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婷 張德肖 王娟
(東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東莞市兒童醫(yī)院> 廣東 東莞 523325)
各種原因可導致圍生期窒息、缺氧,引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圍產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腦血流減少或暫停而導致胎兒或新生兒腦損傷[1-2]。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肌張力及意識狀態(tài)變化,是新生兒常見腦損傷,是新生兒窒息、缺氧所致的嚴重并發(fā)癥,重癥可威脅新生兒生命,存活者易留有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3-4]。近年發(fā)現(xiàn),亞低溫療法可有效治療并減少后遺癥的產生,但是在患兒治療過程中,如不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可能影響治療效果并增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基于此本研究開展綜合護理干預,獲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入組標準:胎齡≥36 周和出生體重≥2500g 并同時存在下列情況:(1)有胎兒宮內窘迫的證據(jù)至少包括以下1 項:①急性圍生期事件,如胎盤早剝或臍帶脫垂或嚴重胎心異常變異或遲發(fā)減速;②臍血pH <7.0 或BE >16mmol.L-1;(2)新生兒窒息的證據(jù)滿足以下3 項中的任意1 項:①15min Apgar 評分<5 分;②臍帶血或生后1h 內動脈血氣分析pH <7.0 或BE >16mmol.L-1;③需正壓通氣至少10min;④有新生兒窒息的證據(jù);⑤有新生兒HIE 或aEEG 腦功能監(jiān)測異常的證據(jù)(新生兒HIE 診斷依據(jù)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制定的新生兒HIE 診斷標準。(3)aEEG 腦功能監(jiān)測異常的證據(jù),至少描計20min 并存在以下任意1 項,①嚴重異常:上邊界電壓≤10uV;②中度異常:上邊界電壓>10uV 和下邊界電壓<5uV;③驚厥。)。
排除標準:①出生12h 以后。初始振幅整合腦電圖(aEEG,又稱腦功能監(jiān)測)監(jiān)測正常。②存在嚴重的先天性畸形,特別是復雜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復雜神經系統(tǒng)畸形,存在21、13 或18-三體等染色體異常。③顱腦創(chuàng)傷或中、重度顱內出血。④全身性先天性病毒或細菌感染。⑤臨床有自發(fā)性出血傾向或PLT<50×109.L-1。
將我院2017 年7 月—2020 年1 月收治HIE 并以亞低溫療法治療的患兒總數(shù)50 例,以患兒的入院順序分組,先入院的患兒25 例采取常規(guī)護理為對照組,男14 例(56.00%)女11 例(44.00%),平均新生兒體重(2782.82±312.28)g,平均胎齡(37.2±0.8)周,HIE 分度結果:輕度5 例,中度14 例,重度6 例。后入院的患兒采取綜合護理設置為實驗組,男13 例(52.00%)女12 例(48.00%),平均新生兒體重(2805.71±308.17)g,平均胎齡(37.5±0.7)周,HIE分度結果:輕度6例,中度14例,重度5例。一般資料(P>0.05)可比。
對照組:①皮膚:進行亞低溫治療前,檢查患兒全身皮膚,完好無破損。清潔皮膚皺褶處。治療期間保持水毯清潔、干燥,骶尾部、枕后及雙耳易受壓處粘貼水膠體敷料防壓傷凍傷。每2h 翻身一次,每4 小時檢查皮膚完整性,護士交接班時注意交代患兒的皮膚情況。②生命體征: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測血壓值Q1h/次。③各診療及護理操作集中進行,以減少聲光對患兒的刺激。④維持室溫24 ~26℃,濕度55%~65%并定時通風。⑤進行液體管理,計每小時出入量情況,保證出入量平衡。
觀察組在以上基礎上①將柔軟的毛巾包裹成鳥巢形狀,以模擬宮腔環(huán)境,增加患兒的安全感。②佩戴遮光眼罩,以減少光對患兒的刺激與傷害。③予5%GS 或10%GS 口服,以滿足患兒食欲,同時焦糖有鎮(zhèn)痛作用,能起到發(fā)揮安撫患兒的作用。④留置臍靜脈,以維持靜脈通路通暢,保證亞低溫期間的液體有效輸入。亞低溫期間患兒肢端涼,行靜脈穿刺難度大,為減少反復穿刺給患兒帶來的刺激、痛苦,亞低溫期間留置UVC。⑤留置臍動脈并行有創(chuàng)血壓檢監(jiān)測,以減少反復測血壓刺激患兒,減少反復穿刺抽血給患兒增加痛苦⑥最小化護理,減少對患兒的刺激。
對照兩組患兒亞低溫治療期間哭鬧次數(shù)、鎮(zhèn)靜藥物使用次數(shù)、治療后行為能力與NBNA 評分、住院時間、臨床治療效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NBNA 評分包括27 項行為能力和20 項神經反射,一周內新生兒獲37 分以上為正常,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兒行為能力與神經反射越好。臨床療效判斷:以自出生時間計算,以順利度過危險期且臨床癥狀明顯消失判斷:3d 內為顯效;5d 內為有效;5d 后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為無效??傆行?總數(shù)-無效。并發(fā)癥主要包括共濟失調;視力、聽覺障礙;癲癇;嘔吐;低體溫;心動過緩凝;血功能異常[5]。
以統(tǒng)計學的軟件SPSS20.0 對研究所得的數(shù)據(jù)做相應的統(tǒng)計學上的分析,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量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t檢驗;用%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取χ2校驗比較計數(shù)資料差異,P<0.05 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兒NBNA 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出院前實驗組患兒NBNA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實驗組患兒哭鬧次數(shù)、鎮(zhèn)靜藥物使用次數(shù)及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摁[次數(shù)、鎮(zhèn)靜藥物使用次數(shù)。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NBNA 評分、哭鬧次數(shù)、鎮(zhèn)靜藥物使用次數(shù),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NBNA 評分、哭鬧次數(shù)、鎮(zhèn)靜藥物使用次數(shù),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NBNA(分) t P 哭鬧次數(shù)(次) 鎮(zhèn)靜藥物使用(次) 住院時間(d)治療前 出院前實驗組 25 32.15±2.65 37.27±3.69 5.635 0.000 5.04±0.69 1.27±0.19 15.31±1.76對照組 25 32.23±2.71 34.53±3.76 2.481 0.017 8.11±0.76 3.14±0.36 20.26±2.18 t-0.106 2.601 - - 14.954 22.969 8.834 P-0.916 0.012 - - 0.000 0.000 0.000
實驗組患兒總有效率為88.00%,并發(fā)生率為16.00%,對照組患兒分別為64.00%、44.00%。實驗組患兒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治療HIE 藥物療法為傳統(tǒng),但效果并不確切,難以恢復受損神經功能。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的不斷改進,亞低溫治療方法可有效地改善腦組織代謝,從而保護腦部神經,同時配合積極護理干預可以進一步提高亞低溫治療的效果。本研究中,出院前實驗組患兒NBNA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實驗組患兒哭鬧次數(shù)、鎮(zhèn)靜藥物使用次數(shù)及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兒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患兒接受亞低溫療法時,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可明顯的改善患兒出院前的行為能力與神經反射評分,縮短住院時間,獲得較高的臨床總有效率,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