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全元詩》失收潘音詩輯考

        2020-12-13 23:42:45高印寶
        關(guān)鍵詞:遺稿抄本

        高印寶

        (南開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天津 300071)

        易代之際的文學(xué)研究是近年來的學(xué)術(shù)熱點(diǎn)之一,而與此相關(guān)的研究離不開文獻(xiàn)的整理與發(fā)掘。潘音(1270—1355),字聲甫,浙江天臺人,宋遺民,入元隱居不仕。作為宋元易代之際的文人之一,著有《待清稿》《讀書錄》,其集在明代便留存極少。明嘉靖十八年(1539),潘氏后人苦心搜羅,僅于廢笥中得文集兩大卷,但已被蠹蝕而幾不可讀,經(jīng)整理刊刻為《待清軒遺稿》二卷,與原本相比所存內(nèi)容已十不及一。更為可惜的是明刻本后亦失傳,清代僅以抄本的形式流傳,但亦絕少。今人編纂《全元詩》不見傳本,僅據(jù)《元詩選》初集錄其詩16 首,可見其集流傳之稀少。

        至今人們對潘音及其詩歌的認(rèn)識仍局限于《四庫全書總目》及《元詩選》等少數(shù)文獻(xiàn)的零星記載,而長期埋藏于各大圖書館的清人抄本《待清軒遺稿》鮮有人注意。這些抄本主要有四種:一是上海圖書館藏朱彝尊潛采堂抄本;二是上海圖書館藏戴范云抄本,此本系《戴機(jī)又所輯書十三種》之第六種;三是國家圖書館藏宋賓王抄本;四是國家圖書館藏鮑廷博知不足齋抄本。這些清抄本正來自明刊本,以知不足齋抄本為例,前卷為《待清軒遺稿》詩集,卷下署“宋處士待清先生潘音著,東崖居士徐云卿錄”,共收詩51首;次卷為《待清軒讀書錄存遺》錄讀書格言61則,卷下署“宋處士潘音著,明處士徐云卿錄”。卷前載有明正德十一年(1516)潘音七世孫婿徐云卿序,卷末附明永樂九年(1411)天臺人戴沈《宋處士待清潘先生傳》、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蔡用強(qiáng)《待清潘先生像贊》、嘉靖十八年(1539)裔孫潘日升《刻待清軒遺稿跋》。據(jù)此不僅有助于補(bǔ)《全元詩》之闕,還可為我們認(rèn)識潘音其人生平、文集成書及其文學(xué)創(chuàng)作提供豐富的文獻(xiàn)資料。

        一 潘音生平補(bǔ)考

        關(guān)于潘音生平,《全元詩》所撰潘音小傳已大致完備,其云:

        潘音(一二七○—一三五五),字聲甫。天臺(今屬浙江)人。生十歲聞厓山之變,不食累日。從吳澄學(xué),絕意仕進(jìn)。或勸曰:“夷齊尚矣,陶靖節(jié)心雖為晉,未嘗不食粟。今何自苦乃爾?”于是躬耕世田十余畝,非其力不食。筑室南洲山中,扁其軒曰待清。居閑感憤,或形之詠歌,以泄其悲思慷慨之志。讀書有得,往往書之壁牖間。至正三年,詔征天下遺逸。廉訪使檄贊之行,固辭不起。卒年八十六,其時(shí)明太祖已渡江取太平路。兵火后,著述散失,嘉靖間后裔搜葺遺稿,刊刻成《待清軒遺稿》二卷[1]。

        《全元詩》潘音小傳內(nèi)容主要依據(jù)《元詩選》及方志文獻(xiàn),而這些文獻(xiàn)基本皆來自潘氏裔孫所刊的《待清軒遺稿》,諸如顧嗣立《元詩選》所收潘音相關(guān)內(nèi)容皆來自其“秀野草堂”所藏抄本《待清軒遺稿》。明代方志文獻(xiàn)相關(guān)記載亦來自明刊本《待清軒遺稿》,如《萬歷紹興府志》卷四十六所撰潘音小傳云:“潘音,字聲甫,新昌人。幼聰敏強(qiáng)記,能文。生甫十歲而宋亡,見長老談厓山事,即澘然涕下。及長,讀《夷齊傳》,擊節(jié)憤嘆,益以事元為恥。日惟杜門讀書談道,多所自得。后訪弟元甫于義烏,因往從草廬吳澄學(xué)。泰定間,澄以薦召欲行,音勸止之,不從。遂歸,筑室南洲山中,自名其軒曰待清隱居?!保?]內(nèi)容基本全同現(xiàn)存清抄本所述,而現(xiàn)存清抄本所附的潘氏裔孫序跋以及戴沈所撰潘音傳記則更為詳盡地記載了其生平及言行。

        譬如,關(guān)于潘音少年時(shí)面對宋元易代之態(tài)度,潘日升《刻待清軒遺稿跋》云:“憶幼時(shí),曾侍大父味澹翁,言:‘府君生于宋十歲而易世,見長老談崖山事即潸然下淚,有亡國之恥。且曰:‘夷虜可君我乎?’遂昏迷不食者累日?!铬啡诞愔?。及長,銳意群書,有不備者輒從親友或書肆中索觀之,務(wù)了其義方已。嘗曰:‘我不求利祿可使我為頑夫乎?’”[3]

        再如,戴沈《宋處士待清潘先生傳》詳細(xì)記載了潘音幼年的讀書情況。

        甫弱冠,即博通經(jīng)史。一日讀《夷齊傳》,乃喟然嘆曰:“武王以圣人伐殷,夷齊尚扣馬而諫,不食周粟,餓死于首陽。今元以夷狄主中國,不聞?dòng)兄G而餓死者。其于世教謂何?余生咸淳,實(shí)宋人也。父祖沐浴膏澤十余世,以及于吾,寧無黍離之悲乎?”故于服飾皆仍宋舊,獨(dú)以右衽終其身。日夕孳孳問學(xué),不事進(jìn)取。時(shí)元亦以科舉取士,或勸令應(yīng)之,先生曰:“吾不能用夏變夷而求聞達(dá),是茍祿也?!保?]

        此段文字詳細(xì)介紹了潘音受伯夷、叔齊之影響,故而面對宋元易代,即效其遺風(fēng),隱居山中躬耕自食,終生不仕新朝。

        小傳還記載了潘音與元初理學(xué)家黃溍、吳澄諸人的學(xué)術(shù)交往情形:“時(shí)仲弟元甫任義烏縣學(xué)教諭,遣使迎往,因與黃晉卿公友善。朝夕論議,甚得所裨益。予邑先達(dá)夏圭孫、丁叔善嘗造先生,深契其言,以為學(xué)多自得也……釋服,乃偕圭孫就正于草廬吳公,頗得鵝湖奧旨。會(huì)泰定以薦者召,公欲行,先生勸止之,不從。怫然曰:‘吾聞?dòng)械绖t見,無道則隱,今何時(shí)也,顧可以行義為哉!’遂促圭孫以歸,卜筑于邑東南洲山中,題其居曰‘待清軒’,蓋識其所志遠(yuǎn)矣?!保?]其中記載有潘音就學(xué)于吳澄的事跡,而對于吳澄與潘音的學(xué)術(shù)交往僅見《宋元學(xué)案》卷九十二“草廬學(xué)案”之零星記載:“潘音,字聲甫,新昌人。生甫十歲而宋亡,見長老談崖山事,即潸然涕下。及長,讀《夷齊傳》,擊節(jié)憤嘆。從吳草廬學(xué),草廬以薦召欲行,先生勸止之,不從,遂歸。筑室南洲山中,自名其軒曰待清隱居。”[6]相比之下,戴沈傳記所述顯然更為詳盡。

        戴沈所述內(nèi)容來自潘音之孫潘仕廉,其內(nèi)容可確信。除此之外,抄本中收錄的詩歌也更為豐富,其中亦透露出潘音的交游情況,譬如《遠(yuǎn)游》云:“方從草廬公,共究鵝湖旨?!睌⑹隽伺c吳澄的交游情形;《答揭公》一詩乃贈(zèng)答元詩大家揭傒斯之作等等。

        二 潘音《待清軒遺稿》之成書

        潘音六世孫潘日升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刊刻潘氏存稿為《待清軒遺稿》二卷。關(guān)于潘音文集,《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七十四“別集類”存目附有《待清遺稿》提要,云:

        《待清遺稿》二卷,浙江巡撫采進(jìn)本。宋潘音撰。音,字聲甫,天臺人。自咸淳之末遭逢世亂,即隱居不仕,題所居曰“待清軒”。入元以后,仍隱遁以終。其集舊無傳本。明嘉靖間其后人從敗簏中得遺稿,屬徐云卿校定而序之。詞氣頗涉粗率,未知果音之手跡否也[7]。

        四庫提要僅極為簡略地記載了潘音其人及其文集成書情況,并質(zhì)疑其真實(shí)性。

        由于明刊本早已不傳,且抄本亦絕少,以致后人連《四庫全書總目》記載的二卷本亦求之不得,反而清人顧嗣立《元詩選》初集選錄的潘音詩歌成為通行本。諸如中華民國四年(1915)金嗣獻(xiàn)刻《赤城遺書匯刊》,多方搜求潘音文集,終不可得,無奈之下僅據(jù)顧嗣立《元詩選》而收錄其詩,其跋《待清軒遺稿》云:

        余訪求天臺潘高士音遺書,僅得《讀書錄存遺》一帙,而《四庫全書存目》所載《待清軒遺稿》二卷迄不可得。今春編印《赤城遺書》,爰檢顧氏《元詩選初集》,內(nèi)有高士詩一十六首,雖吉光片羽,而忠孝之情流溢言外,亦足見其詩格之高矣[8]。

        至今,亦鮮有人對潘音詩集文獻(xiàn)進(jìn)行發(fā)掘?!度卧姟芬驍啻鷨栴}不收其詩,據(jù)《全宋詩》整理者之一的漆永祥先生回憶:“潘音的詩我都整理好了,后來我們覺得他實(shí)在是太小了,就沒有收在宋詩中……現(xiàn)在那些稿子不知道還在不在,真是太可惜了?!保?]漆先生曾整理潘音詩歌,惜因其宋亡時(shí)年齡太小而未收入《全宋詩》。而后2013 年楊鐮主編的《全元詩》出版,雖收潘音詩歌,但亦僅照搬《元詩選》所錄,《全元詩》潘音小傳云:“據(jù)《元詩選》初集《待清軒遺稿》,編錄潘音詩。清康熙中,顧嗣立編刊《元詩選》初集,據(jù)《待清軒遺稿》二卷選入潘音詩十六首。乾隆年間編《四庫全書》,征集到《待清軒遺稿》二卷……今未見《待清軒遺稿》二卷傳本。”[10]據(jù)此可知,編者亦未見四庫館臣所說的二卷本《待清軒遺稿》。

        以上可見今人對潘音及其《待清軒遺稿》的認(rèn)識仍僅限于《四庫全書總目》及《元詩選》等極少數(shù)文獻(xiàn)記載。而新發(fā)現(xiàn)的清抄本,不僅卷帙完善,其中的序跋部分乃潘氏后人所撰,對認(rèn)識《待清軒遺稿》之成書及原貌可提供直接幫助。

        關(guān)于此稿之成書,其集中有如下幾處記載。

        1.卷前潘音七世孫婿徐云卿所撰《宋處士待清潘先生遺稿序》,云:

        顧兵燹之余,先生手澤多散失,幸存者又佚之草莽之中,學(xué)士大夫惜乎罕有見者。味澹公因事索古契券,得之于丁家園從祖廢笥中,猶二大卷,首尾蠹嚙,皆殘缺不可讀。其幸可讀者直百中之一二耳,因?qū)僭魄涫咒洿蔚谥?,得詩?shù)十余篇,其文則盡朽,不多錄也[11]。

        2.卷末潘日升《刻待清軒遺稿跋》云:

        顧平生不喜著述,間嘗為詩亦佚之草澤之中。大父味澹翁因事偶得之,屬東崖徐公手錄以遺不肖升。愧升數(shù)奇,待次公車幾二十年,不能致身云路,闡揚(yáng)幽德,將與草木同腐,其何以卒先人之志哉?乃取其遺稿并傳所佚者刻之。庶遺珠埋玉,亦得少露其精光。后之賢子若孫,其知所珍藏之,以為家寶焉[12]。

        3.卷尾戴沈《宋處士待清潘先生傳》云:

        或勸之著述,則曰:“六經(jīng)語孟,先儒著述備矣。吾惟誦習(xí)之以求吾所性,何以注腳為也?”閑居憤悶,觸物感興,間或形之詠歌,以泄其悲哀慷慨之志,多膾炙人口。至于讀書有得,格言奧義,往往書之壁牖間,集為錄,凡數(shù)帙云?!小洞甯濉贰蹲x書錄》,學(xué)者因其軒,遂稱為待清先生……其仕廉,縣學(xué)生,博學(xué)有行,與予善。予久聞先生名,不得遍觀其述作。茲因便道過里物色之,然以兵燹散佚,僅得遺稿之什一,而仕廉為余稱述其平生梗概如此,因?qū)偕驗(yàn)橹畟鳎?3]。

        據(jù)戴沈所撰潘音傳可知,潘音著有《待清稿》《讀書錄》,其中《待清稿》為詩集,多為閑居憤悶、觸物感興之作;《讀書錄》為讀書講學(xué)格言,“讀書有得,格言奧義,往往書之壁牖間,集為錄,凡數(shù)帙”。并云其集“以兵燹散佚,僅得遺稿之十一”。另據(jù)徐云卿、潘日升所撰序跋,可知此稿乃潘日升祖父“味澹翁”得之于丁家園從祖廢笥中,其原本“猶二大卷,首尾蠹嚙,皆殘缺不可讀。其幸可讀者直百中之一二耳,因?qū)僭魄涫咒洿蔚谥薄E巳丈诩尉讣汉ィ?539)年刊刻成書。潘日升,據(jù)《萬歷紹興府志》卷三十一記載:“任邵武教諭,待士嚴(yán)而不苛。著《四箴》,使諷詠之士知敦倫理焉。以子晟貴,乞休歸,兄弟怡怡,足跡不入城府。歷贈(zèng)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學(xué)士。”[14]潘日升乃潘音六世孫,潘味澹為四世孫,所述應(yīng)當(dāng)可信。這些記載為我們再現(xiàn)了明刊本的成書歷程。

        除以上序跋及小傳之外,明人侯一元亦撰有《待清軒遺稿序》一文,存于其所著《二谷山人近稿》中,而現(xiàn)存抄本失收??计湫蛭穆淇顣r(shí)間為“萬歷己卯仲冬”,即萬歷七年(1579),而潘日升所撰《刻待清軒遺稿跋》署名時(shí)間為嘉靖己亥(1539),相差四十余年,或乃再刻時(shí)所撰,或潘氏后人不收其文,未知其可。其序文內(nèi)容主要褒揚(yáng)潘音的高潔品行,節(jié)錄如下:

        先生本學(xué)于草廬,究洛閩之蘊(yùn)。草廬欲出,先生止之。止之不可,則呼朋而去之。當(dāng)仁之誼,固無讓焉耳。故若先生,則可謂真學(xué)者矣。雖其著述多軼,而所存詩沉痛敦厚,可直繼三百篇,所論學(xué)平正明白,不墮一偏,世之儒者,未有其比。是其微言與其大節(jié),當(dāng)并垂百世無疑也,孰謂先生竟限于年乎?又曰:“先生沒而世益昌?!苯翊笞诓煿?,即其七世孫也,方以純德碩學(xué)舉明主于黃虞之隆,以畢先生之志。則所以壽先生者,固大矣!大矣!然則謂先生不沒于元也,詎不信夫!萬歷己卯仲冬初吉[15]。

        序中所謂“大宗伯水簾公”即潘音七世孫潘晟,萬歷年間曾任禮部尚書,故侯一元稱其為“大宗伯”。此佚序亦可為我們了解潘音思想及其文集刊刻情形提供參考。

        關(guān)于《待清軒遺稿》的名稱及卷數(shù),各家目錄所述不一,羅列如下。

        《四庫全書總目》:“《待清遺稿》,二卷?!保?6]

        曹溶《靜惕堂書目》:“潘音,《待清軒集》?!保?7]

        徐乾學(xué)《傳是樓書目》:“《宋處士待清軒遺稿》,宋潘音,一本(抄本)?!保?8]

        朱彝尊《潛采堂宋金元人集目》:“潘音,《待清遺稿》,一卷,正德丙子徐云卿序,一冊?!保?9]

        金檀《文瑞樓藏書志》:“潘音,《待清軒遺稿》《讀書錄存遺》,抄,一冊?!保?0]

        據(jù)現(xiàn)存抄本可知,此稿一冊,不分卷,實(shí)乃兩卷,收錄《待清軒遺稿》《讀書錄存遺》,前者為詩集,后者為讀書講學(xué)格言。各家或不著錄卷數(shù),或直書一冊、一本,或認(rèn)為是一卷,或稱作二卷,皆情有可原。

        此外,對于世所傳潘音《待清軒遺稿》,四庫館臣疑其非潘音手跡,云:“其集舊無傳本。明嘉靖間其后人從敗簏中得遺稿,屬徐云卿校定而序之。詞氣頗涉粗率,未知果音之手跡否也?!保?1]對此,潘景鄭先生多有駁正:“提要采入存目,謂其詞氣粗率,疑非出于音手。蓋先生當(dāng)易世之際,恥仕胡元,集中反北、山嘲諸詩,憤激時(shí)露筆墨間,宜館臣畏葸,不敢入錄耳……據(jù)此則先生遺稿,所存不及十一,徐序自署為七世孫婿,所見當(dāng)為不誣;而提要妄疑非真跡,謬矣!”[22]潘先生所云甚是,宋亡時(shí)潘音雖僅十歲,但恥仕胡元,慕夷齊之節(jié),集中《采芝歌》《待清軒》《遠(yuǎn)游》《社日》諸詩皆抒其不仕胡元的高潔志向,限于時(shí)代原因,故四庫館臣僅著于存目。

        三 輯補(bǔ)《全元詩》潘音詩36 首

        除了有助于我們了解潘音的生平及其集的成書過程之外,新發(fā)現(xiàn)的清抄本還可補(bǔ)《全元詩》之闕。《全元詩》僅照錄《元詩選》所收潘音詩歌16 首,且存訛缺之字。新發(fā)現(xiàn)的清抄本來自明刊本,相較于《元詩選》本收潘音詩最為完善,共計(jì)51首,除去《全元詩》所收16 首,另外可補(bǔ)潘音佚詩35 首,訂正1首。

        1.采芝歌四首

        曄曄紫芝,在彼高岡。于以采之,可以充腸。唐虞往矣,吾身可藏。峻宇雕墻,未或不亡。富貴之畏人兮,不若貧賤之徜徉。

        曄曄紫芝,在彼幽谷。愿言采之,可以充腹。唐虞往矣,吾生未卜。高牙大纛,其頞也蹙。富貴之畏人兮,不若貧賤之戩谷。

        曄曄紫芝,在彼層巒。于以采之,可以常餐。唐虞往矣,吾將誰干。佩玉鳴鑾,其生易殘。富貴之畏人兮,不若貧賤之身安。

        曄曄紫芝,生彼白石。愿言采之,可以終夕。唐虞往矣,吾將安索。隋珠趙璧,寧保無失。富貴之畏人兮,不若貧賤之自適。

        2.論學(xué)

        吾生愧不學(xué),學(xué)須明吾志。軒冕豈不榮,此身寧自棄。魯叟重成仁,孟軻貴取義。尚然周可栗,況乃秦未帝。東海薄連城,首陽藐千駟。萬古為綱常,殺身何足避。

        3.讀石子重先生輯略

        吳越遠(yuǎn)中原,斯文久寥落。季子已邈如,言偃亦渺若。千載萃貞元,石城倡絕學(xué)。游楊出程門,論議紛灼爍。先生咀其華,用傳此輯略。言深旨斯遠(yuǎn),施博守則約。余生愧顓蒙,遺言仰先覺。大道辟荊蓁,天性啟槖籥。誠身須固執(zhí),擇善無蹖駁??组T授受宗,誰云盡糟粕。

        4.讀黃宣獻(xiàn)公注疏

        偉哉黃宣獻(xiàn),讀書盈萬卷。正色動(dòng)巖廊,抗疏回霄漢。雅志薄紛華,幽情耽散玩。白首窮簡編,頻年下帷幔。折衷孔鄭言,兼采程朱傳。諸經(jīng)咸有疏,殊條盡同貫。我幸讀典謨,更得觀象彖。三百與三千,恨止窺其半。圣賢傳心訣,帝王經(jīng)世案。昭回儼日星,鄭紫那能亂。

        5.景行篇

        吾道久不南,于越矧荒裔。千載竟寥寥,誰能談六藝。卓哉石城翁,三塾開里第。二程游其間,談道析巨細(xì)。蒙瞆始窺斑,飲食才知味。民也揚(yáng)其波,礅也探其秘。師師羨家承,濟(jì)濟(jì)多澤麗。正直俞長公,高明黃叔子。注書析牛毛,辭榮輕敝屣。吾宗晴窗翁,孤標(biāo)揚(yáng)晚歲。默默躬行身,侃侃斯道衛(wèi)。朝陽聽鳳鳴,九皋聞鶴唳。嗟予生不辰,斯文已墜地。孑居空山阿,遠(yuǎn)謝人間世。高山仰諸賢,寤寐為擁篲。庶幾啟予思,夕死一徼惠。

        6.反北山嘲四首

        其二:

        云壑藏真客,金門寄跡仙。神游招隱賦,興致考槃篇。麋鹿躭豐草,龍蛇起大川。由來枯槁輩,長往不知旋。

        其三:

        一自著荷衣,襟期與世違?;奶聘呤總?,偃蹇北山薇。欹枕聞寒瀑,衡門嘆落暉。臨文每相誚,猶且未忘機(jī)。

        其四:

        橫議還應(yīng)熄,孤標(biāo)未可親。負(fù)薪生徳色,帶索竟驕人。高蹈箕山上,潛蹤潁水濱。韋編有明訓(xùn),苦節(jié)若為論。

        7.喜雨

        祝融嚴(yán)號令,萬物瘁紅爐。甘雨時(shí)還降,蒼生氣欲蘇。隴頭饒黍稷,澗畔長凋胡。獨(dú)有夷齊老,恒饑色自徂。

        8.春暮

        門徑鎖煙霞,春深山色嘉。焚香清晝永,把酒綠陰斜。燕雀銜梅豆,蜘蛛網(wǎng)柳花。塵埃渾不到,疑是武陵家。

        9.久雨

        蕭蕭風(fēng)雨后,四望盡波瀾。川涌蛟龍斗,云低鳥鵲寒。楚王愁枕簟,湘女泣瑯玕。煙火孤村絕,流離未有餐。

        10.石佛寺

        步入迦林逕,森嚴(yán)梵宇開。洪濛承覺運(yùn),石壁現(xiàn)如來。法相元難壞,云衣不用裁。九年長面此,早已出塵埃。

        11.答揭公 名徯斯

        羨爾聲聞著,慚予志慮消??諏ⅧB跡字,遠(yuǎn)寄鹿門樵。白雪應(yīng)難和,青山未可招。從茲采芝去,不惜路迢迢。

        12.游石梁

        空濛巖岫轉(zhuǎn),絕徑石梁懸。半壁留云壑,長虹掛玉川。采真移杖履,覽勝拂嵐煙。此際塵凡隔,桃花滿洞天。

        13.過黃宣獻(xiàn)公故居

        翩翩黃叔度,早已擅鴻名。元老揚(yáng)休色,中朝曳履聲。風(fēng)煙接閭里,瓜葛自親情。萬卷書何在,空堂鳥鵲驚。

        14.避暑

        避暑青山里,炎涼迥不同。層崖消雪水,高壑振松風(fēng)。尚可儔韓眾,何妨謝祝融。回看車馬客,煙火市塵中。

        15.返照

        晚眺豁沖襟,芒鞋渡石林。山明殘照在,水凈落霞深。白發(fā)求三彖,頹年望五禽。欲歌梁父句,寂寞不成音。

        16.積雪

        萬山堆積雪,一望浩漫漫。謾道陽春曲,應(yīng)愁朔漠寒。袁安門外色,蘇武海邊餐。千古俱搖落,令人每自嘆。

        17.尋梅

        雪凍層巔石膚裂,萬壑寒飚吹不歇。懸思隴上一枝梅,歲杪空山逞奇絕。呼童策蹇漫尋春,玉蕊初開豐采新。天涯有客長相憶,折得寒香寄遠(yuǎn)人。

        18.中秋無月

        翛然杖履步層臺,為望嬋娟海嶠來。秋半正當(dāng)華月滿,云深不見廣寒開。久判良夜愁中度,卻恨流光暗里催。濁酒那堪酬節(jié)序,倚風(fēng)長嘯轉(zhuǎn)生哀。

        19.雁宕

        一派清漪景色偏,洪濛鑿破碧云巔。排空瀑布長飛雪,競秀奇峰直插天。玉女鏡中鬟影亂,真人掌上露華鮮。霜高雁陣沖寒度,未得音書海曲傳。

        20.月夜有懷

        21.曉起

        銅壺曉滴漏迢迢,坐倚空山四望遙。霞彩熏蒸星象斂,嵐煙擁護(hù)石梁高。襟披左袒心猶壯,目極中原恨未消。懶向鏡中看白發(fā),已判蹤跡混漁樵。

        22.題淵明對菊圖

        當(dāng)時(shí)陶令拂衣回,坐見南山逸興催。襟度自宜黃菊侶,酒樽時(shí)有白衣來。賦成倦鳥斜陽度,書法麟經(jīng)甲子開。千古高風(fēng)那可挹,翩翩大雅出群才。

        23.觀稼

        欲粟何處耕,欲帛何處桑??v使甘凍餒,偷生良自傷。

        24.社日(四首)

        其一:

        自古厭胡塵,從無遍天壤。斗酒桑柘斜,何處同君享。

        其二:

        石晉千年恨,亂華只五胡。南朝留尺土,猶可帶經(jīng)鋤。

        其三:

        夷齊死首陽,采薇猶愧我。南荒老孑遺,何緣一叩馬。

        其四:

        王室卑春秋,兵車多管仲。被發(fā)盡中原,一衿誰為宋。

        25.感詠

        世稱儒者師,更有王佐才。用夏變于夷,歸于何所裁。

        26.游天姥懷李白

        崔嵬天姥振滄洲,李白當(dāng)年夢里游。一自煙霞?xì)w采筆,山靈長倚碧空愁。

        27.題許由棄瓢圖

        自是清流謝帝堯,潁川洗耳絕塵囂。放勛事業(yè)今安在,仍羨當(dāng)年一棄瓢。

        28.待清軒

        殷本高辛裔,六七起圣君。受王一剝喪,高賢盡隱淪。坐待天下清,用沽席上珍。況茲黃袍破,我生當(dāng)其辰。衣冠歸左衽,海國陷黃塵。寧有人間世,能逃率土濱。結(jié)茅菩提頂,渾忘虎豹鄰。寤寐只思晉,幽沉迥避秦。何時(shí)啟昌運(yùn),中國產(chǎn)圣人。愿言同二老,荷杖還歸仁。

        (此詩《全元詩》已收錄,但存四闕字,現(xiàn)補(bǔ)足。以上據(jù)國家圖書館藏知不足齋抄本《待清軒遺稿》補(bǔ))。

        以上共補(bǔ)遺《全元詩》失收潘音詩歌35 首,訂正1首。觀其所作,多吟詠情性,抒發(fā)懷念故國、隱居不仕的高潔志向,透露出其效慕伯夷、叔齊及陶淵明之遺風(fēng)。如開篇的《采芝歌》四首,全詩一唱三嘆,低回往復(fù),沉痛敦厚,可謂有三百篇之遺意,非四庫館臣所謂“詞氣粗率”者也。清末李之鼎評價(jià)云:“遺稿存詩不多,而故國舊君之感,每流露于字里行間。如集中《采芝歌》《遠(yuǎn)游》《論學(xué)》《悼楊侍郎》《悼文丞相》《觀稼》諸作,低回往復(fù),凄惻動(dòng)人。夫文章,本諸性情所發(fā),性情敦厚,文章未有不工者。矧身際滄桑,行吟憔悴,宜乎情文互至,有異于江湖膚淺所為也?!保?3]所論極當(dāng)。這些佚詩可為我們了解潘音交游及思想作補(bǔ)充。

        總之,潘音作為宋末元初的遺民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仕新朝,隱居山中躬耕自食,其志向之高潔非一般茍且之士可比。因兵燹之故,其集遺存較少,由于明刻本不傳,清抄本亦少,導(dǎo)致今人對其關(guān)注較少。而新發(fā)現(xiàn)的清抄本較為完整地保存了潘音的詩歌,據(jù)此整理輯補(bǔ)其佚詩是極有益之事,不僅可為《全元詩》添磚加瓦,而且為我們了解其集的成書過程、研究其生平及思想提供豐富資料,甚至對研究宋元易代之際的士人心態(tài)、草廬學(xué)派皆有參考意義。

        猜你喜歡
        遺稿抄本
        劉盼遂先生《世說新語》整理成果的發(fā)表過程及遺稿的下落馬千里
        作為音樂史家的阿多諾
        ——論《貝多芬:阿多諾音樂哲學(xué)的遺稿斷章》的未競與超越
        《素文女子遺稿附袁家三妹合稿》辨正
        江漢論壇(2018年3期)2018-03-30 09:33:38
        敦煌研究院新入藏李浴敦煌遺稿的內(nèi)容及其價(jià)值
        敦煌研究(2018年6期)2018-02-24 05:08:30
        西南大學(xué)圖書館藏稀見稿抄本述略
        《荷馬頌詩》中世紀(jì)抄本T研究
        古典研究(2014年1期)2014-08-16 03:25:52
        白鹿洞規(guī)、書院科舉與作為事件的書院文本——以明李齡《宮詹遺稿》為中心的考察
        關(guān)于乾隆朝內(nèi)府抄本《理藩院則例》
        《麼經(jīng)布洛陀影印譯注》所收錄抄本年代上限考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欧美在线三级艳情网站| 中日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av一区二区麻豆 | 日本a在线天堂| aa日韩免费精品视频一| 色多多性虎精品无码av| 午夜不卡久久精品无码免费|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a片大尺度高潮无码|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2022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av激情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站| 欧美丰满熟妇bbbbbb百度| 丝袜美腿爆炒国产在线观看| 穿着白丝啪啪的av网站| 9 9久热re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av乱码国产精品观看麻豆| 午夜福利理论片在线观看播放|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东京道一本热码加勒比小泽| 操风骚人妻沉沦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国产精品丝袜美女在线观看| 日韩一二三四区在线观看| 18禁黄污吃奶免费看网站| 狠干狠爱无码区| 国产美女高潮流的白浆久久|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麻豆国产人妻欲求不满谁演的 |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极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国语露脸精品国产| 扒开双腿操女人逼的免费视频|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