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萍
(白城中心醫(yī)院,吉林 白城 137000)
支原體肺炎主要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肺部急性炎性改變,病人的主要臨床癥狀包括發(fā)熱、咳嗽、胸痛等,肺部體征改變不明顯,但是如果不加以重視,疾病進一步發(fā)展,也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莫西沙星是一種廣譜抗生素,在治療成人肺炎中有著良好的效果,下面針對莫西沙星的實際治療情況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12月~2019年12月這三年時間里在我院進行支原體肺炎治療的200名成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臨床分析,將這200名患者隨機平均分為A組對照組與B組實驗組兩組,每組病人各100名,A組患者中男性病人57例,女性病人43例,年齡最小者18歲,年齡最大者60歲,平均年齡為28.15歲。病程最短的為三天,病程最長的為七天,平均病程為4.52天。B組患者中男性病人56例,女性病人44例,年齡最小者18歲,年齡最大者55歲,平均年齡為27.93歲。病程最短的為3天,病程最長的8天,平均病程為4.49天。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能夠進行有效對比。所有的患者均滿足有關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經過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查陽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發(fā)熱、胸痛、咽痛、乏力以及咽部充血、頸部淋巴結腫大等臨床表現。
A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藥物治療,將500毫克阿奇霉素加入350毫升5%的葡萄糖溶液中進行靜脈滴注,每天一次,持續(xù)治療五天之后改為口服,每次250毫克,每天口服一次??偗煶虨閮芍堋組患者進行莫西沙星藥物治療,將400毫克莫西沙星加入250毫升0.9%的氯化鈉溶液中進行靜脈滴注,每天一次,兩周為一個療程,持續(xù)靜脈滴注七天之后改為口服,每次400毫克,每天口服一次。
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一個療程之后的身體指標以及治療有效率,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概率,統(tǒng)計兩組患者出現皮疹、胃部不適、肝損傷以及頭暈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概率。
應用SPSS 2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一個療程之后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可以發(fā)現,A組患者治療有效總人數為76人,治療有效率為76%,B組患者治療有效總人數為96人,治療有效率,96%。B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要明顯高于A組患者,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B組患者與A組患者都沒有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的現象,B組患者有兩例出現輕度頭暈現象,A組患者有十例患者出現輕微不良反應,分別為三例肝臟損害,三例頭暈,兩例胃不適以及兩例皮疹。由此可見,B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概率要明顯低于A組患者。
肺炎支原體厭氧,屬于病毒以及細菌之間的一種生物、可以獨立性的進行生活,常見于青少年和兒童。成人發(fā)病在最近幾年來也逐漸增多,體現為季節(jié)性發(fā)病,發(fā)病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肺炎支原體可以把呼吸道作為介質進行傳播,經常在患者的纖毛上皮之間存在,不會對肺部實質進行侵襲[1]。肺炎支原體一般都利用細胞膜上神經氨酸的具體受體點,在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面進行吸附,可以破壞上皮細胞的活動,并抑制纖毛運動。肺炎支原體細胞膜上受體的廣泛分布可以在宿主的相關呼吸道上皮細胞的表面完成持續(xù)的吸附,嚴重的破壞上皮細胞的具體功能,而且對上皮細胞的正?;顒訒斐蓢乐氐囊恢?。相應的肺炎支原體細胞膜生成的過氧化氫也會加重患者局部組織損傷,同時也能夠改變宿主細胞抗原結構。根據研究指出,支原體肺炎的高發(fā)年齡段主要以兒童3歲到14歲最為多見,且男童的患病案例要顯著高于女童案例,25歲到40歲的成人也是支原體肺炎的高發(fā)年齡段,以女性患者居多[2]。
出現肺炎支原體感染的主要因素,與患者本身對肺炎支原體以及相應的代謝產物之間存在過敏的反應,病理的主要表現:間質性肺炎、支氣管肺炎以及細支氣管炎。這類病人的肺泡內會存在比較少量的滲出液,并且很可能會出現灶性肺不張的情況。肺泡壁及間隔存在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以及漿細胞浸潤。支氣管的粘膜出現充血情況,上皮細胞出現腫脹的情況,胞質空泡逐漸形成,出現壞死以及脫落的現象。胸腔存在纖維蛋白滲出以及少量的滲出液。根據統(tǒng)計顯示,支原體肺炎病例的發(fā)病概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當前有關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發(fā)病機制仍然研究的不夠明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醫(yī)療水平的逐漸提升,針對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診斷準確率得到了有效提升,支原體肺炎的治療有效性也獲得了極大進步。紅霉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是治療支原體肺炎的首選藥物,但是抗生素的使用不僅可能會造成病原體的耐藥性,而且還會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概率[3]。
莫西沙星是一種新型的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莫西沙星的作用點主要包括拓撲異構酶IV以及拓撲異構酶II。拓撲異構酶能夠對DNA的復制、轉錄、拓撲以及修復進行有效控制,將莫西沙星的八位肽引入甲氧基團當中,對分子結構有著重要的改性作用,能夠提高分子的活性,增大抗菌譜,對革蘭陰性菌厭氧菌以及軍團菌都有著比較好的抗菌活性作用。其次,莫西沙星藥物有著優(yōu)良的藥代動力學特征,耐藥率較低,組織滲透能力較強,半衰期比較長。莫西沙星在組織中的濃度較高,有著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在支原體肺炎治療過程中臨床普遍采用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進行治療,但是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容易引起藥物胃腸反應,對患者的肝功能也會產生明顯的損害,限制了抗生素在臨床中的多元化應用[4]。
根據調查研究顯示,莫西沙星對β內酰胺類以及大環(huán)內酯類耐藥的細菌也有著良好的作用,效果與其他抗菌藥物之間并沒有交叉耐藥性,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概率相對較低。肺炎支原體在人體中的潛伏期比較長,容易合并其他疾病。例如,合并細菌性肺炎對人體危害加大。因此,在支原體肺炎治療時,可以廣泛應用莫西沙星藥物,在減少抗生素使用的同時,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根據此次調查研究顯示,使用莫西沙星治療的B組患者臨床療效要顯著優(yōu)于采取阿奇霉素治療的A組患者,而且采用莫西沙星治療的病人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概率要顯著低于使用阿奇霉素藥物治療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在治療成人支原體肺炎中應用莫西沙星安全性較高,治療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綜上所述,在治療成人支原體肺炎時應用莫西沙星以靜脈滴注和口服相結合的方式,在肺炎炎癥吸收以及體溫控制上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能夠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概率,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需要加強對莫西沙星藥物的研究,提高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治療效率和治療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