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能源化工學院,寧夏銀川市,750011) 薛新巧 王葶 李淑蓮 李澤剛
我國能源分布特點是貧油、少氣、富煤,豐富的煤炭資源一直是我國能源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下煤化工高速發(fā)展,關于煤炭的綜合高效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煤炭的綠色開發(fā)與利用顯得尤為重要。我國煤炭資源分布中,硫含量小于0.5%的特低硫煤很有限,并且儲量和產(chǎn)量較少,大部分煤炭都屬于硫含量大于3%的高硫煤炭。根據(jù)存在形式,一般將煤中硫分為兩大類,即無機硫、有機硫。有機硫主要存在形式為硫醌、硫醚、二硫醚、硫醇、噻吩硫類和雜環(huán)硫等。通常,高硫煤中會含有大量的有機硫。
如何有效利用高硫煤炭資源,同時又將環(huán)境污染及危害降到最低,是煤化工發(fā)展過程中必須要經(jīng)歷和面對的問題。地處能源金三角的寧夏寧東礦區(qū)、內蒙古鄂爾多斯上海廟太礦區(qū)、內蒙古烏海礦區(qū)所產(chǎn)的高硫肥煤因其高揮發(fā)分,一直是企業(yè)生產(chǎn)的主要原料煤。但因較高的硫含量,對企業(yè)生產(chǎn)設備造成了腐蝕、損壞,同時也一定程度地污染了周邊環(huán)境。因此選擇合適的脫硫方法,即能解決企業(yè)設備腐蝕和損壞問題,又能為環(huán)境保護做出貢獻。企業(yè)目前常采用洗選的方法進行簡單脫硫,但此種方法對僅適用于無機硫的脫除,對有機硫的脫除收效甚微。
有研究[1]發(fā)現(xiàn),農(nóng)作物玉米秸稈中含有大量C—C和C=C結構,通過一定的方法,使其中富含的氫轉移到煤中,有利于煤中有機硫的脫除。通過摻雜一定比例的玉米秸稈,使其與高硫煤共熱解,研究混合物的熱解動力學特性,可以為后續(xù)脫硫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本文采用非等溫熱重分析法[2,3],研究了玉米秸稈、長城三礦肥煤在氮氣氣氛下的熱解行為,并通過Coats-Redfern 法研究了熱解動力學特性,從5℃/min 的升溫速率開始變換倍速升溫速率到40℃/min,探討對熱解動力學的影響。
實驗選擇寧夏銀川市賀蘭縣產(chǎn)玉米秸稈、寧夏寶豐能源集團氣化原料煤長城三礦肥煤為研究對象,其工業(yè)分析與元素分析見表1。煤樣及玉米秸稈均粉碎至0.15mm 以下并過篩,并真空干燥12 小時。
煤、秸稈的熱解實驗采用Mettle Toledo TGA1型熱重分析儀,將15mg 左右的煤樣、5mg 左右的玉米秸稈樣品置于專用坩堝內,以高純氮氣做保護氣,流量設置為40ml/min,分別用5℃/min、10℃/min、20℃/min、40℃/min 倍 速 升 溫 速 率 從25℃升 至850℃。
不同升溫速率熱解變化,長城三礦肥煤、玉米秸稈由圖1所示。
表1 玉米秸稈、高硫肥煤的工業(yè)分析與元素分析
圖1 長城三礦肥煤煤(a)、秸稈(b)在氮氣氣氛下的失重TG曲線
由圖1 可見,長城三礦肥煤熱解可分為三個階段[4]:第一階段200℃以下,主要為煤樣外水及氣體的脫附;第二階段集中在275℃到640℃,是其主要熱解反應階段,為有機質熱裂解階段;第三階段為640℃到710℃,主要為礦物質的熱分解。在本研究考察的升溫速率范圍,升溫速率對煤失重量沒有顯著影響,850℃時的失重量在31%左右;秸稈熱解也分為三個階段[5]:第一階段100℃以下,主要為物理吸附H2O 的脫附;第二階段集中在150℃到380℃,為秸稈的主要熱解階段,是半纖維素、纖維素和木質素的分解階段,生物質中有機物質分解產(chǎn)生焦炭和大量揮發(fā)性氣體,質量急劇下降;第三階段為400℃到800℃,主要為秸稈炭化階段,熱解后主要產(chǎn)物為灰分。
在研究煤的熱解、燃燒與氣化過程時,通常需要對其熱解動力學特性進行研究。本文采用Coats-Redfern法[6-7],對不同升溫速率下煤樣進行熱解動力學參數(shù)分析。
式中X——樣品的熱解轉化率,%;
t——反應時間,min;
n——反應級數(shù);
E——活化能,kJ/mol;
T——絕對溫度,K;
R——氣體常數(shù),kJ/(mol·K)
A——指前因子,min-1
樣品的熱解轉化率計算如下:
式中,W0——樣品原始質量,g;
W——樣品在某一時刻的質量,g;
Wt——樣品在熱解反應結束時的質量,g;
ΔW——樣品在某一時刻的失重,g;
ΔWt——樣品在熱解終點時的失重,g。
對于非等溫過程,T與t存在如下線性關系:
式中,φ為升溫速率,代入式(1)后,整理得到:
Coats-Redfern法求得近似解如下:
當n=1時
當n≠1時
多數(shù)研究者[8,9]將熱解反應的反應級數(shù)n確定為1。
由于E值較大,2RT/E項通常近似為零,因此右邊第一項為常數(shù)。通過式(4)或式(5)左端項對1/T作圖,即得一直線。以直線的斜率、截距即得到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
利用上述方法,計算熱解動力學參數(shù),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升溫速率倍數(shù)升高,對應中間熱解段和高溫熱解段的熱解開始溫度也在增大。將熱解初段、中間段、高溫段均按一級反應來計算活化能,中間段最大,初段和高溫段相對較小。初段主要是弱鍵斷裂脫除氣體小分子;中間階段為一些大分子脫除;高溫階段主要為二次氣體脫除。
表2 長城肥煤熱解動力學參數(shù)
比較長城肥煤不同升溫速率所對應的活化能,升溫速率增加,活化能明顯向高溫區(qū)移動。
根據(jù)倍數(shù)升溫速率計算出動力學參數(shù),將E 與lnA進行關聯(lián),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活化能與指前因子的關系
由圖2 可見,不同升溫速率下的活化能與lnA具有較好的線性關系,即活化能增大時對應的指前因子也增大,說明其存在動力學補償效應。
(1)熱解升溫速率倍數(shù)升高,其最大失重速率所對應溫度點也在升高,熱解失重曲線向高溫區(qū)移動。
(2)長城肥煤在低升溫速率時熱分解較慢,450oC 左右時為熱分解高峰。秸稈熱分解高峰為280oC,表明秸稈中纖維素在高溫下易分解。
(3)長城肥煤熱解區(qū)間可用一級反應來描述,各階段活化能在81~222kJ/mol 范圍,主熱解反應隨著升溫速率的增大向高溫區(qū)移動。
(4)熱解活化能、指前因子有較好的線性關系,說明有動力學補償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