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萍,朱勤,唐海榮,王園園,黃悄麗,韋陸莉
(桂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風濕免疫科,廣西 桂林)
痛風是指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障礙所致的一組異質性疾病,其臨床特征為反復發(fā)作性急性關節(jié)炎、血清尿酸升高、痛風石及關節(jié)畸形、尿酸性腎結石、腎小球、腎小管、腎間質及血管性腎臟病變等[1]。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也發(fā)生了變化,過多的攝入富含嘌呤類的食物會明顯增加痛風發(fā)生率[2]。痛風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反復發(fā)作的關節(jié)疼痛、痛風石、嚴重者呈功能障礙和關節(jié)畸形、腎臟損害。痛風發(fā)作時疼痛影響進食和睡眠,病情反復可導致關節(jié)畸形和腎功能損害,再加上在住院期間患者的依從性相對較高,但是出院后,疏于醫(yī)護人員的監(jiān)督,其治療依從性可能會明顯降低,易導致疾病復發(fā)[3]。因此,有必要對出院后的痛風患者加強健康宣教,以提高痛風治療的效果。筆者自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應用微信公眾平臺對痛風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科住院部收治的痛風患者,共130例,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5人,對照組中男性40例,女性25例,平均年齡35-60歲,病程2-15年。觀察組中男性4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28-66歲,病程1-20年。年齡、性別、病程方面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健康宣教,包括(1)飲食宣教:急性期應嚴格限制飲食,食物嘌呤應控制在150mg/天以下;蛋白質以牛奶、雞蛋(特別是蛋白)為主,每天50-70g;谷類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脂肪不能超過50g,以碳水化合物來補充人體需要的熱量。緩解期的膳食要求是給予正常的平衡膳食以維持理想體重,蛋白質每日不超過80g為宜,勿暴飲暴食,多飲水,嚴格戒酒。(2)運動療法[4]:急性關節(jié)炎期,患者關節(jié)出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應以臥床休息為主,患肢抬高,避免關節(jié)負重,待關節(jié)疼痛緩解72小時后,方可下床活動。(3)用藥護理;指導患者在醫(yī)生指導下減量或停藥,正確用藥,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及時處理不良反應。(4)病情觀察,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5)心理護理:此疾病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容易導致腎功能損害和關節(jié)畸形,患者思想負擔重,表現為焦慮、失眠、食欲差等。作為護士應向患者耐心講解有關痛風的疾病知識和護理指導,還應針對患者的焦慮等情緒進行疏導,減少患者的應激反應,使其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同時我們需要給予患者心理安慰和支持,使患者的情緒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5]。(6)電話回訪:患者在出院一周內,由責任護士進行電話回訪一次,每次20min左右,回訪內容包括飲食、用藥、提醒復診時間和健康鍛煉,回訪后及時填寫電話回訪表,回訪者簽名并記錄回訪內容、時間及效果追蹤。
1.2.2 觀察組
在常規(guī)健康宣教的基礎上采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宣教,具體如下:(1)指導患者關注我科公眾號“風友匯”,并加入微信群。風友匯主要有2名副主任醫(yī)師及護士長進行維護,主要包括科室醫(yī)護人員介紹,定期推送痛風相關知識介紹,病因,流行病學,臨床癥狀,治療要點及護理要點。告知患者入院宣教、檢查流程、出院指導、預約掛號及回院復查等相關事宜。以動畫、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為主,每周推送2次,持續(xù)半年。創(chuàng)建微信群形式健康教育[6],微信群人員主要包括科室醫(yī)護人員、在院患者及出院患者。促進醫(yī)患之間、護患之間進行咨詢、溝通、健康指導、用藥護理、心理護理等。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同時選定時間每周進行一次的在線交流1h,以利于患者咨詢相關問題[7],保證群里每位患者都能積極參加。(2)用微課形式開展痛風知識講座,并將內容制作成為視頻發(fā)送至公眾號并分享到微信群里,讓住院患者和出院患者都能隨時查看,以提高患者疾病相關知識及飲食控制。(3)不定期通過微信公眾號發(fā)布院內活動信息,鼓勵患者積極參與院內痛風知識講座。(4)啟動微信小程序問卷星,制作調查問卷,題目以選擇題為主,單選和多選,每做一道題,就會顯示答案和解析。題目選項以圖片為主,以兼顧病人的知識文化水平,更好的掌握疾病相關知識及健康宣教。
表1 兩組患者健康宣教知曉率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健康宣教依從性比較
1.3 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健康宣教知識知曉率、住院滿意度。在患者出院當天由責任護士發(fā)放自行設計的健康宣教知識知曉率調查表和住院滿意度調查表。健康宣教知識知曉率調查表主要包括疾病相關知識、飲食、運動、用藥。患者住院滿意度調查表共10個條目,分別為“非常滿意,一般,不滿意”,患者填好以后交予責任護士,計算住院滿意度。患者的醫(yī)從性,患者出院后一個月,護士根據電話回訪來評價患者的合理飲食、正確服藥、定期復診和堅持鍛煉行為。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健康宣教知曉率比較觀察組的疾病相關知識、飲食、運動、用藥方面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P<0.05),見表 1。
2.2 患者依從性比較觀察組患者對合理飲食、正確用藥、堅持鍛煉、定期復診的依從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1 健康宣教知曉率比較
痛風不僅導致患者的關節(jié)滑囊或軟骨等部位發(fā)生炎癥,還會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很大影響。發(fā)生痛風的原因與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密切相關[8]。尤其是飲食無度、酗酒和高嘌呤飲食是痛風常見的發(fā)病誘因,影響患者健康的同時,影響其生活質量[9]。因此需要對痛風患者進行合理的健康宣教。本次研究微信公眾平臺在痛風患者健康宣教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飲食、運動、用藥評分等健康宣教知曉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知曉率具有顯著差異(P<0.05)。
3.2 患者依從性比較
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tǒng)的護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患者的需要,而微信是一款通過手機網絡發(fā)送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多種媒介為一體的跨平臺的通訊工具,不僅使用方便、普及率高,還支持在線群聊及實時對講等多種功能[11]。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在合理飲食、正確用藥、堅持鍛煉、定期復診的依從性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依從性具有顯著差異(P<0.05)?;颊呖梢酝ㄟ^公眾號推送的內容進行合理飲食、正確服藥、堅持鍛煉、定期復診,患者對疾病具有了全面的理解和認知,并能正確面對自身疾病?;颊叱鲈汉笪⑿殴娖脚_使信息的交信息交流更加簡單、便捷,滿足了對痛風患者持續(xù)跟蹤的需求[12]。因此,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護理方式比較適合我國護理學發(fā)展的現狀,護患雙方更加便捷,不受時空限制性,省時省力[13]。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觀念的轉變和醫(yī)療模式的發(fā)展[14],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智能手機的普及使用[15],使得人們對于疾病康復、健康的追求越來越高[16]。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健康宣教是一種較為新穎、符合新時代發(fā)展的護理方式,相對于傳統(tǒng)的護理宣教方式更具有組織性、計劃性、針對性及不受空間、時間限制性。通過微信公眾號和微信群健康宣教內容的推送,可以讓患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閱讀,更有效的獲取健康宣教資源,從而提高患者的醫(yī)從性、治療效果和住院滿意度,值得在臨床工作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