但腹腔穿刺術亦有禁忌證,故在開展穿刺前,應判斷患者是否存在禁忌證。
此次研究顯示,經(jīng)腹腔穿刺術檢查顯示,56例患者被診斷為急腹癥,誤診、漏診分別為1例、1例,Kappa值為0.865,敏感度、特異度、總準確率分別為98.21%、75.00%、96.67%,且與手術檢查結果對比可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采取腹腔穿刺術具有較好的診斷準確率,敏感性較高,對醫(yī)師診斷急腹癥具有較好的輔助作用。同時,數(shù)據(jù)顯示,在診斷宮外孕、急性闌尾炎、胃腸破裂、脾破裂方面,腹腔穿刺術的診斷符合率均為100.00%,提示采取腹腔穿刺術診斷急腹癥具有良好可行性,對醫(yī)師鑒別疾病類型具有較好的指導作用。
孫健[5]在《腹腔穿刺術應用在外科急腹癥的診斷價值》一文中亦詳細分析了腹腔穿刺術的診斷效果,其以20例患者為觀察對象,對其均開展腹腔穿刺術,通過與手術檢查結果相比發(fā)現(xiàn),腹腔穿刺術診斷符合率95.0%,誤診率5.0%。同時,其分析發(fā)現(xiàn),在診斷疾病方面,急性闌尾炎、胃腸破裂、宮外孕、脾破裂診斷準確率分別為90.0%、100.0%、100.0%、100.0%,通過研究其認為,腹腔穿刺術在診斷急腹癥方面具有較好的效果,且操作簡單,對醫(yī)師制定治療方案具有積極作用。將本研究成果和孫健的成果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兩者均認為腹腔穿刺術診斷急腹癥具有良好可行性。
綜上所述,在外科急腹癥診斷中應用腹腔穿刺術具有良好可行性,對醫(yī)師診斷疾病及分析疾病類型具有良好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