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勁光,吳潔
(湖北科技學院附二醫(yī)院,湖北 咸寧)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常見的精神疾病,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發(fā)病率為3.8‰-8.4‰,且會引起約50%患者終身功能殘疾,給家庭及社會帶來巨大負擔[1]。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工作記憶功能損害,主要包括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及執(zhí)行功能,其中執(zhí)行功能作為高級認知功能,出現(xiàn)損害時可進一步致使其他方面障礙[2]。帕利哌酮屬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能夠有效緩解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社會功能[3]。本研究以奧氮平作為對照藥物,觀察帕利哌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對患者心肌功能、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80例。納入標準:(1)符合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2)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60分;(3)韋氏智力評分>70分;(4)視力無明顯障礙;(5)近3個月內(nèi)無抗精神病藥物使用史。排除標準:(1)伴嚴重軀體疾病者;(2)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3)藥物變態(tài)反應(yīng)者;(4)酒精或藥物依賴者;(5)近期有服藥可能對執(zhí)行功能產(chǎn)生影響的藥物者。應(yīng)用簡單隨機分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 (P>0.05,表 1)。
對照組給予奧氮平(國藥準字H20052688,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治療,初始劑量為10mg,并根據(jù)患者情況逐漸增加劑量,最大劑量不超過20mg,每天2次;觀察組給予帕利哌酮緩釋片(國藥準字J20120023,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治療,初始劑量為3mg/d,根據(jù)患者癥狀情況以3mg/d的幅度逐漸增大劑量,劑量最大不超過12mg,早上口服。兩組均連續(xù)用藥8周,期間避免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有失眠癥狀者酌情予以苯二氮卓類藥物,有錐體外系反應(yīng)時適當應(yīng)用苯海索。
于治療前后行PANSS量表評定,觀察評分變化。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4mL,離心(3000r/min)留取血清,應(yīng)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肌酸激酶同工酶(CPK-MB)、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乳酸脫氫酶(LDH)水平測定。并行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CST)[4]、執(zhí)行功能行為評定量表(BRIEF)[5]評分。同時觀察治療期間不良反應(yīng)情況。
根據(jù)治療后PANSS評分降低程度進行療效評價,分痊愈、顯著進步、好轉(zhuǎn)、無效四個等級。痊愈:PANSS評分降低>75%;顯著進步:PANSS評分降低 50%-75%;進步:PANSS評分降低30%-49%;無效:PANSS評分降低<30%。以痊愈、顯著進步為總有效。
觀察組療效總有效率為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表3 兩組治療前后PANSS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PANS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bP<0.05。
組別 時間點 陽性因子 陰性因子 一般精神病理 總分觀察組(n=40) 治療前 22.34±2.32 24.43±4.21 38.31±4.62 85.08±14.53治療后 11.47±2.53ab 13.37±3.51ab 25.43±3.78ab 50.27±10.76ab對照組(n=40) 治療前 23.46±2.81 23.58±3.57 37.43±3.78 84.47±13.76治療后 13.21±2.13a 15.65±3.32a 28.11±3.44a 56.97±11.54a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心肌酶譜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心肌酶譜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bP<0.05。
組別 時間點 α-HBD(U/L) LDH(mmol/L) CPK-MB(mmol/L)觀察組(n=40) 治療前 155.53±16.23 65.12±7.23 7.23±1.67治療后 126.43±14.89ab 50.56±6.43ab 4.67±1.35ab對照組(n=40) 治療前 157.34±15.26 67.32±6.89 7.35±1.49治療后 140.67±13.24a 61.43±6.77a 5.77±0.96a
表5 兩組治療前后WCST評分、BRIEF評分比較(±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WCST評分、BRIEF評分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bP<0.05。
組別 時間點BRIEF(分)完成分類數(shù)(分) 正確應(yīng)答數(shù) 概念化水平(%) 持續(xù)性應(yīng)答數(shù) 持續(xù)性錯誤數(shù)WCST觀察組(n=40) 治療前 4.49±0.85 49.84±5.72 37.64±5.68 34.56±5.64 38.23±5.65 65.34±7.95治療后 5.98±1.21ab 62.78±8.49ab 45.99±5.67ab 45.27±7.94ab 27.34±4.87ab 42.34±6.89ab對照組(n=40) 治療前 4.57±0.81 50.89±6.79 38.65±4.56 34.86±5.23 37.94±5.23 64.43±5.79治療后 5.16±0.71a 55.84±6.67a 41.67±6.22a 40.23±5.68a 31.87±4.67a 51.43±6.93a
治療前,兩組PANSS總分及各因子評分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PANSS總分及各因子評分相比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PANSS評分改善更顯著(P>0.05)。見表3。
治療前,兩組α-HBD、LDH、CPK-MB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治療后,兩組 α-HBD、LDH、CPK-MB相比治療前均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改善較對照組更顯著 (P<0.05)。見表 4。
治療前,兩組WCST、BRIEF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WCST量表中完成分類數(shù)、正確應(yīng)答數(shù)、概念化水平、持續(xù)性應(yīng)答數(shù)均相比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持續(xù)性錯誤數(shù)及BRIEF評分相比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上述指標改善較對照組更顯著 (P<0.05)。見表 5。
兩組治療期間均無明顯不良反應(yīng)。
精神分裂癥是常見的復(fù)雜性精神疾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被認為與遺傳、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有關(guān)[6]。精神分裂癥作為常見的精神性疾病,由于病程遷延、病情易反復(fù),常會導(dǎo)致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其他多方面損害,社會危害較大。目前,精神分裂癥仍以藥物治療為主。帕利哌酮作為新型的抗精神病藥物,其是利培酮經(jīng)肝臟代謝的活性產(chǎn)物,主要是通過阻斷5-羥色胺2A(5-HT2A)受體及多巴胺2(DA2)受體而產(chǎn)生抗精神病作用[7]。帕利哌酮緩釋片采用滲透性控釋口服藥物系統(tǒng),實現(xiàn)藥物24h內(nèi)持續(xù)釋放[8]。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9],與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相比,帕利哌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更顯著,且能夠減少不良反應(yīng)。奧氮平是臨床常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主要通過阻斷多巴胺D2族受體而發(fā)揮藥理作用[10]。本研究以奧氮平為對照藥物,結(jié)果顯示,帕利哌酮治療精神分裂能能夠提高臨床療效,更有效地緩解患者臨床癥狀。
研究發(fā)現(xiàn)[11,12],較多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心肌酶譜表達增高,但其作用機制尚不清楚。有學者認為[13],帕利哌酮能夠抑制細胞凋亡蛋白酶活性,減輕凋亡因子對心肌細胞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從而使得心肌細胞活力得以改善。本研究顯示,治療后,兩組α-HBD、LDH、CPK-MB相比治療前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降低更顯著,表明帕利哌酮能夠更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心肌功能。
精神分裂癥患者普遍存在工作記憶功能損害,其中執(zhí)行功能作為一種高級認知功能,其出現(xiàn)損害是其他方面進一步損害的基礎(chǔ),因此恢復(fù)患者認知功能尤為重要[14]。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WCST量表中完成分類數(shù)、正確應(yīng)答數(shù)、概念化水平、持續(xù)性應(yīng)答數(shù)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持續(xù)性錯誤數(shù)及BRIEF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帕利哌酮能夠明顯改善患者執(zhí)行功能。此外,安全性上,兩組均無明顯不良反應(yīng),提示帕利哌酮治療精神分裂癥有著良好安全性。
綜上,帕利哌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顯著,可有效緩解患者陽性及陰性癥狀,改善患者心肌功能,提高患者執(zhí)行功能,且有著較好安全性。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其所得研究仍需多中心、大樣本量的對照研究加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