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瑾
混齡角色游戲,即在3~6歲階段,由兩個或三個年齡段的幼兒混合開展的角色游戲。本文旨在探討教師組織混齡角色游戲的語言指導策略,如何促進幼兒深度的學習,以實現(xiàn)幼兒核心經驗的生長和高階思維的發(fā)展,提高利用已有知識經驗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小班幼兒展展拿著泡沫墊想為“娃娃”搭建一個小房間,他先平鋪好地基,然后試圖將泡沫墊立起來拼接墻壁,嘗試了好幾次都沒能拼好,他開始著急了,向老師求助。老師說:“展展,你可以請旁邊的陸陸哥哥幫幫忙。”陸陸問了一下展展要搭建什么,然后一邊講解,一邊與展展合作,不一會兒,兩人成功地為“娃娃”建了一個立體的泡沫房子。接下來展展運用哥哥教他的方法獨立完成了立體嬰兒床的搭建。
各年齡段幼兒在學習特點、思維特征、生活經驗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差異即資源,高年齡段幼兒作為“更多識的人”,其生活經驗相對豐富,當?shù)湍挲g段幼兒陷于自身無法解決的困難,準備放棄探索或者尋求教師幫助時,教師可采用建議、鼓勵的語言間接推動弟弟妹妹以請教哥哥姐姐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如“你可以問問哥哥姐姐,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弟弟妹妹遇見這樣的困難,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夠幫幫他?”引導他們一起解決問題,并逐漸形成良性的混齡互動學習模式。
幼兒在角色游戲過程中會遇到具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應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指導意識,基于幼兒所在的問題情景,巧妙聯(lián)系幼兒生活經驗,拋出具有啟發(fā)意義的詢問、提示,引導幼兒主動思考,自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一次次“試誤”中,循序漸進地實現(xiàn)深度學習。
1.善于追問年齡偏小的幼兒
中班社會實踐活動“參觀機場”后,阿序想玩機場安檢的游戲,需要搭建一個安檢臺,阿旭自己摸索了很久,沒有成功,于是很著急地問老師:“老師,我不會搭安檢臺。”老師問:“安檢臺長什么樣子的呀?”他說:“有一個門,門下面有臺子,乘客站到臺子上,然后我拿探測棒從上到下,從正面到反面來探測一下?!崩蠋熇斫馑磉_的意思后,又問:“臺子可以用什么做?”他抱著兩個紙磚拼在地上。老師又問:“那大門怎么做呢?”他想了想,搬來兩把椅子側放在紙磚兩邊,檢測門就做好了。老師又問:“那探測棒,怎么辦?”阿序在活動室轉了一圈,從科學區(qū)找到一個放大鏡來做探測棒。成功搭建好檢測門后,機場安檢的小游戲開始了。他讓小乘客脫鞋子站在安檢臺上,拿著“探測棒”為小乘客安檢。
3~5歲幼兒聯(lián)系已有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教師應圍繞其所處的情景,有目的、有計劃、循循善誘地拋出問題。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追問,能支持幼兒按照自己的方式尋求解決的方法。
2.巧妙暗示年齡稍大的幼兒
樂樂是大班孩子,她帶著四個小班孩子做娃娃家的游戲。扮演媽媽的樂樂和寶寶們一起用泡沫墊和絲巾鋪小床。鋪完兩張床后,泡沫墊和絲巾不夠了,還有兩個寶寶沒有床。老師想起家訪時,樂樂的床是高低床,便對樂樂說:“我記得你家的床很獨特,是兩層的?!睒窐废肓艘粫?,高興地說:“寶寶,今天媽媽給你們做個兩層的高低床?!庇谑?,樂樂指揮著弟弟妹妹用兩張長桌拼成高低床,桌面上睡兩個寶寶,桌子下面睡兩個寶寶,解決了床數(shù)不足的問題。
5~6歲的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升,教師的暗示性語言能給幼兒提供思考方向,同時又預留思考空間,具有啟發(fā)作用。
中班孩子六六加入了大班孩子的野戰(zhàn)訓練。在訓練中,他假裝中彈倒地,清悠說:“快去請軍醫(yī)來幫忙!”小醫(yī)生背著小藥箱對六六進行治療,但六六依舊不醒。張老師以戰(zhàn)地醫(yī)院院長的身份對六六進行搶救,她向圍觀的大班哥哥介紹搶救的方法并作示范,不一會兒,六六醒來了,大家都松了口氣。孩子們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了解、掌握了急救的基本方法和動作。
游戲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瞬息萬變,包含幼兒深度學習的多種契機。教師作為游戲的參與者、合作者,化身為角色游戲中的一員,敏感地觀察到幼兒學習的興趣、遇到的困難,運用符合角色特點、游戲情境的語言,能潛移默化地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直接或間接地提高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運用已有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應珍視混齡角色游戲為幼兒深度學習帶來的獨特價值。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教師適時采用語言策略,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為幼兒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