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洋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皮膚科,河南 南陽 473000)
蜂窩織炎是累及皮膚深部組織的細菌感染性皮膚病,皮損初起為彌漫性、水腫性、浸潤性紅斑,界限不清,局部皮溫增高,皮損中央紅腫明顯,嚴重者可形成深部化膿和組織壞死,常伴有疼痛、高熱、寒戰(zhàn)和全身不適[1]。筆者用西藥聯(lián)合消毒飲治療四肢蜂窩織炎取得良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共36例,均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皮膚科住院部四肢蜂窩織炎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18例。對照組男8例,女10例;年齡22~58歲,平均(41.83±10.21)歲;病程2~9天,平均(5.56±1.89)天。治療組男9例,女9例;年齡21~59歲,平均(41.78±10.57)歲;病程1~10天,平均(5.39±2.30)天。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診斷標準:參照《中國臨床皮膚病學》[2]擬定:①常發(fā)生于四肢,局部有明顯搏動痛及壓痛。②初起局部呈彌漫性浸潤性紅腫,境界不清,并有顯著的凹陷性水腫,局部疼痛顯著,有惡寒、發(fā)熱等全身癥狀;以后組織逐漸溶解軟化而出現(xiàn)波動,破潰而成潰瘍(亦有不破潰者);有局部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③白細胞總數(shù)、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常升高。
納入標準:①符合四肢蜂窩織炎的診斷標準;②簽署知情同意書;③年齡21~60歲。
排除標準:①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②對本研究用藥過敏;③合并有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病;④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⑤除四肢之外其它部位的蜂窩織炎;⑥膿腫形成需要切開引流的蜂窩織炎。
兩組均用西藥常規(guī)治療。給予頭孢呋辛鈉(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生產,國藥準字H20010818)750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貴州科倫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33974)100mL中靜脈滴注,每天3次。
治療組加消毒飲治療。藥用連翹15g,蒲公英15g,大黃5g,芒硝10g,當歸12g,赤芍12g,乳香10g,沒藥10g,甘草10g;所有中藥飲片均來自于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中藥房,煎藥機煎藥,統(tǒng)一包裝成袋,每劑中藥包裝成3袋,每袋約150mL。每日1劑,分成3次,每次150mL,3餐后0.5h溫服。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周。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治療前后白細胞(WBC)、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變化。
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痊愈:皮膚腫痛、發(fā)熱消退,白細胞總數(shù)、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正常。有效:皮膚腫痛、發(fā)熱減輕,白細胞總數(shù)、中性粒細胞百分比輕度異常。無效:皮膚腫痛、發(fā)熱無明顯改善,白細胞總數(shù)、中性粒細胞百分比仍明顯異常。
兩組綜合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綜合療效比較 例(%)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天,±s)
表2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天,±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 皮膚腫痛時間 發(fā)熱時間治療組 18 4.56±0.62△ 2.22±0.43△對照組 18 5.89±0.47 3.83±0.51
兩組治療前后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WBC(109/L) N(%)治療組 18 治療前治療后13.33±1.33 5.11±0.47*△80.11±1.02 62.00±1.75*△對照組 18 治療前治療后13.17±1.38 7.56±0.62*80.22±1.22 68.28±0.89*
蜂窩織炎是軟組織感染后引起的局部炎癥性反應。由致炎因子直接作用,炎癥過程中出現(xiàn)的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局部組織耗氧量增加、氧化過程迅速降低及炎癥區(qū)滲透壓升高,導致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加重[3]。頭孢呋辛鈉為第2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抗菌療效高,抗菌譜廣,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引起的感染有效,治療皮膚軟組織感染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4]。然而,隨著近年來抗生素的濫用,對頭孢類抗生素耐藥者逐漸增多。
蜂窩織炎屬中醫(yī)“發(fā)”范疇[5]。治宜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毒飲方中連翹、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大黃、芒硝瀉火通便,當歸、赤芍、乳香、沒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甘草調和諸藥,兼能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共奏熱毒解、瘀血散,炎癥自消,疼痛自止。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四肢蜂窩織炎療效較好,可標本兼治,優(yōu)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