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芳
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qū)望留街辦莊頭小學,山東 濰坊 261053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和核心,如果閱讀教學成功,那么語文的教學也就成功了一半。對于農村的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閱讀成了教學的一大難題,也是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書籍資源的匱乏、教學條件的缺失是確實存在的客觀原因,但對閱讀積累的不重視和不良的閱讀習慣也是閱讀教學難有突破、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為了提高閱讀能力,師生都付出了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過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我認為,農村小學閱讀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課本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閱讀材料,并且文章的選取均是專家們深思熟慮而成的,其質量和價值是很高的。在日常教學中,充分利用課本是十分重要的,保證學生對每一篇課文的閱讀數量和質量,對于無法擁有大量閱讀材料的農村學生來說,夯實閱讀基礎是關鍵。教學中要采用多種朗讀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把朗讀落到實處。教師教學時要求學生把課文讀熟,要求背誦的內容一定要求熟背。因為這些內容,對我們寫作有很大的幫助,當然更是考試的重點。
報紙對于農村學生來說是比較容易獲得的閱讀材料,堅持每天看報不僅可以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習慣,還可以了解時事熱點、拓展視野,同時,新聞嚴謹的行文風格對于學生學習遣詞造句、字詞積累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所以我要求學生每年都要閱讀適合小學生的報紙,并要求學生每天閱讀并寫好讀書筆記,既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提高了寫作水平。
小學生的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結合課文和實際生活及時指導很重要。在小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沒有完全成熟之時,老師需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文本的選擇進行嚴格的把關,不要讓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選擇在良莠不齊的作品中迷失甚至誤入歧途。在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資料的基礎上,針對目前的教學計劃和進度,合理地挑選適合現(xiàn)階段學生水平的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或是組織安排學生共同完成課外閱讀任務。
在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并且有了一定閱讀積累之后,則需根據實際情況來因材施教,才能實現(xiàn)全班閱讀教學質的突破。在閱讀教學的日常中,應實時把握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變化,不僅僅是整體情況的了解,更要細化到每一個學生身上。對于閱讀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和閱讀興趣,推薦和制定更高水平的閱讀目標和書籍,讓學生能夠有更進一步的提高;而針對閱讀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則需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基礎訓練,盡快跟上步伐。所以我要求本班學生按要求分成幾個小組,并分好工,盡量一帶一,每天安排一定時間,規(guī)定一定內容,希望在閱讀這些內容時候,共同閱讀,并在書上勾畫好的詞語,優(yōu)美的句子,并在旁邊批注讀到此時的感受,讀后大家先講講自己的體會和感想,讓差生多聽聽別人說的,自己也說說自己的感受,只要能說,不要求質量,盡量大家都說了后,再動手把自己剛剛說的寫下來。這樣就達到本次閱讀的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這樣的閱讀模式學生持之以恒,幾年下來,學生閱讀興趣濃厚了,閱讀水平提高了,當然寫作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之前首先要擺脫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不僅僅將教學目標限制于閱讀課堂之中,或者只是單純的根據考試來進行閱讀,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從各個方面不斷滲透,讓學生把閱讀過程當成是一個自己升華的過程而不是完各成任務的過程?,F(xiàn)代閱讀更加注重的是讀者對文章和作者之間產生的共鳴,教師要將課堂設計為情意發(fā)展的過程。例如,教師可以將閱讀對象放眼于每位同學,將閱讀學習關注點放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各個方面,可以安排不同的學習小組來進行討論分析,將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閱讀機會充分利用起來,分享自己一周的閱讀心得,并且根據自己的閱讀心得了解閱讀的重要意義。
總之,閱讀教學是一個細水長流的工程,尤其是在農村小學這樣硬件資源較為缺乏的情況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和嘗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將有限的資源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閱讀不只是語文學習的方式或者考試題型,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學生終生受益,這是語文教學的意義所在。